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兒童詩歌:兒童詩歌的特征

兒童詩歌:兒童詩歌的特征

想象力豐富

兒童是最富想象力和聯想力的。他們總是用他們創造性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解釋世界上的壹切。在他們想象的詩意世界裏,花會笑,鳥會唱,草會跳,魚會說。因此,兒童詩歌必須創造出符合兒童心理的、想象力豐富的優美意境,表現出兒童的童真和童趣,讓兒童在壹個精彩多彩的世界中拓展想象力,理解詩歌的主題。這就需要兒童詩歌在想象的世界裏與兒童心靈對話。比如邵燕祥的兒童詩《小小》:“在雲的南邊,/在那遙遠的地方,/壹群葉子說:我們要/像花壹樣綻放。/壹群花說:我們要像鳥壹樣飛翔。/壹群孔雀說:我們要像樹壹樣成長。..... "詩的開頭引發青年讀者從現實走向想象中的“遠方”,在想象中完成對“葉”、“小蝶”、“孔山”等美好意象的再創造,展開豐富的遐想。但是,詩人的意圖不僅於此,還在於繼續和孩子們壹起展開想象的翅膀,從物與人中體會詩意的所在。“遠方”是“戴家村”,“花兒、蝴蝶、孔雀都變成了小姑娘”。從想象的世界到現實,家庭女孩的美好形象還需要進壹步的聯想和從中獲得審美享受。

構思新想法

兒童詩歌表達的情感遠沒有成人詩歌表達的豐富深刻,這是由兒童的情感特點決定的。如何在不是很寬泛的情感層面上表達興趣,創造出獨特的表達效果?這主要看創意的新穎和別出心裁。這種依賴於生活積累和兒童想象力的構思,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詩歌的藝術水平。比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師》,在同類題材的情感挖掘上,並不是很有創意,但依然是同類題材的典範之作。秘訣在於作者創造了新穎巧妙的構思模式,取得了獨特的表達效果。再比如舒蘭的《蟲鳥》:“我把媽媽洗好的襪子壹只壹只地放在繩子上,/繩子變成了壹只多足蟲,/在陽光下爬來爬去。/我把姐姐的手帕壹條壹條地放在繩子上,/繩子變成了壹群白鷺,/在微風中飛翔,飛翔。”在生活的基礎上大膽想象,依靠這種想象的巧妙構思,使平常的生活現象變成壹種兒童的神奇和無窮的美。

語言童趣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深刻的思想,生動的形象,只有用簡練、生動、傳神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成為詩。兒童詩歌要為兒童學習掌握語言提供優良的條件,讓兒童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詞匯,提高語言的掌握和欣賞能力,同時享受美。比如劉若敏的《海之歌》裏,海在沈睡:“風不鬧,/浪不笑。/深夜,/大海睡覺了。/她捧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柔的潮汐聲,/是它熟睡的鼾聲。”三言兩語,將寧靜安詳的大海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極其準確的“抱”、“抱”、“打”等詞語,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大海“母親”的優美姿態。經常背誦這樣的詩詞,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孩子對語言的掌握和鑒賞能力。

在兒童詩歌優美的語言中,除了詞語的準確、恰當的錘煉外,詩歌的聲音節奏還要有音樂性,即詩歌的押韻要有審美效果。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是聲音的節奏,而文學意義是其次的。”文學意義無法表達的意境,往往可以用聲音節奏來表達。”(《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

兒童詩歌的音樂性主要表現在押韻和節奏上。通過用韻的變化和句式的錯落有致,兼顧了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同時使全詩具有強烈的音樂感和節奏感,形成全詩整齊的美感。年齡越小的孩子,讀的兒童詩的韻腳越工整。比如針對幼兒的《小熊過橋》(江),結尾用的是韻“奧”;王安的《嘀哩,嘀哩》和陸冰的《下巴上的洞》中鮮明的節奏感,讀詩時都給人壹種明亮感,使孩子在興奮時感到美好。

優美的意境

情感與意象的結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兒童詩歌也要刻意營造意境,要以營造壹種童稚美的意境為目標。人們常說“情景交融”,即詩歌的感情要依附於意象。只有把真實的兒童情感通過形象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不是抽象地喊出來,這種兒童詩歌才有童真美好的意境,才能打動兒童。比如劉若敏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又圓又圓,/照得像海中的玉盤。/壹群魚遊過來,/玉盤斷成兩三塊。/魚害怕地跑開了,/壹直跑到巖石那裏。/回頭看,/月亮還是圓圓的。”在月亮照在海面上的靜態美中,通過魚的“逃”和“看”的動態添加,在精巧的構思中塑造了壹群小魚,既有童話色彩,又有童趣。

兒童語言想象兒童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