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外國文學美學、流派和頹廢派簡介

外國文學美學、流派和頹廢派簡介

外國文學美學、流派和頹廢派簡介

始於19世紀後期,然後在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流行的壹種文學思潮。當現代資本主義轉入壟斷階段,社會動蕩和矛盾日益嚴重,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開始厭惡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形成了普遍的衰落、頹廢、悲觀的精神危機。頹廢主義文學思潮是這種社會精神危機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反映,頹廢作為藝術美學中的壹個歷史範疇,其內涵十分廣泛,泛指從晚期象征主義到超現實主義的諸多西方現代文學流派。

19世紀中期,法國巴納斯詩派主張詩歌應該脫離社會和政治,刻意追求形式美感,有許多消極頹廢的內容,可以視為頹廢的起源。英國的波德萊爾、韓波和魏爾倫、梅特林克、艾略特等壹大批象征主義詩人,以及後來的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都在理論和實踐上發展出頹廢主義的審美傾向,壹度產生國際影響。頹廢派的相同特征在於,他們都標榜“為藝術而藝術”,否認藝術的認知價值和教育功能,否認傳統的現實主義,對現實社會有更多的仇恨和不滿,把主體的主觀感受淩駕於客觀世界之上。正如俄國頹廢派詩人巴爾蒙所說,“我討厭人類,我想趕快逃離他們。”我唯壹的祖國是我冰冷的靈魂。“他們強調藝術的表達功能,試圖借助抽象的反傳統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個人感情、沖動和情緒,甚至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的真實,想把‘純藝術’當作他們精神危機的無邊苦海中的壹個方舟。死亡、垂死、神秘的事物也成為他們重要的表現內容,死亡、血腥、畸形、醜陋、幻覺、直覺、意象、怪誕等成為他們詩歌的主題。作品大多陰郁晦澀,充滿了消極、頹廢和神秘。過度反傳統、反理性,過度放縱主觀任意性,已經明顯背離了“美的規律”。作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壹種復雜的文學現象,這種思潮在思想內涵和藝術形式上有其消極性和進步性的兩重性,我們應該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