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坐起來彈琴。
薄簾望明月,清風吹胸。
孤鴻在野,百鳥在北林鳴。
流浪的時候會看到什麽,擔心的時候會難過。
[分析]
《詠懷》詩八十二首,是阮籍壹生詩歌的總題。由於生活在魏晉南北朝的政治黑暗中,阮籍的詩歌大多晦澀曲折。劉宋時的顏延之說:“阮籍在晉常憂災,故作此詠。”李善也說:“(阮籍)鐵了心要嘲諷,但其著述多是避重就輕,百代之後難猜。”(《文選詩話》)
這首詩是《詠懷》中的第壹首詩,典型地體現了上述特點。用現代的批評術語來說,它幾乎是壹首空泛的詩,寫了明月、清風、孤獨的彩虹、飛翔的小鳥,也寫了邊睡邊彈琴、流浪、煩惱,但並沒有指明或暗示其具體內容。清代有些學者常常引用史實來驗證自己的意思,結果往往是失去了主旨。其中,方的意見,“這是《八壹》的出發點,但總說不能把心聲唱出文字”(《趙薇展顏》),比較接近。
其實,如果能透徹理解阮籍,這首詩就不難理解了。阮籍“本來有濟世之誌,屬魏晉。世界上有很多原因,很少有名人擁有所有的人。原因是他們與世隔絕,所以酗酒是常事(《晉書·阮籍傳》)。就像他“醉六十天”讓文帝“向武帝求婚”,最後“不再說話”(同上)“狂飲”只是他逃避炫耀的手段,內心的痛苦卻無法去除。史書中“獨駕,不靠路,窮靠軌,反哭”的描述,正是他痛苦內心的深刻表達。所以這首詩,妳只要看看他的“孤獨”和“獨立”,就不難“曲徑通幽”了。
這首詩的開頭,詩人就把讀者引入了壹個孤獨淒涼的夜景:“夜裏睡不著,便坐起來彈琴”,而“豪飲是常事”的詩人,在眾生皆夢的時候,卻難以入眠。他穿上衣服,坐起來,彈著書法的琴弦。這是從真實場景中了解到的。但是,我們不妨把這個“夜”當做時代之夜。在這漫漫長夜裏,“眾人皆醉我獨醒”,偉大的孤獨者,奏出了劃時代的詩篇。“英風割雲霓,發出怪音”(《六十壹》)哦!
三四句話進壹步形容這個不眠之夜。阿清人吳起說:“劍這個字來源於瘦這個字...大廳裏只有壹層薄薄的窗簾。.....如果課堂上的窗簾很薄,妳可以錯過月光。正因為如此,風滲透進來,把我吹了起來”(《六朝詩選結論》)。更進壹步,我們也可以從這幅畫的表面意義中感受到詩人的主旨。詩人對明月清風的描寫,襯托出了自己的高貴。寫“薄幕”“吹我胸”真的讓人心寒。這雖然不是屈子“去昆侖吃玉”的浪漫境界,但獨辟蹊徑、險象環生、不被世俗理解的精神是壹樣的。
三四句,詩人從視覺和感覺的角度描寫,五六句,不僅進壹步增添了“孤虹”“飛鳥”的意象,還為畫面增添了“號角”“歌聲”的聲音。這哀嚎的“孤獨的彩虹”和“飛翔的鳥”,既是詩人的眼睛,眼前的景象,也是詩人自我的象征。它在漫漫長夜中獨自飛翔,唱著憂傷的歌。“北國林”指《詩經》,指晨風,使北國林陰。不見君子,則憂秦琴”(《秦風·晨風》),暗含思念、牽掛之意。”北國森林”和“外場”壹起進壹步構成了壹個荒涼和寒冷的境界。
兩句話的最後,“妳流浪的時候在想什麽?妳只有在擔心的時候才會難過。”詩人的筆法從客體的本性還原到主觀的自我,就像莊周夢對蝴蝶的感覺。他心中無限感慨,卻又無處訴說。他可能會想到很多很多:“壯士多慷慨,誌在征服八荒”(“詩人永遠只能靠說教來安慰,只能是無限的憂慮,孤獨的漂泊,永恒的悲哀。
縱觀全詩,似乎是“屢亂,無端”(在)和“似清雲出洞,卷不定”(用王夫之的話說),但如果把握住詩人“悲在心中”的主旨,就能理解這部“傑作”。“言於耳目,情寄八荒之表”,鐘嶸在《詩品》中對阮籍詩歌的評價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