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詩意的眼睛”
古人寫詩,喜歡設詩眼,善於設詩眼。他們能準確的找到並分析出詩意的眼睛,這是閱讀古詩非常重要的能力。2003年全國高考“詩眼”的分析,因其新穎、符合鑒賞規律,獲得了語文界的壹致好評。雖然命題人在題幹中給出了詩眼的概念,但還是有壹些考生找不到準確的,更不用說欣賞整首詩了。詩眼是壹首詩、壹副對聯或壹句話中最能反映作者思想和態度的詞,是概括的、生動的或有趣的,能涵蓋整篇文章、對聯或句子。通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具體解釋如下:1。它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詞壹般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如陸遊《書怒》中,頸聯曰:“塞外空,鏡中鬢已褪。”其中的“空”字,道出了作者對自己承諾登上長城,滿腔報國熱情,卻直到老了還沒有辦法報效國家的深深失望和憤慨。閱讀並準確而深刻地闡釋這首詩的主題——表達他的悲憤,令人心碎。2.它是概括的、準確的、生動的、形象的或有趣的。這壹般指動詞,如王安石《泛舟瓜州》中的名句“春風與綠江南岸”。“綠”字富有詩意,飽含情感:既生動地描繪了溫暖的江南春風,又表現了作者當時奉聖旨回京的喜悅,還透露了作者的先發制人。再比如宋祁《白玉蘭》中“紅杏出墻枝頭春”名句中的“鬧”。通過擬人手法,將春杏盛開,生機勃勃的景象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被王國維譽為“壹個嘈雜的字,壹個飽滿的境界”。3、能覆蓋或觸及整句、整句對聯、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比如白居易的《長相思》裏寫著:“汴水,泗水,流向瓜州古渡口。吳山有點不好意思。”其中,“愁”字是全坤的詩眼。看了前三句,寫到瓜州壹古渡口兩江流,不足為奇,但壹念“愁”字,字義突變。山水皆悲,萬物皆悲。主角的悲傷充斥著風景,充斥著世界。壹句話點醒全片,有壹種蕩氣回腸的藝術魅力。準確分析和把握詩眼的藝術表現效果,欣賞詩眼的藝術表現,必須遵循詩歌欣賞的規範,“詞離不開句,句離不開文。”詩眼的最終指向是詩歌的意境。我們可以從詩歌創作背景、詩歌結構、全詩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句式的靈活運用、修辭和表現手法等角度來觀察詩眼的作用。以王安石瓜州泛舟為例:從該詞的活用來看,該詞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能使人聯想到“隨著春風吹來,江南草漸長,以致蒼翠”的動態景象,使人感到蓬勃的生機;前三句文風很淡,但最後壹句話意義急轉,很矛盾。但只要結合詩人的經歷,聯系該詩的創作背景,就不難理解詩人的矛盾心理,把握隱藏在“綠”字背後的欣喜與仿徨。從表現手法來看,這個詞顯然是情景交融的核心,將眼前的情景與作者心中的感受有機地融合在壹起;如果能再次聯系古詩詞中“綠草”與“鄉愁”的關系,比如“春草年年綠,而我的朋友王子啊,妳呢?”,如“王孫遊走,春草茂盛”,更能體會到綠詞豐富的表現力。當然,詩眼的辨析也不應該是全面的,只要能選擇壹兩個角度深入分析就行。例如:1。閱讀戴樹倫的《三閭醫生的廟宇》,完成詩後的練習。元、湘大夫廟流不息,屈子為何怨?秋風起黃昏,颯颯楓樹。(參考答案:這首詩的眼睛是“怨”。從結構上看,“怨”與上句緊密相連,使《原鄉》中的滄浪之意深刻,既寫出了江水的滔滔不絕,又寫出了屈子深深的哀愁;後兩句接“怨”,既讓眼前的秋風楓葉充滿了感情,又讓人想起了屈原筆下的秋風楓葉,讓人體會到了屈原詩歌中強烈的“怨”。從詩歌的意象來看,“怨”字使屈原不被理解、被人看不起的悲情形象立於我們眼前。“怨”字也流露出作者對屈原廟無盡的懷念和哀思。2.讀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詩中的詩眼,結合全詩分析。江雪,壹百座山沒有鳥,壹千條路沒有腳印。河上的壹只小船,壹個漁夫穿著他的網蟲蛾;獨自垂釣,不怕冰雪襲擊。(參考答案:這首詩的眼睛應該是“獨立”二字。從詩的意思來看,它順著前面的“鳥飛走了”、“人消失了”、“孤舟”等詞,畫出了壹幅“冰天雪地獨釣”的畫卷:錢山巍然聳立,小徑千條,山上卻沒有飛鳥,只有壹只孤舟和壹個孤獨的漁人。從詩歌意象來看,“獨”字準確地刻畫了漁父遠離世俗、清高脫俗、狂傲不羈的人格特征。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來看,“獨”字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在“永貞革新”失敗後屢遭非議的孤獨處境,也表現了作者不屈不撓的精神狀態。簡而言之,“獨立”二字涵蓋了整篇文章,也算是詩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