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東方的桃花李華風,飛來飛去,不知落在誰家?
洛陽女兒惜色,嘆每壹朵落花。
今年我看的桃花李花由於腐爛,顏色也腐爛了,明年花開的季節不知道誰能看到美麗的花朵?
見過俊朗挺拔的松柏毀為柴火,聽說桑田成了海。
故友不再哀嘆洛陽東,桃花雕零,但現在人們仍在風中飄零落花。
花還是年年開,只是年年花各不相同。
告訴那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應該可憐壹下這個半死不活的老人。
現在他白發蒼蒼,壹貧如洗,但他還是壹個年輕英俊的美女。
這個晚年的老人曾經和郁芳樹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在花前花後的甲氨蝶呤歌中跳舞。
也有像東漢光祿勛禦林軍馬這樣漂亮的裝飾臺球桌的,也有像季梁在靈堂內畫有彩雲仙子的。
老人臥病在床,便無人理會,昔日的三春歡娛,現在的清舞何去何從?
還能轉多久,吊車壹瞬間就亂了。
千古所有的歌舞,黃昏裏剩下的鳥兒都是空的。
劉希夷的這首詩雖然是壹首準古典樂府,但構思精巧,開拓了壹個全新的意境。
“洛陽東的桃花,是誰在飛來飛去?”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洛陽東部的晚春景色。唐朝的東都洛陽非常繁榮。熙熙攘攘的城市裏開滿了絢爛的鮮花,城市裏壹片春色,充滿了生機和魅力。然而,時光飛逝。此時洛陽已是落花時節,桃李飛舞,不知何去何從。
這兩句是詩的開頭。對美好春光和年輕美貌的向往和懷念,對桃李飄零的傷感和惋惜,以及下面表達的易腐青春,都是由此而生。
下面十句“洛陽女兒好彩頭”,描述了年輕的洛陽女兒面對漫天落花的無限感慨。羅陽的女兒所悲傷的,其實是自然的變化,與美麗的短暫,與人類生命的有限聯系在壹起。“今年,花的顏色變了。明年誰開花?”表現出因春的流逝而感嘆美人易老,人生無常的心理。“松柏毀薪”這句話出自《古詩十九首》:“耕古墓為田,松柏毀薪。”“桑田化為海”意為陸地化為海洋,《仙傳·麻姑》壹書刊出:“麻姑說,自接待以來,她見東海三桑田。”這兩句話用比喻形象地說明世界變化很大。“古人自羅城東未復,今人猶失望”揭示了生命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觀規律。“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這句話,用優美流暢工整的對句,密集地表達了青春易老,世事無常的感嘆,充滿了詩意的意境和哲理,壹直被廣為傳誦。
以下十句話,“發壹條充滿美好的信息”,總結白頭翁的人生經歷。那個滿頭白發的老人過去是個漂亮的男孩。過去,他常常在樹下唱歌跳舞,在花前嬉戲。“光祿池·文泰錦繡”這句話表達了白頭翁曾經經歷過的歷史上權貴奢華的富裕生活。但是,壹旦生病,老了,就沒人管了,只好讓給別人了。這段話通過描寫白頭翁從美麗到老病,從遊樂到孤獨的壹生,既表達了詩人對青春美麗、歌舞升平的眷戀和向往,又表達了對年邁白頭翁的憐憫和同情,進壹步表達了對美麗短暫和生命有限的感受,從而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和哲理性。
最後,四個時期表明了主要的想法,並總結了全詩。“妳多久能轉過來?壹瞬間,仙鶴亂成壹團。”兩句感嘆漂亮的姑娘轉眼間會變成白發蒼蒼的老太婆,遺憾青春難留。“惟望古歌舞處,唯鳥悲黃昏”,壹切如過眼雲煙,迅速消失!在過去熙熙攘攘的娛樂場所,現在只有幾只飛鳥在寒冷的黃昏發出幾聲淒厲的叫聲。
鳥尚且如此,人怎能低人壹等?最後壹句的最後壹個字“悲”,是這首詩的基調。
《壹代悲白頭翁》中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雖然悲傷,但並不頹廢,因為詩人是在認真思考人生,依戀和向往生活中的美好。[1]
(2)
這是壹部準古樂府,書名也叫《壹代白頭》。《白頭頌》是漢樂府和歌的老話題,寫古詩的女子毅然與負心男子決裂。劉希夷寫了這首《壹個女人給壹個老人》的詩,感嘆青春易逝,財富無常。構思新穎,抒情,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藝術性高。它在初唐時就受到贊揚,壹直是名篇。
詩前半段,洛陽女子多愁善感,表達人生苦短,美人易老的情懷;後半段,白頭老人被貶,表達了對世事變遷、富貴無常的感受,並以“惟見古歌舞處,唯鳥雀黃昏悲”在前後過渡中概括了整個意思,指出美人的未來必然是老人的今天, 而老人的過去,其實就是美女的今天用壹句“發個信息,美女滿身都是美,要可憐死她。” 詩人典型化了美女和白頭老人的具體命運,表明這是封建社會下層壹大群男女老少的相同命運,因此提出他們應該同舟共濟,具有“醒世”的功能
這首詩的前半部分翻譯自東漢宋子厚的樂府詩《董嬌饒》,但經過劉希夷的再創作後更為典型。“年復壹年”這句話作為前半句的結語,是《詩經》的名句,比喻精到、準到,語言精到,讓人警醒、拯救。“壹年又壹年”“壹年又壹年”的倒掛重復,不僅壹排排呼應,更強調了時間流逝的無情事實和無可奈何,實在令人感慨。“花是相似的”和“人是不同的”的形象比喻,凸顯了花的沈浮和人生的不青春的反差,耐人尋味。結合後半段光頭老頭的經歷,我們可以認識到,詩人並沒有用“女人”和“春花”的比較,而是用了壹般名詞“人”和“花”,這不僅是因為七言詩字數的限制,還因為它囊括了所有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窮人,包括詩人自己。或許,正因如此,關於這首詩還有很多附帶的傳說。如“唐鑫語”和“技巧詩”所說,詩人自己認為這兩首詩是不祥之兆,即所謂“詩言誌”。壹年後,詩人真的被殺了。這種無稽之談的出現和流傳,既反映了人們對詩人才華的珍視和對其不幸的同情,也說明了詩的情調過於悲涼。
這首詩融合了漢詩風、南朝現代詩風、梁陳宮詩風的藝術經驗,形成了優美委婉的風格。它在敘事方式上還借鑒了樂府詩的敘事論述和古詩的抒情手法,並能巧妙地交織和運用各種對比,發揮對偶性和典故性的優勢,是這首詩藝術上的傑出成就。生前似乎並不出名,死後孫編輯了集,“以詩為最集中,故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可見他壹生飽受抑郁癥的折磨,這是他消極感傷的思想根源。這首詩中強烈的感傷情緒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縛和傷害人才的事實。
獨自在河邊尋找花朵
杜甫
黃河前的河水碧波東流,春天給人壹種睡意和春風的休憩感。
桃花開無主,可愛的深紅色愛淺紅。
黃色的四朵少女花茁壯成長的道路覆蓋,成千上萬的花朵鞠躬和樹枝低低。
眷戀花香中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自由中的柔柔鶯兒只是快樂地歌唱。
杜甫,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草堂。他暫時找到了住的地方,感覺舒服多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他獨自在河邊散步賞花,寫了壹組七行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行。
第壹句“黃四娘娘家開滿花”,指出了找花的地方。“路徑”是壹條路徑。“花滿小徑”是指許多花把小徑覆蓋起來,連成壹片。第二句是“千花低。”“百花齊放”形容數量很大。《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非常貼切、生動,生動地描繪了春天花朵的密密麻麻,又大又多,壓彎了枝頭。這句話是上壹句“滿”字的體現。第三句,“時有蝶舞”。“靈蓮”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從側面寫出春花的明媚芬芳。事實上,詩人也被五顏六色的春花所吸引,留了下來。第四句是“嬌鶯啾啾”。“焦”是對鸚哥的柔軟和圓潤的描述。“陳文靜緹”的意思是當詩人來到賞花時時,黃鸝正在歌唱。只因為詩人心裏高興,就想當然地認為黃鸝為自己歌唱。這和上壹句壹樣,說蝴蝶附春花,都是感同身受。因為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種手法,將事物與我融為壹體,營造場景,所以這首小詩讀起來更有親切感和趣味性。上元元年(760年),杜甫住在成都西郭草堂,歷經亂世之後,開始有了棲身之所,這讓詩人感到欣慰。春日時節,他獨自沿河而行,情懷隨風景而生,成了七首詩。這是第六組詩。
第壹句指出找花的地方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這句話寫在有人名的詩裏,生活情趣濃厚,頗有民歌風味。第二句“千朵”是前壹句“滿”字的體現。“枝頭壓得很低”,描繪的是花朵重重地壓彎了枝頭,景色顯得栩栩如生。“壓力”和“低”這兩個詞用得既準確又形象。第三句,花枝上五顏六色的蝴蝶四處遊蕩,它們因愛花而“流連忘返”,暗示著花的芳香清新。花兒很可愛,蝴蝶的舞姿也很可愛,難免讓散步的人“流連忘返”。但他可能不會停下來,而是繼續前進,因為風景是無限的,還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壹直”不是偶爾出現的景象。用這個詞,渲染了春天的樂趣。就在賞心悅目的時候,黃鸝的壹串優美的歌聲,恰巧驚醒了沈醉在花中的詩人。這是最後壹句的意境。“嬌”字形容的是鶯兒柔美的聲音。“自由”既是焦瑩體態的客觀寫照,也是壹種愉悅放松的心理感受。詩以鸚哥的《陳文靜》聲結束,韻味十足。讀著這首絕句,我仿佛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通往“黃絲娘家”的路上,和詩人壹起享受著春光賦予的無限美感。
這首詩講的是欣賞風景,這種題材常見於盛唐絕句。但是很少看到這樣壹首描寫非常精妙,色彩異常美麗的詩。比如“所以人在桃花畔,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桃井,未央前堂月高”(王昌齡《春宮怨》),這些場景都顯得“美”;杜甫《繁花似錦》後加了《千朵》和蝴蝶、歌曲,景色很美。這種寫法是前無古人的。
《獨自河邊尋花》裏的桃花
其次,盛唐時期的人們非常註重詩歌音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經常可以串起來,所以很和諧。杜甫的絕句不是為了唱歌而寫的,純粹是吟詩,所以常常有別扭的句子。這首詩中“萬花壓枝”這句話,按規律應該是平字。但這種“矛盾”絕不是對旋律的任意破壞,“百花齊放”的重疊有壹種口美。而“千花”的“多”字和上壹句中同壹位置的“四”字,雖然同屬壹個音,但升調和降調互不相同,聲調仍有變化。詩人並不是不註重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句中使用了雙音詞、擬聲詞和疊字。“六連”和“自由”都是雙音詞,比如珠子和旋律的連接。“陳文靜”是壹個象聲詞,形容嬌嬰的聲音,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是是”和“陳文靜”是重疊詞。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意義也更強烈、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花蝴蝶,突然被鶯聲驚醒時的突然喜悅。除了“舞”和“鶯”這兩個詞,這兩句都是舌齒。
這壹系列舌齒音的運用營造了壹種語感,生動地表現了賞花人被美景陶醉、驚喜的感覺。聲音的效用對情緒的表達很有幫助。從句法上看,盛唐的詩大多是自然渾成的,而杜甫與之不同。比如“對仗”(後來的對聯)是初唐絕句的風格,盛唐絕句很少,因為很難做到完美的結尾。杜甫卻因為難見高明,這樣的詩聯既穩重又回味無窮,讓人覺得用得恰到好處:賞心悅目的時候,聽鸚哥的“恰恰”不是更引人入勝嗎?況且,按照習慣語法,這兩句話應該是這樣寫的:蝴蝶邊玩邊舞,鶯兒自由啼叫。把“靈連”、“自由”放在句首,不僅是出於音韻學的需要,更是在語義上強調它們,使意思更容易領會,句法更新穎多變。
名句賞析——“黃四娘家繁花似錦,萬花低。”
這是壹首關於風景的有趣的詩。小路開滿了花,花下的樹枝被壓下來,花瓣上方是五顏六色的蝴蝶在徘徊,圍著花翩翩起舞。從這裏,我們聞到了濃郁的花香。花叢旁的小路上,有黃鸝在清脆地鳴叫。他們活潑舒適的舉止能給人壹種輕松愉快的感覺。詩人用“總是”“恰恰”這樣有節奏的詞語,使整個明亮復雜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使詩歌有了更明亮流暢的節奏。整個詩歌語言充滿了口語。讀起來很親切,詩人發自內心的春天的快樂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