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詞人很少在調題之外設置話題。蘇軾的許多詞作品,不僅以標題開頭,而且用小序,長達數百字,文采橫溢,頗有吸引力。
蘇軾的詩歌拓展了詞的表現力。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如《明月幾時有?(念奴嬌)《登高望遠》、(滿方婷)《回Xi》,是屈原和李白的精神傳承者。他既采用史傳,又采用口語,以雅著稱,改變了以往詞人的風格。他重視氣質,但又不局限於此。蘇軾的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除了《壹去不復返之河》這樣的華麗詞藻外,其他作品,如(蔣·)等,都是魅力四射。(水龍隱)唱華陽,纏綿悱惻;美女的笑聲攪動著墻上俗人的春愁,風情萬種,嫵媚動人。
詞是隨著隋唐燕樂的傳播,詩樂結合而產生的壹種新的格律詩體。
詩歌和音樂的結合顯然在音樂的早期占主導地位。從五代到柳永,詞是壹門多姿多彩的學科,以和為重點,以雅為標誌,詞依附於音樂。作者要做詞,首先得靠歌的節奏。到了蘇軾時期,詞逐漸從音樂中分離出來,成為“無歌而誦”,尤其是蘇軾的“以詩為詞”
蘇軾“以詩為詞”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詞的拓展。
蘇軾創新了詞風,拓展了內容和題材,突破了“柯巖”的舊藩籬,使詞從“花”“敬”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蘇軾不僅寫出了男女之愛、離別之恨、遠遊之憂等傳統題材,而且還記起了詩人懷古的習慣、對世界的哀思、旅行吟詠的事情、對朋友的悼念和對死者的悼念。
五代宋初詩歌題材狹窄,內容貧乏。在蘇軾看來,詩歌的表現境界是大海、空氣和無拘無束的自由。既然如此,作為詩歌後代的詩歌就應該如此。所以他不滿意的時候,人們就拿“柯巖”當繩子,對詞的劃分進行各種約束。許多人認為他應該把詩歌的主題和內容逐壹表達出來。它把詞從思戀、離愁、恨的狹隘藩籬中解放出來,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為宋詞創作開辟了無限廣闊的藝術世界,賦予了詞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二是詞風的變革。
蘇軾打破“詩韻”的傳統觀念,壹掃舊習,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豪放渾厚的筆法、美妙的氣象寫出了他的詩歌,使他的詩歌看起來“海上風浪滿”(《花草拾來》),多是雄渾失意,形成了與蘇軾詩相似的風格, 如【贛州八音】“蘇軾既用詩句法入詞,又吸收詩、賦詞匯,並采用史傳、口語等方式突破詞的節奏約束,充分抒發自己的感情,使詞為文而作,而不是為歌而作。
自唐五代以來,詞的風格壹直是柔美、婉約、嫵媚。從文到柳永,這壹時期許多詞人的詞作雖然也是雅俗共賞,詞的內容和形式也都依附於音樂,但總體上還是趨於婉約嫵媚。蘇軾對此頗為不滿。他突破了詞的節奏,將詩體引入詞中,促進了詞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純文學追求。
第三,風格多樣化。
唐五代以來,婉約詞風格單壹。在蘇軾看來,詞的風格不應該偏向婉約嫵媚的壹隅,而應該像詩歌壹樣剛柔並濟,絢麗多彩。蘇軾對彌漫在詞苑中的浮華溫婉之氣極為不滿,另立柳永婉約詞派之外的壹派,成為宋代豪放詞派的傑出先驅。但是蘇軾的詞並不是唯壹壹個奔放的詞。呈現出多種風格,如《蝶戀花》(花雕謝,紅綠杏子小),寫的是美人笑攪墻外春愁,風格嫵媚動人,在真誠細膩中端莊敦厚。王士禛評論《花花草草拾》說:“我怕過不了荒原,所以妳那句話卻被解讀為‘不歸之河’是什麽意思?”
誠然,創造豪放是蘇軾詞風的壹個重要方面,但其意圖和成就並不僅限於此。蘇軾的詞風不是簡單地反對婉約派,而是要改變婉約派壹統詞壇的局面,使詞風由中心化向多樣化發展,形成婉約派、豪放派、綺麗派、典雅派和曠達派並存的局面。
第四,用慈濤寫愛情。
他將文人的情感趣味註入詞中,並與市民喜愛的通俗文學形式相結合。這就開拓了詞的抒情功能,使詞具有了獨立於和聲唱和之外的文學價值,提高了詞的品味,增強了詞的生命力。此外,他還從人的情感需要出發,主要目的是反映主體的情感興趣。這與傳統詩歌不同,傳統詩歌強調社會政治功利,而固守籠統。
綜上所述,蘇軾倡導詞的詩化,在詞的題材、內容、風格、抒情功能、運用等方面進行了壹系列創新,歸結為壹個方面:重視、發展和提升詞的文學屬性,使詞擺脫依附於音樂的從屬地位,回歸詩歌。這勢必涉及到另壹個方面的問題:如何看待詞的音樂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