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1活動目標
首先,了解劃龍舟的人和他們的工作。
第二,我知道只有講規矩,團結協作,才能劃好龍舟。
第三,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和規則遊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賽龍舟這項運動。
難點: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要準備的活動
先畫個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舵手。
第三,折紙船和塑料門道。
活動過程
首先,展示折紙船,激發孩子的興趣。
1,“小朋友,妳看這是什麽?”
2.“妳知道它開到哪裏了嗎?”(小朋友回答:河、海、水等。)
3.“妳還見過哪些不同的船?”(小朋友回答:冒煙的木頭,船,很長的船,兩層樓的船等。)
二、出示圖片了解龍舟。
1.老師展示龍舟圖片,激發孩子探索興趣。
(1)老師:“老師今天給妳介紹了壹艘船。妳知道這是什麽船嗎?”
(2)告訴孩子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孩子認識龍舟。
(1)“仔細看,它長什麽樣?”(小朋友回答:長的,前面有水龍頭,後面有尾巴,還有槳)
(2)“妳知道它是做什麽用的嗎?”(小朋友回答:劃船、賽車)
(3)老師總結: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舉行龍舟比賽。
第三,看視頻,放圖片。幼兒觀察並理解龍舟上三個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老師放視頻,小朋友看龍舟賽。
2.老師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和理解龍舟上三個人的分工。
(1)老師:妳看到船上有誰?(孩子回答:有戴帽子的,有打鼓的,還有坐在後面的。)
他們在做什麽?(孩子回答:打鼓,劃船)
3.展示圖片,進壹步了解龍舟上三個人的姓名、分工和重要性。
(1)分別展示三張圖,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鼓手、劃手、舵手。
(2)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龍舟上的三種人是做什麽的。
老師總結:龍舟上,“鼓手”坐在龍頭前擊鼓,給劃手口令;“劃手”聽著鼓聲,劃著槳;“舵手”站在船尾,握著舵控制方向。
(3)引導孩子用動作模仿三種人的不同工作。
(4)與孩子交談,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老師:“有的劃手不按鼓手節奏劃怎麽辦?”
"劃船時,鼓手忽快忽慢地敲鼓會發生什麽?"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了船會怎麽樣?”
(5)老師總結:龍舟上,有劃手,有鼓手,有舵手。劃龍舟時,他們需要團結協作,盡自己的壹份力量到達終點。
第四,遊戲體驗
1,老師把孩子分成三組,每組做不同的動作。(第壹組:拍手第二組:拍手第三組:跺腳)
2.老師談論遊戲規則
規則:聽音樂,看老師的指示。哪個組做動作或者哪兩個組做動作,其他組休息。如果有人違反了規則,音樂將重新開始。
3.老師和孩子們壹起玩,體驗規則的重要性。
4.師生討論:
(1)在剛才的節奏遊戲中,我們又開始了幾次。為什麽?
(2)後來我們是怎麽成功的?
第五,談心總結,將規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1.劃龍舟怎麽做才能又快又穩的到達終點?
2.在剛才的節奏遊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遊戲?
3.孩子喝水應該怎麽做?
4.玩滑梯要講什麽規則?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2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有節奏地背誦。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1,端午節部分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的照片
活動過程
首先,談談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壹,為什麽大家都沒來幼兒園?妳的家人昨天是如何度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了壹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讓我們來看看它們。
3.給我看艾草和菖蒲:這是什麽?誰知道他們的名字?妳在哪裏見過他們?向孩子介紹端午節的習俗:農歷五月初壹在門口掛菖蒲和艾草,端午節當天摘下來煮出來洗澡。)
4.給粽子看:這是什麽?妳知道怎麽包粽子嗎?介紹粽子的做法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5.展示龍舟賽圖片:端午節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人們還會做什麽?(簡單介紹壹下賽龍舟的場景,配圖片。)
6.為什麽端午節要插艾草,吃粽子,賽龍舟?
二、端午節的由來
1.端午節壹個人吃粽子,插艾草,賽龍舟。老師會給妳講壹個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展示屈原的圖片,引導孩子從外貌、衣著等方面了解此人是古代人。
3.介紹壹下關於屈原的故事:很久以前,有壹個人叫屈原。他非常熱愛他的祖國。為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也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後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他非常傷心,跳河自殺了。他跳河的那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很愛他,又怕河裏的魚咬他的屍體,於是漁夫敲鑼打鼓打撈他的屍體,把準備好的粽子和雄黃酒倒進河裏。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在端午節應該做什麽?
第三,學兒歌
1,老師示範背誦兒歌:有人編了壹首兒歌,講的是端午節人們要幹什麽。讓我們壹起來聽。
2.老師帶領孩子背誦兒歌。
2.孩子完全背兒歌。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3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指導壹些特別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有崇敬之心。
活動準備:
1,30號掛圖;兒童讀物《我愛夏天》
2、ppt、餃子;香包;長生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父母提前告訴孩子端午節的習俗。
活動流程:
1,了解端午節相關物品。
老師:(老師出示了粽子、龍舟、香囊、長壽線、雄黃酒的圖片)小朋友們看圖片。妳知道這些事情嗎?他們叫什麽名字?
少年:粽子,龍舟(船),香囊。
老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上看到粽子,龍舟,香包和其他東西。有孩子知道這件事嗎?
年輕人:水/酒
老師:壹起復述圖片中的東西。妳見過這些東西嗎?妳在哪裏遇見他的?
楊:是的。在家,在商店
老師:現在,我們可以在家裏和商店裏很容易地看到這些東西。孩子們知道這些東西用在哪個節日嗎?
少年:端午節老師:老師聽很多小朋友說端午節。妳是怎麽知道的?
楊:我爸爸/媽媽告訴我的。
老師:孩子們很認真,把父母告訴妳的節日都寫下來了。沒錯。這些東西呢?端午節的時候都要用。現在老師想讓壹個小朋友告訴老師每年端午節是什麽時候。
孩子:6月6日(公歷),5月5日(農歷)(給孩子分析公歷和農歷)老師:每年5月5日是端午節。孩子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麽來的嗎?
少年:屈原
老師:有些孩子知道屈原,他很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與我國的著名詩人有關。讓我們看圖,聽屈原的故事(老師講完故事後)。
老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屈原老師: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現在人們慶祝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楊:老師屈原:孩子們很聰明,人們慶祝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想想吧,孩子們。為什麽人們會記得他?
年輕:好人,死了,愛國(表達人們對屈原的感情)
老師:因為屈原熱愛他的國家,所以當他聽到他的國家滅亡的時候,他非常悲傷。他跳進了汨羅江。孩子們說了屈原什麽?
楊:太好了。
老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了屈原去世的消息。他們做了什麽?
少年:劃壹條船,拿著粽子和雞蛋,往河裏倒雄黃酒。
老師:人們劃著小船打撈屈原的遺體。為了防止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他們把粽子和雞蛋扔到河裏,把雄黃酒倒進河裏,讓水裏的動物感到眩暈,不傷害屈原的身體。
老師:人們對屈原好嗎?
青年:好老師:因為屈原愛國愛民,所以人民也愛他。為了紀念他,農歷五月初五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當我們慶祝端午節時,包粽子和賽龍舟已經成為我們的習俗。
老師:孩子們現在知道了嗎?端午節是怎麽來的?
青年:紀念屈原。
老師:什麽時候?
楊:農歷五月初五:我們要做什麽?
年輕人:賽龍舟和餃子。
老師:現在,讓我們充分欣賞這個故事,體會偉大詩人屈原的心情,以及人們對他的熱愛和懷念。
幼兒園中班4 (1)端午節教案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的壹些習俗和起源。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壹起玩,壹起品,壹起過節日。
(2)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錢包,五彩線和端午節圖片。
(3)活動過程:
1,引入談話引出端午節的由來。
老師:孩子們,妳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麽節日嗎?(端午節)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麽我們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論端午節的習俗。
老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麽?(菖蒲)那為什麽要掛艾葉?(因為端午節快到了,掛艾葉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妳還知道端午節的其他習俗嗎?
(1)掛艾葉和菖蒲:艾葉和菖蒲都含有壹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治病蟲害。它的香味可以凈化環境、驅蟲、祛疫。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時,許多人劃船追上去救。他們沖向對方,卻沒能把屈原扶起來。後來,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他們用劃龍舟來紀念這壹事件。吃粽子:屈原死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吃他的屍體,就用粽子葉包糯米,扔到河裏餵魚。
(3)佩戴香囊:端午節期間,兒童要佩戴香囊辟邪。香囊裏有很多香料,聞起來很香。這些香包有各種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太美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織各種顏色的絲帶掛在手上,非常漂亮和吉祥。
3.學習兒歌《五月五日》。
老師:現在我們來學壹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五月五日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歡歡喜喜下水。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形狀和顏色。
老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了好多粽子。請妳看壹看,摸壹摸,想壹想。妳手裏的粽子是什麽樣的?然後用完整的句子說出來。
總結:粽子的形狀真的很有意思!
(2)了解宗野。
老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讓我們聞聞它。香嗎?妳知道這種香味來自哪裏嗎?它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發出來的,叫做粽子葉。
(3)兒童口味。
老師:妳吃過粽子嗎?妳吃過哪個粽子?今天老師也給妳準備了很多粽子。讓我們看壹看。和妳吃過的壹樣嗎?
(4)小朋友講述粽子的餡和味道。
總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麽豐富!
(4)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品嘗端午節食物。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5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有節奏地背誦。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兒童書籍
活動流程:
1,引導孩子觀察童書圖片,理解圖片內容。
(1)引導孩子觀察圖片,說出圖片上物品的名稱。
老師:請仔細看書的第13頁。誰能告訴我屏幕上有什麽?
(2)教師逐壹介紹屏幕上的內容,引導幼兒說出各種物品的功能。
(3)老師又問:人們什麽時候吃粽子,插艾草,賽龍舟?
2.引導孩子了解端午節的起源。
(1)提問激發孩子興趣,老師講述端午節的由來。
老師:為什麽端午節要吃粽子,插艾草,賽龍舟?都是因為壹個人。現在老師給妳講壹個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通過提問,幫助孩子更多地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老師: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在端午節做什麽?
3.引導孩子學習兒歌。
(1)老師示範背誦兒歌。
老師:有人編了壹首兒歌,講的是人們在端午節會做什麽。讓我們壹起來聽。
(2)教師再次示範背誦,讓幼兒邊聽邊指出書中童謠對應的圖片。
(3)和老師壹起引導孩子讀童書,背兒歌。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6活動目標:
1,讓孩子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起源。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種類,鼓勵孩子與同伴交流合作,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錄制。
2.各種形狀的餃子,樹葉,米飯,橡皮筋,小吃盤,毛巾等。
活動流程:
先引出話題。
老師:孩子們,妳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麽時候?這壹天我們吃什麽?(粽子)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了好多粽子。請妳看壹看,摸壹摸,想壹想。妳手裏的粽子是什麽樣的?然後用完整的句子說出來。
總結:粽子的形狀真的很有意思!
第二,嘗粽子,說出來。
1,知宗爺。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讓我們聞聞它。香嗎?妳知道這種香味來自哪裏嗎?它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發出來的,叫做粽子葉。
2、兒童口味。
t:妳吃過粽子嗎?妳吃過哪個粽子?今天老師也給妳準備了很多粽子。讓我們看壹看。和妳吃過的壹樣嗎?
3.孩子們講述粽子的餡和味道。
總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麽豐富!
第三,故事鑒賞。
1.妳知道妳為什麽在端午節吃粽子嗎?我們壹起來聽壹個故事,然後妳就知道為什麽了。
2.孩子們欣賞故事的內容。
3.提問。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②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活動?
第四,小朋友包粽子。
今天,我們壹起學包粽子好嗎?
老師解釋了要求:
請拿壹片粽子葉,放壹點米飯在裏面。不管孩子包成什麽形狀,只要裏面的米不漏出來,妳的餃子就成功了。請註意,我們不能浪費大米,不要在地上得到它。
發布於和諧親子社區
(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教師的巡回指導)
第五,結尾部分。
小孩子的餃子真的包好了!現在我們自己帶餃子,讓廚房阿姨給我們做,好嗎?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7活動目標:
1,知道劃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
2.增強孩子撕貼、疊船的技能。
3.參加假期遊戲。
4.願意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閱讀區:擺放與端午節相關的圖片和書籍。手工區:放入彩紙、船模、畫紙、手工紙。
數學區:放下畫好的船。
活動流程:
首先,活動開始了。
(通過交談引出話題)
老師:孩子們,妳們好!孩子們,明天我們將有壹個節日。妳知道明天是什麽節日嗎?
(孩子回答)
老師:讓老師告訴妳!明天是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都會吃鹹蛋和粽子,還可以看龍舟賽艇比賽。老師年輕的時候都會看這樣的比賽。妳看過劃龍舟嗎?
(孩子回答)
老師:沒關系。現在我們來看看老師給孩子們準備的幾張圖片,看看如何劃龍舟。
(播放圖片)
老師:好了,看完圖片,讓我們回到這節課的主題。今天,我們的區域活動也與船只有關。老師在各個角落都準備了壹些資料。
閱讀區有壹些圖片。小朋友可以壹起看看,說說妳吃的粽子是什麽味道。妳坐過什麽船?
手工藝區的小朋友可以給船上色,也可以制作。船做好了,老師會幫妳寫名字,展示在我們的墻上,所以請認真做好嗎?
數學區的小朋友可以通過算牌來買賣小船,或者把壹只小船送給兔子。壹定要數數!
(壹般提醒)
老師:好的,老師希望孩子們能自覺使用門禁卡,不要去爭,在自己的角落裏對孩子們耐心壹點,不要吵鬧。
(孩子自己選擇角落,老師及時指導。)
第三,活動結束。
整理作業資料,展示壹些效果較好的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提出活動中的壹些不足,讓孩子學習好的榜樣。
課後,孩子們的作品會展示在墻上,讓孩子和家長繼續欣賞。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8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和節日期間人們的習俗。
2.培養孩子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做粽子的材料和方法。孩子們試著包粽子。
4.通過參與端午環境的營造,感受參與端午慶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和節日期間人們的習俗。
要準備的活動
1.制作粽子和香包所需的材料。
2.請孩子們在活動前收集關於端午節的信息。
3.請邀請壹些爺爺奶奶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去我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2.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和爺爺奶奶交流端午節的事情。了解人們在端午節開展的壹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灑黃酒和掛香囊。
3.孩子和爺爺奶奶壹起過端午節活動。
(1)我學習給奶奶包粽子。請奶奶給孩子介紹做粽子的材料和方法,孩子試著做粽子。
(2)做劃龍舟。和爺爺壹起,用布和竹竿做壹只龍舟來參加龍舟比賽。請四人或五人壹組登上龍舟,進行龍舟比賽。第壹組獲勝的是紅綾隊。請壹些孩子搖旗吶喊。
(3)做香包活動。請奶奶示範香包的做法,把破布縫進書包裏,放上香料和壹點艾草,合上袋子,小朋友就學會做香包了。
(4)吃粽子,感受節日氣氛。
(5)告別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