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德在1919年與八位同事在瀘州自流井公寓拍攝的照片背面的親筆詩句。
1928年6月,國民黨軍對紅軍和根據地進行了第三次“圍剿”。國民黨軍第31軍27師師長楊如玄率先撲向當年的同盟會兄弟,毫不留情。可惜的是,楊如玄在永新壹戰中大敗,壹個團被滅,左手中彈,摔下城墻,險些喪命。但楊如玄的失敗,卻為解放軍貢獻了壹名中將。新中國成立後,原昆明軍區政委中將譚福仁在“剿共”失敗後被紅軍俘虜,後在唱《國際歌》被陳士舉發現後加入紅軍。
壹個月後,江西國民黨軍在楊如玄的協助下,改由第三軍第九師師長楊赤生擔任。楊赤生派李文斌(朱德在雲南吳江堂的學生)為先鋒,與楊如玄再次出擊。但朱德不給師弟和學生面子,在七夕嶺戰役中給他們上了壹堂軍事課。這壹次,朱德手持沖鋒槍掃射,把對方打得壹塌糊塗。楊如玄左手未愈,右臂又中槍,基本部隊全軍覆沒。楊赤生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狼狽逃回吉安。從此,井岡山流傳著壹首歌:“不經紅軍之力,打江西兩只羊。”慘敗讓“兩只羊”倒下了。後來被調到南京當輔導員。後來楊赤生任雲南省政府顧問,楊如玄任雲南省憲兵司令。
這首詩有深刻的含義。既充分展現了朱德與同學們在戰鬥中成長起來的情誼和敢於為革命犧牲的崇高誌向,又具有獨特的、令人振奮的思想力量。好像包含了某種像詩壹樣的命運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