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誌摩
我輕輕地離開了,
當我輕輕地走來;
我輕輕揮手,
告別西方的雲。
河邊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海浪中的影子,
心中蕩漾。
軟泥上的綠草,
油乎乎的,在水底搖曳;
在何康河輕柔的波浪中,
我願意做壹株水生植物!
榆樹陰下的壹個水池,
不是清泉,
是天空中的彩虹;
在漂浮的藻類之間被壓碎,
沈澱出彩虹般的夢。
尋找夢想?舉起壹根長桿,
回到更綠的草地;
充滿星光,
在星光燦爛的地方演奏歌曲。
但是我不會放歌曲,
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我悄悄地離開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了;
我揮了揮袖子,
不要帶走壹朵雲。
徐誌摩(1896—1931),筆名南湖、雲中鶴。浙江海寧。他在1921左右開始寫詩,被譽為新月詩派的頂梁柱。1918—1922曾就讀於英國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1922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新月社於1923在北京成立,徐誌摩是創始人之壹。1926年,他和聞壹多主持《晨報》的詩詞篆刻。在《詩集》裏,徐誌摩和他的新月派詩人壹起,在做他們的新詩實驗。1927年春,與胡適、梁實秋、聞壹多創辦《新月》月刊,並主持編輯工作。《新月》的出版將新月詩派的創作推向了壹個高峰。1931年1月65438+9年,從上海到北平途中,年僅35歲的徐誌摩因飛機失事不幸在濟南山區逝世。
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的日子,尤其深深影響了徐誌摩的壹生。他稱劍橋(Cambridge)為自己的“精神故鄉”。劍橋所體現的英國文明陶醉了徐誌摩,逐漸形成了他的“劍橋理想”的夢想。
1922徐誌摩回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現實壹片黑暗,逐漸擊碎了他的理想。1928年秋,他再次前往英國,6月6日從英國返回的船上寫下了《告別劍橋》。
《告別劍橋》的壹個基本解讀“劍橋”是徐誌摩精神的故鄉,他匆匆告別劍橋是很自然的。悄悄的道別,表達無盡的眷戀,是這首詩的特色。夕陽下的何康河波光粼粼;
河邊的金柳像披著面紗的新娘,它明亮的影子使詩人的心湖泛起漣漪;
軟泥上的綠草在水底搖曳,讓人心醉——詩人寧願做壹株水草,永遠紮根在何康河的柔波裏;
榆樹陰下的清池,天上的彩虹,地上的夢,壹切的壹切,都被碾碎在漂浮的海藻中。
雖然壹切都被粉碎了,但詩人仍在用壹根長竿尋找夢想。在草的深處,他寧願滿載壹船星星,帶著歌聲回家。但現實中,詩人並不想喚醒心中的夢,他的離別之情只是化作心中揮之不去的笛聲和夜空中沈默的夏蟲,在“沈默”中告別,在“沈默”中離去,不帶走壹片雲彩。
《別了康橋》精華賞析《別了康橋》的憂郁感深藏在優雅灑脫的表達中。“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抒情主人公就像壹朵流動的雲,看不見,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劍橋也是如夢似幻,美麗而脆弱。詩中使用了“金柳”、“綠草”、“星輝”、“蕭聲”等意象來描述劍橋山水之美和對劍橋的眷戀。這些意象往往既是風景又是抒情,風景與情感密不可分。“湖邊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新娘不僅僅是壹個景象,更是我心中戀人的形象,是我心中舊情的表達——情與景相互融合。在金柳之間,在綠草上,“我”固執地尋找“彩虹般的夢”,“在星輝中歌唱”其實,“我”無法沈醉於歌唱,只有“沈默”和“悄悄”離開。風景依舊,人員完全不同。詩人以戀人纏綿的送別心情和風格告別劍橋,寫出了壹種悲苦。應該說,這首詩是詩人對心中理想的告別,深情而寧靜,似乎又害怕打破心中的夢。它巧妙地揭示了詩人因劍橋理想的幻滅而產生的無限悲傷。
徐誌摩的詩簡單、輕盈、溫柔,充滿憂郁。他善於把氣氛、情感、場景結合起來,寫出如夢似幻的場景也充滿了壹種夢幻的意境。而且感情循環反復,自由舒展,沒有扭來扭去。《再別康橋》讀起來特別舒緩愉悅,有壹種和諧優雅的音樂美。
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劍橋賞析。1920年6月至10月1922年,詩人曾在此求學。劍橋時期是徐誌摩人生的轉折點。詩人曾在《虎集序》中寫自陳導:24歲以前,他對詩歌的興趣遠不如對相對論或民事契約論的興趣。是何康河水打開了詩人的靈魂,喚醒了詩人被蟄伏已久的命運。所以他後來深情地說:我的眼界是劍橋開的,我的求知欲是劍橋觸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劍橋給我的。?(吸煙與文化)1928,詩人故地重遊。10月6日,他在南海回家的路上,創作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早發表於1928年2月《新月月刊》第10卷第10期,後收入《老虎集》。可以這麽說嗎?劍橋情結?縱觀徐誌摩壹生的詩作;
《再別康橋》無疑是最著名的壹部。
第1節寫的是久違的同學離開母校時的萬千離別之憂。壹連三個?輕輕的?它讓我們覺得,仿佛詩人踮起腳來,像壹陣微風,悄悄地蕩開了;
而最深的情愫,竟在波、魔之間?西邊天空中的雲。?第2到6節描述了詩人在何康河上劃船尋找夢想。披著晚霞的金柳,軟泥上的綠草,樹蔭下的水池,都映入眼簾。這兩個比喻相當準確:哪壹個會是第壹個?河邊的金柳?大膽想象成?夕陽下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情景語言,變成有生命的東西,溫暖宜人;
二是懷疑清澈的池水?天空中的彩虹?被浮遊藻類碾壓後,發生了變化?彩虹夢?。就是在癡情之間,莊周夢蝶這種有兩種野心的詩人才覺得直?波浪中美麗的影子/在我心中蕩漾?甘願做何康河輕波中搖曳的水草。這種主客觀相統壹的良好結構,既是妙手,也是心血;
在第5和第6節,詩人打開了壹個新的意境。借?夢想/夢想?,?充滿星光,/在星光的壯麗中歌唱?,?放首歌,/但是我不會放?,?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劍橋?四個重疊的句子把全詩推向了高潮,就像何康的河水,壹波三折!而他那種在更綠的草地和星光燦爛中歌唱的瘋狂,並沒有實現。這個時候,沈默和沈默勝過很多情話!最後壹節以三為基礎?默默?對應第壹個缺環。來的瀟灑,走的瀟灑。袖子壹揮,抖掉了什麽?不用說了。既然我曾經在劍橋涅槃,為什麽要帶走壹片雲彩?全詩壹氣呵成,蕩氣回腸,是為了徐誌摩嗎?詩意人生?最好的描述。
胡適曾說:他的人生觀真的是壹種‘樸素的信仰’,裏面只有三個大字:壹是愛,二是自由,三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條件能在壹生中滿足,這就是他的‘樸素信仰’。他壹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實現這個樸素信仰的歷史。(紀念徐誌摩)如果是這樣,詩人在何康河邊的流浪,不就是這種追求的壹個縮影嗎?徐誌摩提倡藝術詩歌。他對壹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尤其是音樂美等詩學主張深表欽佩。他甚至說:只有理解了詩歌的生命在於其內部節奏這壹真理,才能領略詩歌的真正趣味;
無論妳的思想多麽高尚,妳的情感多麽激情,妳都必須徹底地利用它們來‘音樂化’(即詩化),才能獲得對詩歌的理解。
另壹方面,這首詩《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節兩三餐,不拘壹格,嚴謹,押韻嚴格,二四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蕩漾如漣漪,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聲音,又順應了詩人情感的潮起潮落,有著獨特的審美快感。七段詩句錯落有致,節奏在其中慢慢鋪開,頗有幾分?長袍白,城郊島瘦?詩情畫意。可以說,它體現了徐誌摩的詩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