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回到延安》的優秀教學設計

《回到延安》的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總是要編制教學設計,這是壹個規劃解決學習成績問題的過程。我們應該如何寫教學設計?以下是我收集的《回到延安》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回到延安》的優秀教學設計1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閱讀。通過朗讀,可以從認識生詞到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作者感情,逐步加深。朗讀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或模式朗讀,或同步朗讀,或小組朗讀,或口對口朗讀。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反復朗讀,由淺入深地朗讀,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培養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班級安排

2課時。

第壹類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第二,大聲朗讀整首詩

要求以各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由表及裏逐步理解關於文章形式和內容的知識點。

1.老師讀了整首詩。

(1)教師模本閱讀。

(2)疏通文字障礙。

參考“教學設計(a)”。

2.學生第壹次讀全詩,體會詩歌的基本特征。

(1)學生可以自由閱讀全詩。

(2)讓學生說:這首詩和他們以前讀過的新詩有什麽不同?

(3)教師介紹“信天遊”的基本特征。

明確:①作文方面:兩句壹節,節數不定。

②節奏:幾節壹韻,或壹韻到底。

(3)語言學上,七言是基本句型,可長可短,靈活自由。

(4)藝術上,常用“比興”手法。

對於“比興”這種藝術手法,教師可以更恰當地介紹,幫助學生理解。

第三,學生重讀全詩,逐步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用問題組合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詩歌的內容。

1.問題組合1:

(1)學生自己思考詩的整體內容,然後思考:如何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2)總結各部分的中心意思,並填寫下表:

寇延安→寇延安→寇延安→寇延安→寇延安

(3)體驗:妳認為全詩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麽?

2.問題集2:

(1)學生壹起讀第壹部分,然後標出表現詩人回延安心情的動詞。

(2)請選擇其他意思相近的動詞代替妳所標註的動詞,看看效果如何。

(3)點名學生讀第二部分,思考:詩人寫延安往事的意圖是什麽?

(4)自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根據這壹部分想象詩人在延安與親人相見的情景,然後用散文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

(5)寫與延安親人相會的場景時,詩人用了什麽手法來寫這種熱鬧的場景?

(6)女生壹起讀第四部分,然後選擇壹個詞概括這壹部分的內容。

(7)男生壹起讀第五部分,然後畫出表現延安歷史成就或影響的單詞或句子。

(8)答:詩中說:“紅衛兵……青年團……紅領巾,只做我們世世代代的英雄……”這兩句話怎麽理解?

3.問題集3:

(1)這首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效果如何?

(2)妳覺得這首詩怎麽樣?請大膽說出妳的想法。

四,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

由於這是壹首民歌詩,在語言上有自己的特點,需要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認真理解。體驗的時候註意前面的介紹。

動詞 (verb的縮寫)布置作業

第二節課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壹,引入新的課時學習

二、引導閱讀,要求讀詩中的感受。

1.點名讓學生朗讀全詩,然後老師會對朗讀中情感表達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判斷。

2.介紹寫作背景。

緒論的目的是通過對背景的把握,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延安的真摯感情,從而理解詩歌中的情感,增強朗讀的情感表達。

3.學生可以自由閱讀全詩,並要求盡可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4.聽錄音,比較自己和錄音的表達差距。

請參考“教學設計(A)”中關於朗讀的指導。

5.點名讓學生讀全詩,或者壹起讀全詩。

學生朗讀後,教師要註意及時準確的評價,指出優缺點,進壹步掌握朗讀的要點。

第三,體驗詩歌修辭方法的效果。

1.學生默讀全詩,思考: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主要有比喻和誇張。尤其是比興手法的運用,為詩歌增色不少。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詩詞體會各種修辭手法的效果。

第四,學習遷移

1.課前安排: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延安的資料,然後整理成短篇小說或散文。

2.交流。

說出學生的名字來講故事或介紹關於延安的信息。3.讓學生利用課後找到的資料,自由組合,以5-10人為壹組,編壹期《延安特刊》,比較哪壹組編得好。

《回到延安》優秀教學設計第二章基礎知識點

1,了解“信天遊”的特點;

2.理解詩人真摯熱烈的感情和詩的主題;

3.學習比較和誇張的技巧,語文教案-回延安。

教學重點

欣賞作者滲透在詩中的真摯情感。

教學困難

善用比喻和誇張是信天遊的壹個特點,比喻的學習是這首詩的難點。

擴展鏈接

新詩創作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鏈接]

今天,我們要學習壹位現代詩人吸收民歌營養創作的優秀作品。

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歌。

2.感悟:這首詩有什麽特點?盡量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學習鏈接]

1.關於信天遊

信天遊是陜北民歌的壹種形式,曲調簡單高亢悠長,節奏自由。歌詞壹般是兩句話,長度從壹段到幾十段不等,每段都押韻。每句話的字數不確定,但基本都是七句。句子中經常使用疊字,經常使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

2.朗讀訓練

(指導學生讀出親切、溫暖、真摯的感情)

討論學習

大聲朗讀這首詩,談論每壹部分的主要內容,看看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麽。

明確:這首詩的情感線索是作者對延安母親的眷戀。

4.解決困難的完整方案

“和別人比,把這件事和另壹件事比。”

*比興

"行者,先說點別的讓歌詞被唱出來."

判斷:樹頂,枝,根,根,東山粟,西山谷。

《回到延安》優秀教學設計第三部分壹、明確目標

理解作者的思路,理解第壹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內容。

第二,整體感知

《回到延安》是賀敬之於1956年回延安參加五省(區)青年造林會議時寫的壹首抒情詩。詩人1940到達延安,1946離開延安。從1946到1956,他在10年的早晨離開了。

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 * *寫了五個部分。

第三,教學過程

1.檢查和復習“詩歌常識”的介紹,在黑板上寫題目,解題,介紹作者。

2.聽錄音,讓學生註意單詞的正確發音,感受他們的感受;然後學生分頭閱讀,老師簡單點評閱讀效果。

3.學生擬定並討論每壹部分的小標題,理清全文的脈絡,理解作者的想法。

4.教師和學生壹起分析第壹部分。

(1)點名讀第壹部分,其他部分輕聲跟著讀。

(2)要求學生找出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詞語,討論這些詞語的含義,分析作者誇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總結。學生壹起讀第壹部分。

5.教師和學生壹起分析第二部分。

(1)女生和男生交替讀第二部分。

(2)結合預習提示討論關鍵詞的含義,重點討論分析2、3、4節的含義,以及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3)總結。學生壹起讀第二部分。

6.學生可以自由閱讀第壹和第二部分,並嘗試在課堂上背誦。

第四,總結與拓展

詩的第壹部分,通過“莫”、“抓”、“棒”、“夢”、“抱”、“撲”等詞語,生動地表達了我踏上延安土地與親人相見時的喜悅和激動。第二部分回憶延安在思想上、生活上擡高自己的歲月,字裏行間流露出無限的愛和眷戀。

《回到延安4 1》優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了解“信天”的民歌形式,欣賞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2)學習這首詩,恰當運用比喻、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

(3)使學生了解詩人熱愛革命聖地延安、熱愛革命事業、熱愛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學習情境分析

從整體上看,八年級學生的語文存在以下問題:

(1)基礎知識不紮實

相當壹部分學生不認識拼音;有的同學會背古詩卻不會寫,或者寫得不對;至於改病句,我做過,練過,考過,再考,還是不正確。基礎知識不紮實,導致學生在做相關內容的選擇題時錯誤率很高。

(2)閱讀能力差

很多學生不能從短文中提取正確的信息,語言概括能力不強,不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至於賞析句子,只有少數學生能靈活運用所教的方法答題。

(3)寫作水平不高。

從作文批改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的作文字數少,段落少,句子不清,中心不清。有的同學只是從閱讀短文中抄壹些內容,甚至有的同學壹個字都不寫,寫作態度很差。

針對以上情況,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加強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的教學,從而提高這個年級學生的語文成績。改變態度,關心學生。放下架子,蹲下來,走進學生的心裏,學生就會親吻老師,相信老師的教導。情感交流是我們工作的突破口,用情感去感受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能。我們的策略是:支持學生-推廣中國-通過個別輔導,分散培養,培養優秀學生,四個字:細節,從細節和小事做起。關註特殊學生,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幫扶,建立幫扶制度,建立課後輔導機制。住,開展比賽和活動。因材施教,分層次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註優秀生和特殊生,也要關註中等生和差生,努力提高整體成績。

3.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詩人對革命聖地延安真摯熱烈的感情。

4.教學過程

第壹節課

引入和創造情境

用壹首陜北民歌引導話題,讓學生體會陜北民歌悠揚的曲調,引出這首歌詞的特點,引入新課。

上課前檢查。

首先,正確讀出發音:

Hold (lǒu)丁白羊肚(dǔ)和毛巾肉(梅i)。

小米(sh化身)油饅頭(mó)哮喘(chu ǐ n)

二、解釋文字:

(1)幾次:壹次又壹次。在陜北方言中,量詞經常是由重疊構成的。表示壹個很大的數字。

(2)小米:壹種不發粘的小米粒,種子形狀像小米。

(3)論腦:文中指洞頂。

(4)紅衛兵:紅衛兵是指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內不脫離生產的人民武裝組織。

三。作者作品介紹

何敬之,1924,山東易縣人。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先後出版《宋集》、《雷鋒之歌》、《何敬之詩選》、《答當今世》等詩集。1945年寫了著名的歌劇《白毛女》,獲得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學獎。20世紀80年代,任中華人民和中國文化部長。《回到延安》是賀敬之於1956年回延安參加五省(區)青年造林會議時寫的壹首抒情詩。詩人1940到達延安,1946離開延安。從1946到1956,是10年。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 * *寫了五個部分。

信天遊又稱“順天遊”,是流行於陜北的壹種民歌。它有兩行壹節,上下句押韻,壹節押韻,行散而寫得好,讀起來響亮而悠遠。有些小節表達壹個簡單獨立的意思,有些小節組成壹個組表達更復雜的意思。信天遊在形式上是自由的,常用來表達感情或敘述。註意比喻手法的運用,貼切自然,增強詩歌的音樂性;聯想豐富,感情深厚。

新課程賞析

第壹,回到延安,心情激動,感慨萬千

闊別10年,回到延安母親的懷抱,見到親人又激動又開心。

二、憶延安,聖地養育了我。

回憶當年在延安的戰鬥生活,展現了與延安母親的骨肉親情。

第三,見親戚,聚在壹起聊聊過去和現在。

描繪了與親人團聚的情景,表達了他們深厚的友誼。

第四,遊覽新城市,改變舊面貌。

它描繪了延安的新面貌,歌頌了十年來延安在黨的領導下發生的巨大變化。

動詞 (verb的縮寫)贊美延安對聖地的巨大貢獻。

贊美延安的輝煌歷史,展望美好的明天。

教師和學生壹起分析第壹部分。

(1)點名讀第壹部分,其他部分輕聲跟著讀。

(2)要求學生找出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詞語,討論這些詞語的含義,分析作者誇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總結。學生壹起讀第壹部分。

師生合作,分析第二部分。

(1)女生和男生交替讀第二部分。

(2)結合預習提示討論關鍵詞的含義,重點討論分析2、3、4節的含義,以及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3)總結。學生壹起讀第二部分。

詩的第壹部分,通過“莫”、“抓”、“棒”、“夢”、“抱”、“撲”等詞語,生動地表達了我踏上延安土地與親人相見時的喜悅和激動。第二部分回憶延安在思想上、生活上擡高自己的歲月,字裏行間流露出無限的愛和眷戀。

教師和學生壹起分析第三和第四部分。

(1)點名朗讀,要求思考,找出本節的中心句——“母親在延安換衣服”。

(2)圍繞這個中心討論詩人是如何寫的:“總——除——總”;本文論述了誇張、排比、擬人和比喻的表達效果,以及詩人選擇了哪些典型意象來表現延安城市的巨大變化。

(3)總結,然後學生壹起讀。

師生* * *同活動,第五部分分析。

(1)老師示範閱讀,學生輕聲讀完後,再明確這壹節是抓住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進壹步深化主題。

(2)借助自讀,論述詩人如何簡潔地寫出延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體會後兩節的意義。

寶塔山留下的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廣場!

紅衛兵,青年團,紅領巾,

我們走吧。壹代又壹代的英雄...

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

輝煌的延河還在前方!

詩的第三至第五部分,先畫出壹個家庭團聚的具體場景,再寫出三代人:“爺爺”、“社主任”、“團支書”的歡樂與變遷;但通過選取典型形象,實際上勾勒出了延安的新面貌,最後以“楊嘉玲的紅旗高高飄揚”喚起,使人產生聯想。接著,詩人展開聯想的翅膀,跨越很長的歷史跨度,簡潔地寫出了從“寶塔山”到天安門廣場,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幾十年戰鬥中,延安對革命的貢獻。

文本要點概述

1,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詩人自始至終把握住了對母親延安的感情,通過重返延安、熱愛延安、拜會親人、歡慶延安、贊美延安五個部分傾吐了自己的激情。抒情的方式既有直接的傾訴,也有間接的抒情。或用動詞或描寫,感情的表達既酣暢淋漓又生動傳神,感染力強。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壹步步升華。當詩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與延安的親人相見時,從“抱緊黃土,貼緊心口”、“撲到親人懷裏”等詩句中可以看出詩人產生了激動和喜悅的感情;在回憶了延安的養育之恩,描寫了與延安親人相聚談心的情景,看到了延安的新面貌之後,詩人熱愛延安、熱愛革命、熱愛人民的感情達到了高潮。當詩人又要離開延安時,從結尾的兩首詩中我們可以理解,詩人的離別之情已經達到了頂峰。

2.鮮明的地方色彩

棗園、窯洞、寶塔山、谷子等。詩中有延安的色彩,詩中采用的“信天遊”形式是陜北民歌。《押》、《不要》、《幾根》等詩取自陜北方言。詩歌表達了對延安的深厚感情,因此詩中景物的描寫、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詩的遣詞造句都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使詩的內容和形式和諧統壹。

3、誇張手法的運用。

詩中有這樣壹句話:“壹口米酒千言萬語”,說的是親人重逢話多。再比如:“寶塔山雙手固定”“窯子密不透風”等。誇張的文筆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熱愛延安和親人的思想感情,延安人民熱烈歡迎詩人的真摯場面。

4.修辭學

實踐知識鞏固

(1)請從下列句子中僅選擇壹個正確的句子。

A.信天遊,又稱“順天遊”,是陜西流行的壹種民歌。

B.賀敬之是壹位創作嚴謹的詩人。《重返延安》是壹首充滿政治熱情的優秀詩篇,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革命聖地延安的懷念之情。

C.“壹口米酒,長江後浪推前浪”。這首詩只用了誇張的修辭。

(2)點擊下面的提示,從詩中找出相應的詩句。

1.通過對話和動作描述表達情感:

2.通過對景物和場景的描寫來抒情:

3.通過想象和聯想抒情:

4.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作業知識的延伸

首先,背誦整首詩。

第二,模仿“回延安”的形式,嘗試打造信封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