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官職小但名氣大的詩人,青年才俊,高才俊。他們在初唐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上承梁晨,下啟沈嵩。其中陸、羅善歌,王、楊善五律。後人說,氣質與性格兼備的唐詩,就是從他們開始塑造的。
他們開始將詩歌從宮廷走向市場,從臺閣走向江山、賽墨,題材擴大,思想嚴肅,五言八句律詩的形式初具規模。隨著文風轉變的自覺,他們有著非常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嬌貴,崇尚剛健。雖然他們的詩歌未能擺脫南朝的風氣,但其詩風的轉變和題材的拓展預示了唐詩未來的發展方向,起到了積極的進步作用。他們是唐詩的真正開創者。在唐詩史上,他們是敢於改革齊梁詩風的先驅。唐太宗喜歡宮體詩,他的詩多為浪漫派,帶有明顯的齊梁宮體詩痕跡。大臣上官儀也繼承了隋晨的遺誌,作品風靡壹時,文人爭相效仿,世稱“上官體”。
當齊梁的形式主義詩風還在詩壇占主導地位的時候,“四大家”挺身而出。王波首先站出來反對初唐詩壇的這種不正之風,隨後其他三位也紛紛站出來響應,加入到反對“上官體”的創作活動中來。
他們試圖突破齊梁遺風和“官風”的牢籠,將詩歌從狹小的宮廷轉移到廣闊的市井,從狹窄的亭子轉移到廣闊的山川邊陲,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詩歌在當時的思想意義,展現了新的氣息的詩風,推動了初唐詩歌朝著健康的道路發展。總的來說,四傑對唐詩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作品的題材和內容上,既有描寫歷史和事物的詩歌,也有山水詩,如王波的《王騰亭序》;或抒發離別之情,如《送別杜副都督赴蜀任職》,這是千古傳誦的名篇;還有羅的《余義水送人》。有歌頌招人駐防邊遠地區的,有描寫招夫思婦的,有對不幸女性表示同情的。四人都是才氣高,地位低,這使他們更貼近社會現實,所以詩歌往往被用來揭露壹些社會現象。
四位傑出的詩人用自己的創作實踐改變了齊梁留下的不良詩風,取得了壹定的成效。
其次,初唐四傑為五言詩奠定了基礎,使七言詩走向成熟。五言律出現在“四大家”之前,初唐詩人王績(王波是王績的侄孫)也有所努力,但作品不多。直到“四大宗師”,五律才得到充分發展,並逐漸固定在作品中。“四大家”創作了大量高質量的詩歌,為沈全祺和宋後來的格律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言古詩在三國時期以後興盛,七言古詩直到唐代才興盛起來。四大家(沒有七言詩的楊炯)以大量的佳作把七言古詩推向了成熟階段。因此,初唐四傑在詩歌形式發展方面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其中王、楊擅長五律,陸、羅擅長七古(七言)。他們在文學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推崇“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