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蘇提出《九歌》表現“人神之戀”的理論以來,研究者多以與公子的失戀關系來解讀這首詩。這種說法似乎不妥。按照先秦兩漢的祭祀習俗,巫師必須把自己在外貌和衣著上打扮得和神靈壹樣,神靈才願意“占有”自己進行祭祀。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歌頌山神的。至於詩中的“山鬼”是女神還是男神,還有爭議。據《國語》和《左傳》記載,宋元以前的楚辭作家都把山鬼視為“木石之怪”、“鬼神”,而把他視為男性山怪。但元明時期的畫家,根據其詩詞中的描寫,頗畫出壹個“窈窕”的動人女神。
清代顧承天的《九歌註》最早主張山鬼為“巫山神女”,後由遊國恩、郭沫若闡發。“山鬼”應該被視為“女鬼”或“女神”的觀點被廣泛接受。郭沫若根據“於”的古音念“巫”,推斷此山為巫山,認為為巫山女神。楚神話中有巫山神女的傳說,這首詩可能描述了早期流傳的女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