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古詩總喜歡用月亮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為什麽古詩總喜歡用月亮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月亮意象

“明月照高樓,飄帶飄零。”(曹植七傷詩)

“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李白《靜夜思》)

“什麽時候會有明月?向天要酒?”(蘇軾《水調》)

中國的詩人和詩人似乎特別喜歡月亮。在歷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月亮高掛天空,被許多詩人反復吟誦,成為壹種有趣的文學現象。

富有想象力的詩人給月亮取了許多別稱:玉蟾、白兔、貴宮、元婆、麝香月、天鏡、玉盤、冰輪、玉壺、銀鉤、玉弓、嫦娥、單鵑等。,而且有四十多種。名聲就像月亮的光環,擁抱著這個天之驕子。,

在世界上,月亮為什麽有獨特的魅力,受到詩人的青睞?是因為月亮善良,像個溫柔的女人,應該是傾吐心聲的對象嗎?是因為月亮是輪回的,某段時間的滿與空,暗示著某種命運的啟示嗎?是因為月亮是永恒的,歷經滄桑,不愧為歷史的見證者嗎?是因為月亮神秘莫測,隨影而動,缺月食,常常在波浪和雲霧中若隱若現,在星辰的移位中沈浮,季節的變換,吉兇的許諾,只是遙不可及,讓人遐想無窮嗎?

月亮作為情感的載體,嚴重超載。千百年來,人們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它身上,貧窮悲歡,生死沈浮,悲嘆人世,憂思常在我心,使月亮成為不折不扣的“人化自然”,成為壹個頻繁使用的“公眾”形象。

在分析月亮的形象之前,有必要解釋壹下“形象”及其相關概念。

意象是指作家對存在於腦海中的記憶表象進行提煉、加工、轉化的結果,其物化形式是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詩人賦予或賦予客體以具有主觀意義的意象,形成主客同體、情與景交融、感性形式與理性內容統壹的意象。詩人的內心感受包括可以理解但不能表達的無意識的東西,通過“意象”揭示出來,呈現給人們,變得可觀察、可感知、可理解、有趣。所以,意象的本質不是讓人去認識意象本身,而是去觀察和揣摩意象所包含的情緒、心境、願望、理想等主觀精神的內容。“意”在“象”,如水中鹽,無形,水卻有味道。古代詩學說“嘗象知情,析象明理”,“尋象入心境”,指出了欣賞形象的方法,就是給人以鑰匙;他還說“思維與環境相結合,意與象要相匹配。”“情景交融,妙不可言,無邊無際”指出了創造形象的方法,是後人的指南。

意象是意境的組成部分,壹個作品的整體意境總是由幾個意象組成的。美妙的意象,即主客體的完美結合,不僅可以深化意境,成為感動作品的關鍵,而且可以被挑出來進行獨立的欣賞和評價,成為獨立的審美佳作。人們壹直願意從古詩詞中提煉出好的句子,甚至感嘆有些詩詞“沒有句子”,這就是重視個體意象的證明。於是,形象簡單,但不單薄。好詩中的每壹個意象,都是詩人用心對宇宙的感應。特別是像月亮壹樣的“幾千斤重的橄欖”(曹雪芹的語言)有嚼勁,味道十足。

在月亮的意象中,詩人融入了自己的靈魂和風格,把壹個月亮變成了千萬個月亮。在月亮的意象中,成千上萬的詩人傳達了幾種相似的感情,並在多樣性中表現出統壹性。

把握這壹點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梳理眾多有關月亮的詩詞,並在分類綜合的基礎上,找出具有人類學意義的基本內涵,從而對今天的文明有所裨益,不至於陷入大量古籍中“霧失月失”的窘境。

我相信壹個被傳唱了很久的形象壹定有玄機,古詩詞中保存的關於月亮的神話可能是壹個楔點。

嫦娥奔月。李商隱的名句“嫦娥應悔偷仙丹,碧空晴空夜來”指的就是最著名的神話“嫦娥奔月”。1973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墓葬中發現了《嫦娥奔月圖》的帛畫,可見其歷史之悠久。”《淮南子蘭明訓》載嫦娥,又名妲己,後羿之妻伊把長生不老藥請到西王母那裏,大娥偷了藥跑到月亮上去了...“歷史上,後羿是夏朝東夷族的部落首領,驍勇善戰。他曾經帶領他的人民向西發展他們的力量,並壹度贏得了太康的位置以取代夏征。因為他靠的是武力而不是民政,所以每天在田裏享受打獵的樂趣,不久就被親信韓卓殺死了。韓傕不僅篡奪了夷的政權,而且奪取了夷的宗族和妻妾。我們的祖先是不是出於對這位壹飛沖天、消滅百獸的英雄的敬仰和懷念,才為他的妻子月亮尋求了壹個理想的避難所?讓嫦娥遠離充滿殺戮和陰謀的世界,住進淩雲的“冷清空屋”,安享安逸。在這裏我們隱約可以看到歷史在“種族記憶”中的投射,以及原始文化中先民情感體驗的積累。

嫦娥升天成仙,成為月亮的主人,與世界上幾個古文明尊女性為月神不謀而合。比如希臘神話中有月亮女神塞勒涅,巴比倫神話中有月亮女神李思博,巴勒斯坦和埃及神話中有月亮女神阿爾斯塔爾忒;而“阿波羅”都是男人,比如中國神話中的伏和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這是巧合還是壹種人類的“集體無意識”?

其他關於月亮的神話還保存在古詩詞中,主要有:

靈兔玩藥。李白:“白兔做的藥。我應該向誰要藥?”杜甫的壹句話,“癩蛤蟆進了河,會讓兔子長生不老。”。關於月中影,自古以來就有蟾兔二說。據聞壹多先生考證,蟾兔古音相近,兔生後音相近之說。看來蛤蟆的說法更古老。屈原的《田文》有四行問月:“夜光有何德?死了就有孩子。”?覺立威,而谷突在腹。“那就是,為什麽月球會死而復生?肚子裏養只癩蛤蟆有什麽好處?癩蛤蟆是壹種很醜的動物,元好問在《蟾池》詩中有這樣的描述:“小蛤蟆走起路來像鼓,大蛤蟆張儀怒虎。“古人尊之為‘月精’。(《春秋孔子秀》:癩蛤蟆,月晴。在古代,氏族部落以兇猛之物為圖騰是很常見的。據此推測蟾蜍和兔子都是動物圖騰,祖先崇拜它是為了辟邪避害,靈兔搗藥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

吳剛伐廣西。李賀提到這個神話:“吳睡桂樹,赤足飛,飛濕寒兔”。“古語有雲,月有月桂樹,月有癩蛤蟆。所以不同的書上說月桂有五百尺高,有壹個人經常給它上枷鎖,樹壹拍即合。姓吳名崗,西河人,學過神仙,下令砍樹。”(段《酉陽雜》)吳剛,又名武直,似乎是壹個因違背教條而被罰苦役的人物。這裏具有階級社會的特征。誰懲罰了他?大概不是嫦娥吧,雖然月亮上只有他們兩個,而且都很孤獨,但奇怪的是,神話裏“老死不相往來”的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麽聯系。是地位懸殊的原因嗎?

此外,還有於夫修月亮的傳說。方回的詩《舊月輪難修》和王的詩《莫問千古得失,嘆磨慢,金鏡難修》說,月球上有八萬多工匠,經常用金鑿月,所以月亮是圓的。有壹個素娥騎欒的傳說。李賀說“玉輪滾露濕團光,鸞佩遇桂香陌”,說在廣寒宮做夢,看見白衣仙子騎鸞,月桂樹下載歌載舞的浪漫。有瓊樓玉宇的傳說。蘇軾說:“我想乘風回家,卻又怕那些漂亮的樓房,高處不勝寒。”

以上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被後世詩人化為典故、引用,成為月亮意象多重含義的母體,甚至直接濃縮為月亮的別稱。它是月亮文化的源頭。

馬克思把神話稱為“經過人們的幻想以壹種無意識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這些充滿奇異情懷、異彩紛呈的神話傳說,真實而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人類生活和理想願望。有人類自己的影子——嫦娥和吳剛,有動物圖騰——蟾蜍和兔子,有地球植物——桂花樹,有生活資料——房屋,有生產工具——斧子和迫擊炮,這些都足以說明問題。然而,故事中隱含的壹些普遍的人類精神目前很難破譯。看似淺,實則深,這就是原生文化的魅力,讓後人常讀常新。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非常重視神話,因為他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必須通過神話、圖騰、夢等人類心理中反復出現的原始意象來證明。原始意象起源於遠古時代,隱藏於藝術之中,敬畏和感動著壹代又壹代人,成為凝聚著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微妙載體,使我們能夠依稀追溯到生命起源時最深刻的境界。

中國古詩中的月亮意象,正是榮格所說的壹種“原始意象”,又稱原型。

原始圖像就像壹個畫框,每壹代人都可以在裏面儲存自己的特殊經歷;原象如旋律,其古老而有力的聲音在歷代詩詞中回蕩。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所有優秀的詩人都不願意放下這種原始的意象,這種源自祖先最深處的無意識,讓它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從而產生神奇的情感催化作用。用榮格的話來說就是:“將其納入與意識價值的關系中,根據當代人的接受能力,通過變形使這種形象為人們所接受。”(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與詩歌的關系》)

月亮意象的多重意義就是這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