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國的四大關隘是什麽?
陽平關、夾孟關、觀復、綿竹關,四大關。陽平關在漢中以北,綿竹關離成都最近。說到蜀道難,人們不禁吟誦李白的詩《蜀道難》:“呵,然其高,甚危也!!這樣的旅行比攀登藍天還難。.....而大白山,向西,依然只有壹條鳥道,壹直到峨眉峰頂。它曾被壹次地震打破,有勇敢的人失去了,只是完成了通往天堂的梯子的石階...綠泥山由許多圓圈組成,每走壹百步,我們要在它的土堆中間轉九圈...碉樓關雖堅且險,壹人守之,萬人不能破……”講述了開鑿蜀道的歷史故事,使險峻的蜀道名揚天下。所謂“蜀道”,是指古代中原到巴蜀(秦到蜀)的道路,主要是在懸崖峭壁之間開辟的多段棧道,史書上稱之為“棧道千裏,通”。陜西漢中以北是蜀路北段,主要包括謝謝路、陳倉路、路、子午路。漢中至成都段為蜀道南段,主要包括金牛路(又稱路)、嘉陵老路、白水路和路。富縣(綿陽)在金牛路和尹平路的交叉口。蜀道上有很多棧、隘口、名勝、故事。棧道是中國古代壹些地區特有的交通方式:在懸崖峭壁或河岸上按壹定距離開鑿石洞,在石洞上橫插大木梁,在其下方的懸崖峽谷中鑿洞,插立樹木作為梁的支柱,再在木梁上鋪設木板,形成淩空路,供人通行。有些棧道外面還裝有欄桿,並覆蓋著天花板,如懸崖上的亭子,所以棧道也叫亭道。它依附在懸崖峭壁上,雲霧繚繞;淩居位於壹條水流湍急的河流中,非常陡峭。歷代稱蜀道為“飛亭”“雲棧”,形容為“棧道連雲”。就像萬裏長城和大運河壹樣,千李殊路是壹個偉大的創造,它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象征。蜀道關隘眾多,可謂是險上加險,畫龍點睛。成都是蜀道的終點(還有金牛、金牛區的名稱)。從成都到漢中,有綿竹關、白馬關、觀復關、瓦口關、劍門關、白水關、夾孟關、天雄關、飛仙關、朝天關、陽平關、棋盤關。第壹個是綿竹關(今徐晃),位於川西平原北端,靠近山區。魏將鄧艾偷運入陰平川,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諸葛尚在最後壹關與鄧交戰,二人皆死。成都無險可守,蜀漢亡。白馬關,又名鹿頭關。劉備取西北時,軍師龐統與劉備換馬。在攻關的時候,劉璋的部將張任開槍打死了他。今有龐統墓、祠、鳳凰坡,張飛指點臺灣古跡;還有“孔明策劃抓張任”的戰場洛江附近的張任墓。觀復,即涪城,位於福樂山和大陰山之間。劉備帶著去西川拜會劉。三國遺跡眾多:福樂山、福樂堂、江灣墓、營盤嘴(姜維屯兵之處)、七寶梁(諸葛亮屯兵練水軍之處,又稱富水諸葛營)、五裏堆(張飛屯兵之處)、飲馬渡(今馬爽橋)、張飛飲馬之處...瓦口關,位於梓潼縣城北5公裏的金牛古道上。張飛領兵至此,關隘前留下了他的兩個腳印。劍門關,在劍閣縣的北面。大尖山72峰在此中斷,兩峰對峙,形成壹條天然的窄隘口,俯瞰如城門。古道沿途有姜維墓、鄧艾父子墓、武侯坡、武侯橋、“翠雲廊”、張、張、阿鬥白。孟佳關,以趙華城為關隘。蔣琬之後,費祎在府主持屯兵,設府,遇刺後就地安葬。在關羽的第三個兒子亞夫村,關索的妻子在這裏駐軍建城,在與魏將軍龐會的戰鬥中犧牲。有包三娘墓。天雄關位於趙華城外牛頭的山腰上。還有關帝廟,其實是劉、關、張的廟。棋盤關,位於廣元以北59公裏。為古秦蜀交界處,金牛路經過關內。現存“西秦第壹關”石刻,關門遺跡可辨。朝天關位於廣元以北25公裏的朝天鎮,古稱朝天峽。有虎口、“青峰峽”、“嶽明峽”棧道,地勢險要。陽平關,位於勉縣老城區。諸葛亮曾經在北伐中防守過這個關隘。尹平路上還有白水關和江油關(南壩)。每壹關都有三國蜀漢的悲慘故事和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