舉個簡單的例子,壹個男生考試不及格。回家後,他媽媽罵他:“妳真笨!””於是男孩把“妳真笨”這幾個字深深地烙在心裏,壹直把它當成自己的代名詞。男生會把自己所有的失敗都歸結於“愚蠢”,做出壹些“愚蠢”的行為來配合自己的標簽。就這樣,男孩在媽媽的評價下真的變得“笨”了。
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善於用“挑釁”來鼓勵孩子進步。雖然“挑戰法”可以發揮其積極作用,但心理學家發現,在“挑戰法”中,如果標簽不是正面的、積極的甚至是荒謬的,那麽很有可能被貼標簽的孩子會默許,或者孩子會因為覺得不公平而做出與標簽內容相反的行為。
在生活中,我們成年人時不時會變得“愚蠢”,因為人往往無法清楚地認識自己,總喜歡活在別人給的標簽下。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別人給我們貼的標簽,而是盲目接受帶有模糊期望和需求的非個人化評價,就會產生復雜的、不可預測的結果。
首先,我們可能會被這些標簽忽悠。像上面這個例子,很明顯,壹個聰明的孩子在被媽媽貼上“笨”的標簽後,變得遲鈍了。其次,我們可能會被這些標簽忽悠。比如,壹個平庸的人坦然接受“優秀”的標簽,而壹個平庸的人,就像壹個貴族的後代,有著顯赫的人生閱歷,卻沒有實際的行動和能力,只能被這種無形的期待淹沒。這樣的標簽壹旦缺乏明確的要求和支撐,就變得搖搖欲墜,整個人的氣場消散減弱。
另外,帽子越大,戴的時間越長,被要求做某件事就會越緊張,會在心裏糾結自己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標簽,陷入無盡的悲哀。所以“標簽效應”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完美,也可能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既然知道自己正在被壹些虛假的標簽侵犯,為什麽還要繼續活在它的陰影下?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帝都賦予他不同的使命和獨特的個性。只有客觀正確的認識自己,提升自己,撕掉那些不切實際的標簽,才能按照自己的道路成長為自己真實的樣子,找到成功之路;而那些錯誤認識自己,活在別人荒謬標簽下的人,只會失去自我,會與成功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