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四年級語文三首古詩教案。

四年級語文三首古詩教案。

四年級語文三首古詩教案的教學內容:學習《江邊獨尋花》、《寒食》、《瓜州泛舟》。

教學目標:

1.體驗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和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並能背誦。

3.課後認識三個新單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寫場景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授課時間:本課程1課時。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閱讀應該以情感閱讀和欣賞為主。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解讀和理解,我們可以理解內容,體會文本中所描寫的景物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及三位詩人生平與創作的資料。

2.課文的插圖。

反復閱讀,理解詩歌。

1,教師示範閱讀,學生整體感知閱讀的節奏和詩歌的畫面。

2.學生可以自由練習閱讀,讀出正確的發音,讀出句子,把握節奏。

3.點名朗讀,互相學習,互相欣賞。

4.小組內輪流閱讀,並利用參考書或課文中的筆記,努力弄清句子的意思。

評朗讀,感受詩意

1,自由閱讀,邊閱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點評,交流感受。

第壹句主要寫了初夏江南水鄉的景色。第二句主要描寫勞動人民緊張忙碌的工作,也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工作的忙碌。

3.想象畫面,動情地讀。

《古詩三首》教案第壹節課的教學內容:河邊獨自尋花。

第壹,吟詩贊美春天,引入新課

1.老師深情地讀了《春曉》。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節,五彩繽紛,鳥語花香,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三首關於春天的詩。首先學習第壹首《獨自河邊尋花》。

第二,根據大綱交換報告

1,閱讀並解釋題目,理解“盤”、“絕步”、“求”的含義

2.介紹詩人及相關背景。

3.按名字讀這首詩,註意糾正發音。

第三,復讀,互相交流。

1.踴躍發言,討論學習方法。除了讀書,還應該用什麽方法學習古詩詞?

2.看插圖。妳看到了什麽?

3.回歸文本,自由而認真地讀詩,邊讀邊想:妳從這首詩裏讀到了什麽?妳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學生可以自由閱讀,交流前可以分組討論。)

4.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師生交流。

5.用評論,用妳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第四,認真閱讀,體會交流感受

1.大聲讀出名字,準確讀出節奏,感受節奏之美。

2.音樂老師示範閱讀,學生想象畫面。

3.默讀,畫出描寫那些風景的畫,有描寫花花草草的,有描寫蝴蝶鶯的。

4.投影花景,說說看完之後的感受。5.帶著感情讀前兩首詩。(按名字讀,對照讀,壹起讀。)

6.剛才我們在路邊看花。現在讓我們走進花叢。妳看到了什麽?妳又聽了什麽?指導閱讀。

7.這是怎樣的“纏綿”?這是什麽樣的“自由”?帶著感情讀完最後兩句。(按名字讀,按評價讀,按比賽讀,壹次讀完。)

9.配樂讀全詩。

動詞 (verb的縮寫)測試反饋

1.練習背誦。

2.展示背誦。

不及物動詞分配

收集杜甫的詩,背誦壹部分。

板書設計:知道詩人解詩——抓詞解詩——讀詩解詩。

古詩三首教案第二節課的教學內容:寒食。

首先,閱讀問題並解釋它們

我們三年級學了壹篇課文《清明節的由來》,裏面提到了寒食節。寒食節是古代的壹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的前壹兩天,是晉文公為了紀念抱柴燒死的聖人介子而決定的。從這壹天開始,古人三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按照當時的習俗,寒食節把柳枝折起來插在門上,以示紀念。

第二,根據提綱進行匯報和交流

1,詩人和時代背景

2.以名念詩,註意糾正讀音,引導“於”、“暮”、“後”等詞的識記。

3.練習朗讀,輻射全班。

4.展示閱讀情況。

第三,再讀,匯報,交流。

1.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告訴我圖中的風景。

2.回到正文,仔細讀詩,思考:妳讀過什麽?妳不明白什麽?

3.溝通妳理解的,提出妳不理解的問題。教師要重點引導和理解“飛花”、“禦柳”、“漢宮”、“五王子”、“傳燭”等術語和習俗。

4.用評論,用妳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第四,細讀,展示,交流。

1.自由朗讀,正確讀出節奏。

2.展示交流,感受節奏之美。

3.指名閱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想象畫面。

4.默讀,畫出詩中描寫的風景。思考:哪些句子寫在春天?

5.大聲讀詩,想象畫面,體會:這是怎樣的春色?妳印象最深的話是什麽?重點引導對“無處”的理解。通過閱讀和交流,我知道長安城和皇宮裏春意盎然,非常熱鬧。

6.感性閱讀。

7.老師導語:寒食節當天,全國禁火。夜幕降臨後,世界壹片黑暗。但是宮殿裏出現了多麽奇怪的景象啊?誰能享受這樣的特權?讀詩,自由思考。

8.讀詩。思考:從“傳記”這個詞裏,妳似乎看到了什麽?皇城外是怎樣的壹種景象?妳感覺如何?

9.交換閱讀所得,體會詩人的輕蔑和不滿。

10.帶著感情讀。按名字讀,按評價讀,按比賽讀,壹口氣讀完。

動詞 (verb的縮寫)測試反饋

1.練習背誦。

2.展示背誦。

3.默寫古詩。

不及物動詞分配

繼續收集關於寒食節的信息。默寫古詩。

第三類

教學內容:寄宿瓜州。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講賈島詩《推敲》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第二,根據大綱交換報告

1,看題目,理解題目。註意理解“泊位”的含義

2.了解詩人和歷史背景。

以名念詩時,註意糾正讀音,尤其是“健”、“舒”、“歡”的讀音。

練習朗讀,輻射全班。

5展示閱讀情況。

第三,重讀關於知識和意義交流的報告

1.觀察插圖,說出圖中畫的是什麽。

2.回歸正文,自由閱讀,思考:妳懂什麽?妳不明白什麽?

3.溝通妳理解的,提出妳不理解的問題。

4.師生交流,讓學生畫畫明確京口、瓜州、中山的地理位置,讓學生明白詩人的故鄉並不遙遠。教師要註意引導學生理解“健”、“舒”、“青”、“歡”等關鍵詞的含義。

5.帶著評論,用自己的話談談古詩詞的含義。

第四,仔細閱讀理解與交流報告

(1)閱讀和體驗情感。

1.男女生點名朗讀,引導閱讀節奏。

2.練習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

3.自由閱讀第壹句和第二句,把握“壹水房”和“只隔”的體會。老師板書:離家近——真想還。

4.自由讀詩,哪首詩最能體現詩人的情懷?妳學了哪些單詞?對把握“再”和“當”這兩個詞的理解。)老師板書:離家很久了——什麽時候還?

5.引導朗讀,讀出迫切的鄉愁。

(2)欣賞和欣賞美。

1.自由讀詩,說說妳認為詩中最準確最精致的詞是什麽?

2.引導學生學習“學習環節”,理解王安石修訂的故事。

3.討論:王安石之前把“要”“要”“要”“要”“要”這幾個字都改了。請想壹想:

王安石為什麽選擇“青”字而不是其他字?相比之下,“綠”字有何妙處?

(《綠》描寫了春風下大地的巨變,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4.引導讀“綠”字,讀出驚喜,讀出喜悅。

5.“綠色”是點睛之筆。同學們怎麽感覺壹句話這麽厲害?

6.帶著音樂和情感讀全詩。

動詞 (verb的縮寫)測試反饋

1.練習背誦。

2.展示背誦。

第六,總結三首古詩的寫作特點,指導練習。

《江邊獨尋花》抓住了最具春天特色的景色,如花、蝴蝶、鶯等。動靜結合,生動多彩,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寒食記》先寫了白天的“花滿樓”,後寫了晚上的“漢宮蠟燭”,寫了詩人對封建統治階級捉弄特權的不滿和諷刺。

《登瓜州》從俯瞰京口開始,觸摸風景,用壹個“綠”字寫出江南的春色,甚至道出詩人深深的鄉愁。

七。分配

搜集王安石資料,默默寫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