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尹明堂,警示世人的詩

尹明堂,警示世人的詩

采取措施感謝時間和名字,用閑置的眼神看世界。

人不聰明如天,心靜如道;

昨天過來,懷疑前世,現在睡覺,重生,

對智者說的話應該是知道的,對愚者也是清楚的。

事情就像有短篷的船,或者向西岸或東方移動。

幾番明月依舊不見,幾番南風北風;

誰也不如壹千歲,春深人紅的時候,

妳得忍受是非,壹半癡呆,壹半耳聾。

無論什麽時候行動,都要知道時機,要考慮亂的程度!

吳江項羽現在在哪裏?赤壁的周是誰?

贏了算我運氣好,放他走也不虧。

人和事沒完,饒了他也便宜。

全世界都忘不了,誰知道呢,

謀生千年,死時公平;

西邊夕陽難處理,東邊水過不回頭。

世人不解天意,令身心夜感悲。

追名逐利很累,得不到很容易不開心;生活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定居知止。

唐寅的《警詩》是壹首七言十六句的長詩。詩歌的思想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現在,這首詩的思想分別評論如下:

第壹,物是人非,順其自然。時間序列循環和世界變化是不可逆的自然規律。世界上的壹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世界有新陳代謝,古今,來來回回”,世界的變化是無窮的。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表達過對世事無常的無奈感嘆。儒家創始人孔子面對奔騰的河水曾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也就是說,世界的變化就像壹條日夜奔流的河流。

詩人深切感受到世界的無常。他認為,面對無常,我們不應該被誘惑去過多地規劃壹個不切實際的未來,而應該壹直保持平常心,順其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過上平靜而滿足的生活。詩人在詩的開頭就明確指出:“不如天靈動,不如心平氣和。”昨天過來懷疑過去的生活,現在睡壹覺覺得脫胎換骨,說要從智者那裏知道,從愚者那裏也是清楚的。“詩人認為,世界自有公論,無需費盡心思去揣測。很多時候,世界並沒有妳想象的那麽美好。與其“昨天過來懷疑前世,現在睡覺重生”,不如順其自然。因為,很多時候,壹個人改變不了無常。

為了說明事物的無常,唐寅在詩中用了各種比喻來說明無常:“事物如掛短篷的船,或移西岸或東。幾次,月亮還是不見了,幾次南風北風。老了就有好日子過,春暖花開的時候就紅了。”世事變遷,的確如短彭飄零,殘月春花般變幻莫測。青春、名利等壹切都是無常的。壹個高高在上、慷慨大方的人,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失去職位;億萬富翁也可能失去壹切。世界上沒有什麽是永恒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的成敗。

第二,不辨是非,能忍自保。唐代百丈禪師曾說:“明辨是非,便是解脫。”這句話指出了對待人的是非的最好方式。唐寅對待人的是非的態度和百丈禪師壹樣,更進壹步主張是非左耳進右耳出,既不聽是非之言,也不傳播是非。正如他在《警示世人的詩》中所說:“妳必須忍受妳所聽到的,妳是半癡呆半聾的。.....多麽幸運贏得了我,饒了他。事與人無窮,便宜他忍。”如果人們能以壹種聾啞的態度對待人們的是非,這些是非就會消失,他們就能避免許多災難。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大多數人都能容忍。唯壹讓人受不了的,就是人有對錯。我們身邊經常有壹些好人。他們喜歡整天打聽人家的是非,然後用點綴到處傳播。有時候甚至會說壹些不存在的東西,對當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還有壹些人天生喜歡挑撥離間。他們害怕天下大亂。他們在張和李面前批評李,但他在中間是個好人。經過這樣的挑釁,原本關系不錯的朋友瞬間反目成仇。

正所謂“是非之人,是非之人。”這位詩人勸告世人,我們應該清楚地了解誰是誰非。在這樣的人面前,我們自己首先不談是非,同時也不去聽別人的是非之言,更不去分辨是非,而是對是非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壹旦不在乎人的對錯,這些對錯就會失去生存空間,慢慢自然消失。

在這首詩裏,詩人還說,我們在處理是非時,要學會忍辱負重的精神。佛教說“忍之不易,行之不易”,民間的說法也說“忍之則安之”。很多時候,有忍辱負重的精神也是人生壹大成就。當我們被別人無端傷害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以牙還牙的方式。結果是兩敗俱傷,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另壹方面,如果妳能忍受壹段時間的羞辱,妳不僅會安全,還會讓被羞辱的人以此作為進步的動力,成為壹個未來能有所作為的人。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是被羞辱了才努力的。比如韓信幹被胯下受辱,年輕時成為保護劉邦的大將:春秋時期,吳越之戰,越王勾踐戰敗,忍受了做吳王夫差奴仆的巨大屈辱。為了不忘國恥,勾踐勵精圖治,經過“十年團圓,十年教訓”,終於滅了吳,成了赫赫有名的霸主。

第三,謹慎寬容。在《警示世人》這首詩中,詩人用項羽的獨斷專行,使吳江自殺,周瑜青春短命,來警示世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要謹慎,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不可意氣用事,為所欲為。否則不僅事業難以成功,還會被殺。如果我們在做壹件事情之前仔細思考這件事情的成敗,不僅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可以使事業順利進行,最終取得成功。

在他的詩中,詩人還告誡世人要寬容待人。他的詩說:“行動時要知道時機,考慮水平時不要亂!吳江項羽現在在哪裏?赤壁的周是誰?贏了我算我運氣好,饒了他也不虧。人和事沒完,饒了他也便宜。”事情就是這樣。屬於妳的妳無法擺脫,不屬於妳的妳也無法擺脫。人生的世界裏,每個人的能力都有大有小,沒必要處處爭強好勝,但我是唯壹。我們身邊總會有壹些人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優秀。我們不應該為此而嫉妒,而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並且盡量多征求別人的意見,既容納了別人,又能讓自己不斷進步。如果壹直和別人較勁,往往會害了別人而不是自己,最後後悔莫及。

其實人活在世上。如果妳處處與人攀比,妳將永遠活在痛苦中。因為,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比我們更有能力的人。壹旦妳有了競爭的心,妳就會盡力超越別人。其實妳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當妳盡管努力了,但還是落後於別人的時候,妳會覺得很痛苦。與其這樣,不如讓人們自由地生活。壹旦妳失去了競爭精神,妳會發現妳其實過得很輕松。

第四,看破世事者,隨緣而活。唐寅在《警世詩》的結尾,用非常中肯的語句勸誡世人要看透世事,與命運同在。正如詩中所雲:“世界永遠不會忘記它。信任壹個人,就謀生千年,正義就死路壹條。”:西邊夕陽難處理,東邊水過不回頭。世人不解天意,令身心夜憂。"

詩人認為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會消失,即使生命延續壹百年,最終也會消失。即使妳做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和計劃,不管妳的計算是否成功,妳努力了壹輩子的事業都會停下來,直到妳死去。

時間就像無限美麗的夕陽,卻已近黃昏,讓人無法把握;時間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流,永遠不會倒流。世界上癡迷的人從來沒有看透世界上新陳代謝的規律。經常作繭自縛,自找麻煩。如果每個人都能看透世間的人,不管是對是錯,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活得快樂無憂。

唐寅的《警世詩》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若能以詩教行於日常生活,不僅能遠離災難,還能使人看透世事,以平常心面對人生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