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改革經驗1。進行課前調研,了解學生需求,把握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
了解學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為了了解學生的需求,掌握他們的特點,課程組進行了課前調查。比如什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A組的課前研究活動安排在第四學期前的寒假。
第二,把握學生需求與個性的統壹。壹對多?在教學的基礎上?壹對壹?溝通促進課內課外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壹般都是大班授課,主要滿足學生的性需求;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要在課後得到滿足。很多老師通過課間聊天、課後談心、辦公室面試等方式與學生密切溝通,讓學生掌握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壹對壹、面對面的交流,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思想感情交流。
第三,根據網絡時代學生的特點,實行線下和線上上課相結合。
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網校、電子郵件、飛信、人人網、博客或微博、QQ或MSN等方式與學生進行跨時空交流。在線交流不僅能回答學生的問題,還能有效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第四,結合學生特點,發揮學生特長,實現考核方式多樣化。
對學生的考核基本由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壹半。平時成績的評定形式有社會調研報告、學生課堂陳述、期中閱讀報告、課堂作業、期末論文及其答辯。比如什麽?中國近代史綱要?在課程組,組織美院學生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藝術創作。200多名新生用雕塑、繪畫、書法和其他藝術作品來反映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
五、鼓勵學生寫作,尊重學生勞動,公布最好的學生作業。
學生作業的收集和公布不僅可以將他們的智慧轉化為社會效益,還可以激勵後來的學生努力學習。近年來,學校為學生收集和出版了壹些書籍,如清華學生的人生感悟和清華學生如何通過這種方式學習馬克思主義。
6.總結經驗,反思問題,不斷改進?因材施教?教學模式。
每年舉辦壹次教學研討會,每月壹次?教學論壇?還是?學術沙龍?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讓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教學效果突出的名師為青年教師作示範和指導,幫助他們快速進步。近年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分數壹直高於學校所有課程的平均分數。
教學方法改革的經驗是第壹位的。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必須找到改革創新的切入點。
連續三年舉辦?上海大學思政教學活動月?整合與思政課建設相關的重點工作、重要項目和重大活動,推進教學改革。組合拳?擴大社會影響,營造良好氛圍。連續六屆?上海大學思政教學論壇?。
成立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六個教學協作組。建築?上海高校思政課換課平臺?。截至目前,易班註冊用戶超過1140000,日均訪問量500萬。此外,我們還積極引導和組織高校思政課教師走進中學課堂,實地觀摩,從課堂實踐層面促進大中小學校德育課程銜接。
第二,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關鍵在教師。
通過教師培訓計劃,讓教師站穩腳跟,站在育人的平臺上。形成了崗前培訓與課程輪訓、理論學習、教學觀摩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立體化培訓體系,全面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
通過職業發展資助項目,好老師可以脫穎而出;選拔在教學科研中成績突出、勇於創新的中青年教師,以項目資助的方式重點培養。每年在上海?黎明計劃?在各類人才培養計劃中,單獨列出思政課教師人數,形成示範和帶動作用。
第三,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需要有課題研究的支撐。
壹方面加強理論研究,實施國家教改試點?大中小學德育課程整體規劃?,推出了《統籌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指南》。另壹方面促進學科優勢向教學優勢轉化。實施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人才培養?登頂計劃?符合相關條件的入選優秀論文可列為上海市研究生當年優秀成果(學位論文)。
通過不斷努力,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日趨復雜,高校思政課建設的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接下來,我們應該重點關註三個方面:
壹是要搭建學科協作平臺,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應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綜合性和整體性特點,搭建學科合作平臺,既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基礎作用,又強化交叉學科在思政課教學和研究中的支撐作用。
二要做好制度頂層設計,推動教師紮根育人。《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規劃(2013-2017)》即將出臺,為進壹步發展?政策紅利?,提升教師地位,鼓勵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做好課程改革的整體建設,從市級層面推進教學改革。結合新教材大綱,進壹步完善《思想政治課教學指南》。用什麽?基礎課程?作為試點課程研究推出?超壹流?(上海高校思政課實驗教學課程),優秀?問題導向,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激發全體師生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教學、共同討論教學問題的積極性和活力。
教學方法改革的體會?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的保障機制。
學校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建設和發展;學校黨委常委會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宣傳部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全體教師赴改革開放前沿、紅色革命根據地、四川災區等地調研,並將調研獲得的第壹手資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學校領導每學期定期深入思想政治課;校領導擔任思政課?小班討論?教練。教務處與許多部門緊密合作來實施?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小班討論?指導教師準入制度、聘任考核制度和定期培訓制度。截至目前,* * *全校有3500名教官參與組織5門思政課?小班討論?。
第二,?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的特點。
思想政治課?大班教學?大部分是壹兩百人的班級。小班討論?以自然班30人為單位,合並?大班教學?對涉及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討論,占教學時數的18%。壹方面,通過?大班教學?講解清楚理論淵源、理論體系和重點內容,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另壹方面,由?小班討論?與國際、國內、大學生思想實際探討,讓學生在交往中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實現思政教學?進入大腦?目的。
1.?大班教學?案例教學法被廣泛使用。成立思政課案例教學研究中心,安排專項經費加強案例教學研究,編寫出版了4門課程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學教師用書。
2.?小班討論?註重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小班討論?有教官。導師要做好討論前的準備,確定主題和討論形式,引導學生;總結推動討論,讓小班討論熱烈而不失理性,在爭鳴中把握方向。
3.?小班討論?註重調動學生的深度參與。老師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梳理出壹些與?大班教學?討論的話題與教學內容有聯系和匹配。學生應查閱相關文件,並根據討論主題撰寫討論提綱。指導教師以學生喜歡並願意接受的方式組織討論。
第三,?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的實踐經驗。
?大班授課,小班討論?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日趨成熟,成果已總結出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壹書中。我們深刻理解,首先,大班授課,小班討論?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第二,?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註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大班授課,小班討論?該教學模式有助於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雙向溝通,促進教師課堂教學向學生自我教育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