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沙灘起伏,黃花蒿遍地,天空遼闊,沙灘無邊。東望大海,波濤滾滾,水天壹色,鷗雀雲集,開山島清晰可見。俯瞰北面的關河口,有高聳的塔吊和眾多的工廠。遠灘離岸,風力發電塔巍然聳立,刺破藍天,浩蕩海風陣陣,風推車輪。放眼望去,非常壯觀。
我正感嘆著美麗的海邊風景,這時壹個五十多歲、皮膚黝黑的男人撞了我壹下,說:“妳是城裏人嗎?”?如果妳在這裏待久了,妳不會同意的。“他是壹個養蝦人,負責這裏的蝦池。我說這裏的空氣多麽安靜有趣。他笑著說,我們喝鹽水,吃白米飯,吃蘿蔔幹,整天和海風待在壹起,連電視都看,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雖然不覺得苦,但也不覺得很美。我這才明白,那些看著風景嘆息著抒發情懷的人,往往是匆匆而過的過客和夢中的詩人。他們可以當場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勞動人民的辛酸毫無概念。
沿著開滿野花的小路,我來到了他管理的蝦池。蝦池的池塘排列整齊,水清鱗凈,望著藍天。這裏是海洋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間的潮汐帶。這裏曾經是三味鹽場的鹽池。隨著井鹽的發展,人工曬幹的海鹽被淘汰。鹽務管理部門整合了當地鹽場的土地資源,將鹽場改造成封閉的萬畝海鮮養殖基地,承包給農業和漁業。
在壹個池塘邊,我看到他的妻子和他們的狗住在池塘邊的壹個簡單的小屋裏。和他們交談得知,這裏養殖的蝦叫“刀額新對蝦”,蝦苗是日本商人從臺灣省近海捕獲,運到河北省養殖,賣到沿海的。手機上網才發現,這蝦屬於近岸淺海蝦,淡水養殖,海水養殖,故名。主要品種為斑節對蝦(Neopenaeus monodon),具有雜食性、溫、鹽範圍廣、耐低氧、潛水習性好、生長快、抗病力強等特點,是“輕養海蝦”的優良品種。據老人說,養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放養蝦苗前,應對池塘進行清洗消毒,掌握水質、深度、溫度,投放腐熟發酵的有機肥。當池塘出現大量浮遊生物時,是蝦苗入池的最佳時機。前期餵人工配合飼料,旺季再加壹些碎螺和小雜魚。基底蝦的收獲時間主要取決於成蝦的生長和市場需求。壹般經過80到100天的飼養,達到7厘米到10厘米長的商品規格時即可放流捕撈。
我問收入,健談的說要看蝦的生長情況和市場行情。壹年要七八萬,或者十萬。如果妳遇到疾病,妳會失去所有的錢。好在妳見多識廣,有技術指導。回望沙灘,看著老人堅強的背影,聽著海風的呢喃,深深感受到養蝦人創業的艱辛和增收的不易,也慶幸老百姓有這個致富的機會和良好的服務。
離開海邊,我們踏上南河鎮的土地,來到高效農業示範園。在江蘇鹽城袁遺種苗有限公司園藝種苗中心,寬敞的種苗大棚綠意宜人,壹大片西蘭花種苗整齊排列,鋪成壹片平整的綠色地毯。據農技人員介紹,溫室始終保持適宜西蘭花幼苗生長的光照、溫度和濕度,壹次可提供6000萬株幼苗。溫室外,壹望無際的田間,自動噴水頭等距離分布在田間。剛澆過水的土壤濕漉漉的,移植的西蘭花壹排排,從腳下壹直延伸到天邊。鎮農技中心吳主任說,7月到9月是生長旺季,基地從種植、栽培、移栽、澆水、施肥都是機械化的,收成壹定不能難看。
在鎮政府食堂吃午飯前,鎮人大李主任給我們解釋說,這裏的土壤、空氣、陽光、水質、地域條件最適合種植西蘭花。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吸引了外商,鎮政府主動迎合國際市場的消費商機,於是實現了壹個建設西蘭花種植基地的想法。投資者負責建設設施,帶來技術和市場,擴大農產品的儲存、加工和對外銷售。當地村莊實行聯耕聯種,實行“土地二次流轉”。農民先進入經濟合作組織,再根據自己家庭情況調整種植面積。省農科院也前來合作,成立蘇北首個博士後服務工作站,引進西蘭花新品種,持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養殖等生態高新技術。短短兩年多時間,迅速做大做強,建成了萬畝設施農業生產區、萬畝露天蔬菜生產區、蔬菜加工區三大功能區。優質速凍保鮮西蘭花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
“進了合作社,富了就不掉隊”,創新舉措建立新機制,做好特色農業富民工作,讓當地農民進入產業鏈,有效激勵當地群眾致富增收。李董事長介紹,薛蕩村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李,回鄉後承包了100多畝土地種植西蘭花,壹年實現收入200多萬元。像李這樣有名的種植戶越來越多,當地農民參與西蘭花種植的熱情也在不斷高漲。目前,響水縣南河鎮現代農業示範園從事特色種植的農戶只有2832戶,100多戶,年收入超過65438+萬元。
晚飯後,我從南河鎮的農業園搬到了運河鎮的農業園。這裏江蘇沃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棚和南河的差不多,棚也是綠色的。不同的是,幼苗是在苗床上培育的。對面倉庫裏,壹堆堆裝滿大蔥苗的包裝筐整裝待發。據農技人員介紹,這裏采用機械播種育苗,將大蔥種子定量播種在培養基無數個小格子裏,每個格子三粒,形成適宜的空間,均勻吸收養分和光線,促進大蔥幼苗生長,也方便銷售過程中的計量。他說,以前大蔥育秧盤大多是日本進口的,每個成本高達50元。目前使用的是國內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數十項的國產新型育秧盤,是國內研發改進的。每個秧盤成本降低到11元,更適合響水當地機械化種植。最近公司還引進了幾臺大蔥自動種植機,讓農民告別了過去費時費力的手工移栽方式,實現了大蔥生產從丸粒化育苗、工廠化育苗、機械化移栽到自動采收的機械化。
苗圃棚對面,有壹壟成熟的大蔥,根白葉綠,喜人。在壹塊田地邊上,有壹塊“二組低保戶種大蔥”的牌子。隨行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該鎮打造的扶貧“同創園”。由鎮裏出錢,村組劃出218畝土地回租給109低保戶,黨員幹部帶領低保戶壹起種植。同時實行“三減兩落實”,即地租、種苗費、農費減半,市場價格回收,實行每戶2萬元貼息貸款。目前大蔥已經賣完了,夏秋兩季可以種三茬,白蘿蔔也可以套種。光大蔥每畝純收入可達4000元。
停在“同創園”前,捏壹片蔥入口,脆而生,蔥味十足,清香四溢。我陷入了深思。我想,如果實行土地流轉、共耕共種、引進高科技農業龍頭企業,會加速當地合作生產組織向科工貿壹體化機制的轉變,那麽幹部帶頭,黨員帶頭,這將是政治上、思想上、作風上的巨大轉變。有這樣的創新求變精神,還有什麽不能成功的?
目前,雲和鎮新壹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戰告捷。四套、二套、正茂村已種植大蔥3000畝,預計今年年底達到6000畝,周邊田地達到10000畝。形成了種苗培育、種植、冷藏、加工、銷售壹條龍產業鏈。優質的大蔥產品暢銷全國,畝產8000公斤,年收入1萬多元,不僅給當地帶來了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還創造了數百個就業崗位,帶動了壹批低收入農民脫貧致富。
驕陽似火,酷暑過後秋老虎還在玩。領隊李部長帶我們去了壹個避暑納涼的好地方——韓家蕩萬畝荷花園。當汽車駛近時,我看到數千公頃的土地碧波蕩漾,到處都是綠色,大片的荷花在夏風搖曳,歡迎我們。在蓮亭小憩,蒸騰的水汽和淡雅的蓮香讓夏日的暑氣完全消失。走在草道上,可以看到雖然季節已晚,但碧波中仍有朵朵白鶴、粉蓮或含苞待放或盛開,翠綠成熟的荷葉上翹,炫耀著形似珍珠的蓮子。背對天空的睡蓮和綠色的浮萍,讓我們領略它們的大度和魅力。順著彎彎曲曲的木棧道來到荷塘深處,兩邊的荷梗托著碩大的荷葉為我們遮陽。我仿佛看見老荷葉下的淺水裏長著蓮藕,調皮的泥鰍在蓮藕間鉆來鉆去。再過兩個月,下面的蓮藕就前程似錦了。
夏末秋初,荷花是主角。主角壹上臺,好戲還在後頭。與南河鎮的西蘭花、運河鎮的大蔥不同,響水種植淺水蓮歷史悠久,素有“淺水蓮之鄉”的美譽。大型荷花池韓家蕩,幾年前就產出了大量優質淺水蓮。去年成立了淺水蓮種植合作社,種植了5000畝淺水蓮,帶動了鄰村連片種植。除了蓮藕本身的直銷,還與國內大型飲料企業合作建立食品加工廠和四條生產線,生產蓮藕粉、蓮藕汁、蓮藕片、荷葉茶等28種蓮藕產品,遠銷國內外。
江蘇天河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丁副總邀請我們到園內的“舊風書屋”休息,那裏書、詩、畫隨處可見,讓人眼前壹亮。在書店品嘗“秦購”牌鮮榨飲料,聽主持人介紹。為放大“響水淺水蓮”國家地理標誌和農產品品牌效應,他們與中科院武漢水生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產學研、淺水蓮基地,開發新產品。由此我想到南河鎮和運河鎮也和江蘇、山東農科院建立了合作關系。三鎮的共同特點是,依托高科技企業和科研單位,為這些“土”產品註入外來元素,變粗放種植為科學種植,使田間生產園藝化、產業化、規模化。這種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持,必將成為響水新的特色農業和品牌。
韓家蕩發展鄉村旅遊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的。為了讓當地的蓮藕成為高附加值產品,他們多方籌集資金,依托蓮藕種植基地,推動產業延伸,成立了“天和源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上海高鵬旅遊公司合作建設上海至蘇北響水兩日遊專線。前不久,我還邀請“北上廣”和當地詩人舉辦了壹場別開生面的詩會,帶走了濃濃的湘水鄉愁,留下了壹首首優美的詩,擴大了萬畝荷塘的知名度。據說七八月份接待了兩萬多名省內外遊客。目前正在挖掘老黃河、蓮藕文化,與無錫規劃設計院合作,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改建基地景點。
看美景,聽好故事,談未來。我們為蓮花而來,卻忘了回來。時間不早了,前面還有美景,我要說再見了。
來這裏就不能參觀壹下天梯嗎?這個千年古關是響水的瑰寶,有很多歷史文化典故和美麗動人的傳說。徜徉在亭臺樓閣之間,夕陽下的天梯還在,風景依舊。我來過很多次了,但我覺得沒那麽新鮮了。早就聽說省市縣有關部門立項規劃,籌集巨資,擴建古跡,發展鄉村旅遊。妳還在等待機會,準備出發嗎?
為了尋找黃河故道,妳會看到壹座小橋橫跨並連接著向斌的兩個縣。站在橋上,朝西望去,夕陽余暉下,壹條彎曲的河道像弧形的玉帶飄然而去,藝術的護坡為其鑲上壹條銀邊。遠處,江面上,原有的木筏正在緩緩收網,水中的船只悠閑自在,漁人在尋魚,正是漁舟唱晚的好畫面。
鎮長王帶我們看了千畝葡萄園和千畝黃桃園,這是在千畝荷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葡萄和黃桃今年已經種成植株,長勢良好,明年就會結果。走在櫻花大道上,聽王市長介紹,要擴大西蘭花等優良蔬菜種植基地,拓展高效農業發展空間。我認為,現階段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區域經濟的格局將重新調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南河、運河、張集、黃薇等地政府和村民順應潮流,抓住機遇,整合資源,進行了深入的嘗試。這條路壹定會越走越寬。呵呵,千年之前,季節不是秋天,我卻收獲了壹個五彩繽紛的秋天,壹個瑰麗的秋天,壹個沈甸甸的秋天。
吃完飯,我們在文化廣場閑逛,跳舞健身的人都已經回家了。壹座古色古香的巨鼎在柔和的路燈下巍然屹立,彰顯著古雲梯關的歷史文化。廣場對面,壹家“聚賢堂公益書店”還亮著燈,可以進去瀏覽。字畫滿墻,書籍滿架,農書、科技書、文學書、幾十年前的舊書,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無論白天黑夜,村民們都可以隨時來這裏免費閱讀和交流思想。口袋鼓鼓的農民不再滿足於物質生活的豐富。他們追求時代,追求優雅,追求精神生活。壹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已經形成。
經過壹天的奔波,探索新事物,走訪陌生地方,制造噪音的土地變成了綠色工廠,制造噪音的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響水半壁江山美,響水特色農業形成了“政府建、企業唱戲、院所導、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統計顯示,2016年響水新增特色高效農業6萬多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299元,同比增長9.3%。難怪縣委書記崔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享受’五大發展理念對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響水的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農民致富就能走出壹條康莊大道。”
我想起雲梯觀大雄寶殿的壹副對聯:“放大光,敢把妙法講給虛無,必認華裏如來。”這種發展農業的妙法是從創新中得到認可的,富民的道理是從實踐中得到檢驗的。只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沿著特色高效農業之路奔跑,興農富民大業必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