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晚明詩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晚明詩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明代中後期,文壇上出現了許多文學派別或文學流派,其中以前七派、後七派、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著名。他們或同時走到壹起,或相繼下來,各自利用壹定的文學傳統,提出壹定的文學主張,表現出壹定的創作傾向,又互相排斥,此起彼伏。

明中期詩歌主要以弘治、鄭德年間的“前七子”和嘉靖中期的“後七子”為代表。前七子對當前文壇的現象很不滿意,這是詩歌缺乏情感和虛假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們主張詩歌要超越宋人的理,回歸盛唐以情為主的傳統。

“前七子”復辟運動是以、何敬明為首,包括卞公、、康海、王、等。前七子提出了“文學必在秦漢,詩歌必盛於唐”的思想,對消除臺閣文風的單調和單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前七子也把目光投向了人民,認為“真正的詩在人民。”但他們以秦漢古文為範本,刻意模仿,助長了文壇模仿抄襲的風氣,或以形式上的古奧之難掩蓋內容的貧乏淺薄。前七子的創作雖然以摹仿古代為主,內容相對貧乏淺薄,但在兩個方面還是取得了壹定的成就。

首先,前七位詩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經歷和參政議政的勇氣,這使他們的詩歌在某些方面具有現實意義,如《石將軍的戰地之歌》、《自走》等;何敬明的《玄冥宮遊》和《點兵遊》等。

第二,由於前七子的情懷,他們在贊美盛唐詩歌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真摯的山歌,客觀上促進了山歌的發展。

明代嘉靖、萬歷年間,文學上出現了以、王士禛為代表的“後七子”,包括、宗琛、梁友漁、許仲行、吳等。

後七子的文學思想與前七子壹脈相承。他們進壹步主張“文學必西漢,詩歌必盛唐,大歷之後不可讀書。”這將把仿古之風再次推向高潮。

在後七位詩人中,王世貞的聲望最高,作品最多,影響最大。他的詩歌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壹定程度上突破了復古的藩籬。

與前七子同時出現的還有以王、、、歸有光、毛琨等為代表的壹批江南畫家和詩人。他們首先起來反對摹仿古代文學的運動,繼承了南宋以來唐宋時期歌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的傳統,提出了“文學整合”的主張,以糾正前七子的創作弊端。因為他們推崇唐宋古文,所以被稱為“唐宋”。

當時的唐宋學派看到了復古派給文學帶來的危機,極力反對文學復古,在這方面是進步的。歸有光,江蘇昆山人。他是“唐宋派”最傑出的作家之壹。

詩歌不是歸有光導演。《文選》四十卷中,只有壹卷是詩歌,大多描寫人民生活的悲慘,官員的貪婪懦弱,倭寇的猖獗,如《寄友雲洲》、《海十四記》。

晚明詩歌在萬歷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復古運動已經漸漸平息。李贄極力反對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思想,提出了“童心”。李贄認為,所謂童心,即童心、真情,是壹種沒有被道家、倫理蒙蔽的內心情感。

在李贄看來,只有童心未泯的文學才是真正的文學。他明確宣稱:“世上沒有什麽不是出於童心。”李贄的理論帶有反傳統價值體系的色彩,對後來的警詩派影響很大。

“公安派”是明末萬歷年間的壹個詩歌流派,主要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為代表。因為“三元”是湖北公安人,所以叫“公安派”。公安派核心理論的口號是“表現自己的精神”。他們的詩歌理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壹,認為詩歌的發展方向不是復古,而是創新;二是反對詩歌創作中的抄襲和虛假,強調詩歌創作要表達自己的實際感受和獨特見解;三是反對古奧難懂、晦澀難懂的詩風,主張詩歌要流暢地表達意義。

公安學校把詩文理論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詩文創作中。比如袁宏道的《翟碧的故事》裏,他說“壹個是刀筆官,全身埋舊紙”;袁中道《聽泉》中“壹月寒松,兩山明如晝”等。,都是很優秀的作品。

竟陵派是繼公安派之後的壹個詩歌流派。其實理論上和實踐上兩者沒有太大區別。竟陵派只是試圖糾正公安派的缺點。這壹派的代表人物是鐘惺和譚。因為都是湖北竟陵人,所以這個學校就取名為竟陵學校。

鐘惺與譚合撰《詩歸》,史稱《古詩歸》、《唐詩歸》。在《詩品序》中,他們積極宣傳自己的文學主張,壹時風行,“竟陵派”成為影響很大的詩歌流派。

竟陵派在理論上接受了公安派提出的表現自己精神的口號,但也看到了公安派的弊端是庸俗、膚淺、輕率,他們追求以“深沈、孤獨”的風格來糾正公安派的缺點。他們提出了“求古人真詩”的主張,既向古人取經,又向真理取經,強調以自身精神為主體去探索古人的精神。但他們過於追求自我意識,表現出壹定的不寬容。

“竟陵派”的詩歌以心理感受為主,境界狹窄,主觀性強。詩中的場景往往是孤獨而冰冷的,語言也是尷尬而別扭的,讓人覺得相當的幽靜。

明末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士人強烈感受到家國之痛,並將這種深情註入到他們的詩歌中。在這些學者中,陳子龍和夏完淳是最傑出的作家。

擅長詩歌的創作了許多傷時的作品,如《車店》、《賣童行》、《廖雜詩》等。10《秋日雜感》是他的代表作。夏完淳,與陳子龍同為松江華亭人,是陳子龍的學生,愛國英雄,代表作《別樣的雲》:

三年為反清之兵,兵敗入獄。無盡的淚,誰說世界是寬廣的?已經知道了另壹條泉的路,想起告別故鄉真的心生煩惱。鬼男魂等待歸來的那壹天,靈面想看看故土。

詩壹方面表達了作者以此誓死不屈的決心,另壹方面也表達了對即將永別的故鄉的無限眷戀和深深嘆息。這首詩寫於秋天,作者在家鄉被清兵逮捕。這是壹首悲壯而慷慨的詩。我寫了作者對亡國的悲憤和野心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