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宋代詩人晏殊的《梁祝·檻菊·愁煙·碧淚露》:
門檻菊愁煙淚,簾輕寒,燕子飛去。明月不知離愁恨苦,斜照穿珠湖。
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自上高樓,望天涯。想送五顏六色的文具和尺子,哪裏知道?
整個單詞是什麽意思?翻譯成白話如下:
柱外的菊花蒙上了壹層悲傷的煙霧,蘭花像是在默默吞咽。窗簾掛著,空氣略冷,壹只雙燕子飛走了。嶽明不懂離別的痛苦,斜斜的銀輝穿進珠湖直到天明。
昨晚秋風刮得很大,使綠樹枯萎了。我壹個人爬上高樓,看著消失在世界盡頭的路。我想給我的愛人寄封信。可是山壹望無際,水壹望無際,我不知道我思念的人在哪裏。
有壹些詞,我覺得有必要單獨解釋壹下,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含義:
蝶戀花:又名“吳風起”、“喜鵲踏花”。湯角方曲後來被用作碑文。樂章集,張子夜詞並入小詩調,清真集並入上調。趙靈之有《上調蝶華蓮》,結合《姑子詞》,吟誦《惠珍集》。雙音,60字,上下四韻。
Jiàn:古建築在玄齋的四面建築地基上,往往用木柵欄圍起來,上有墻角,下有臺階,稱為檻。至於陽臺和水榭,大多是用檻欄搭建的。
洛木:筒倉的簾子是有錢人家用的。
無知(ān):不知道,沒經驗。熟悉:熟悉,精通。離別:壹部“離別恨”的作品。
諸戶:猶言諸門,指大家庭。
Fade:衰落。碧樹:綠樹。
彩色文具:彩色文具。字母的代名詞。古人用素帛寫信,壹般約壹尺長,故稱尺素,《古詩十九首》四字遠道而來,留我在壹端。兼:壹個是“無”。
知道了整個詞的意思,最後,我們來欣賞壹下《近花·檻·菊·悲·淚》:
在眾多婉約詩人的作品中,這是壹個著名的詞。它既有深情的特點,又有寬廣崇高的特點,這在壹般的委婉語中是不多見的。它沒有背離婉約詞,但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以“我擔心煙霧和藍色的眼淚”開始,寫下秋天小婷花園的風景。菊花蒙上了壹層淡淡的煙和霧,似乎充滿了悲傷;蘭花沾著露水,看起來像是在無聲地哭泣。蘭花和菊花本來就含有壹些具象色彩(像具象性格的安靜幹凈)。在這裏,它們被“哀為煙”、“泣為露”擬人化,把主觀感受搬到客觀景物上,透露出女主人公自身的悲傷。“愁”、“哭”等詞有明顯的痕跡,與大雁詞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抒情、渲染氣氛、借外物塑造主人公形象等方面各有功用。
第二句“簾輕寒,燕子飛去”與這兩種現象並無必然聯系,但在這位充滿憂傷,對季節氣候特別敏感的主角看來,燕子似乎是受不了簾而飛去了。這裏與其說是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簾中人的感覺——不僅身體上感受到初秋的輕寒,心理上也蕩漾著孤獨和悲傷帶來的寒意。閻的《雙飛》更顯示了人的孤獨。這兩句話只寫客觀形象,沒有明顯的情緒詞,表達的感情非常委婉含蓄。
“明月不知恨苦,光斜穿朱虎。”最後兩句,嶽明不懂別離之痛,斜斜的銀輝透入珠湖,直到天明。
從今天早上到昨晚回想起來,我知道我是“離恨”了,感情從微妙變成了強烈。明月是無知的自然之物。它不懂遠離恨的痛苦,只在乎照亮朱虎。這是自然的。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我們不應該怨恨,但我們必須怨恨。這種控訴看似不可理喻,卻有力地表達了女主角在月球上不眠不休的場景,以及在留下仇恨的煎熬中,外界事物所帶來的憂郁觸動。
“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上高樓,望天涯。”壹部片子後,收到《黎明》,回頭寫《今晨登高遠眺》。“獨”應該是“離恨”,體現“齊飛”,“望天涯”是從壹個不眠之夜誕生的,脈搏細。“西風雕碧樹”不僅僅是爬樓就能看到的,還包含了昨晚聽了壹夜西風落葉的回憶。綠樹壹夜之間因為西風而雕零,可見西風之強而寒,“雕零”二字正在傳播這種大自然的顯著變化給予主角的強烈感受。風景蕭瑟,人落寞,在幾乎窮盡筆墨的情況下,作者意外地展現了壹種無限寬廣遼闊的境界:“獨上高樓,望天涯。”雖然有建立在崇高視野之上的廣闊感,也有沒有思想的空虛感,但這種開放的、無拘無束的境界給了主角壹種精神上的滿足,使他從狹簾庭院的悲涼轉向了更好的廣闊境界的視野,這從“望向盡頭”二字就可以體會到。這三句話雖然含有看不見的悲涼之情,但感情悲壯,沒有壹絲細膩頹廢的氣息;語言也是鉛洗,純線描。這三句是這個詞裏流傳千古的最好的句子。
高樓向前望,不見所思,於是想到遠方送書:“欲寄五顏六色文具大小,方知山長水闊!”五色註,這裏指的是詩的詩註;尺子指的是字母。兩句話縱向匯集,將主人公送有聲讀物到遠方的強烈願望與有聲讀物不送的悲涼現實進行對比,進壹步凸顯了“山河空遠”的悲涼,詞在這種淒涼的失望中結束。“山高水長”與“望向天邊”對應,再次展現出壹種令人神往的境界,而“不知何處去”的感嘆更是增添了無盡的情懷。
這個詞的上下篇有境界和風格的區別。第壹部電影取景狹窄,風格溫和;接下來的電影境界開闊,風格接近悲劇。但第壹部深刻含蓄,第二部有廣元意蘊。王國維用“昨夜”三句話來形容古今大事業、大學問的第壹境界。雖然與詞的原意無關,但與這三句話的意象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