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代重男輕女嗎?古人真的看重女兒嗎?

古代重男輕女嗎?古人真的看重女兒嗎?

說到“重男輕女”,很多人覺得生活在古代的女孩子真的很苦。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女性從小在家裏就不太受重視。畢竟以後總會結婚的,但是男生因為要繼承家業,會是家裏的重點和焦點。然而,古代的人真的都是這樣想的嗎?是不是所有女人都沒有得到家人的重視,沒有人會愛自己的女兒?

據說我女兒是我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面對女兒,硬漢也會變得溫柔,就連詩人余光中也不能幸免。他曾經寫過《我的四個假想敵》,怕女兒長大後被別的男生搶走。

那麽,有壹個“女奴”爸爸是什麽體驗?如果晉代有知乎,左方和左媛肯定會先回答這個問題。“謝謝妳邀請我。我爸簡直就是‘女奴’的代表。雖然我們沒有朋友圈曬太陽,但是我爸會給我們寫詩。”

而他們的父親是西晉文學家左思。

左思《三都賦》曾設“洛陽紙貴”典故,其詩亦有“左思風力”之譽。他現存的詩作有14首,其中有八首詠史詩,兩首悼妹詩,兩首邀約詩,雜詩等。

另壹首有點不同,這是壹個迷人的女孩寫給我女兒們的詩。值得壹提的是,左思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但在詩中,兒子們總是“沒有名字”。

我家有個很迷人的女孩,長得挺白的。小字是蘇皖,講話很清楚。太陽穴蓋著寬額頭,耳朵像堵墻。明代設梳桌,掃眉。

開頭第壹句是“我家有個迷人的姑娘”,“我”字表達了左思作為老父親的驕傲。他有兩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叫蘇皖,大女兒叫方慧。小女兒能說會道,大女兒矜持愛美。兩個女兒都是白白的,很可愛。

小女兒的額頭很寬,太陽穴會垂下來遮住,耳朵圓得像壹對玉壁。

壹大早起床,調皮的蘇皖就會在梳妝臺前模仿大人化妝。但她笨手笨腳,經常把眉毛畫得像掃帚。口紅畫的不好,不僅不規則而且超出了嘴唇的範圍,顏色太濃,讓人忍俊不禁。

除了化妝,蘇皖還喜歡模仿成年人的筆跡。她選擇昂貴的銅官筆,但她的書寫看起來像壹個幽靈。她讀書也是因為封面好看,會向別人吹噓,毫不掩飾自己的收獲。

談完小女兒,左思馬上談到大女兒。

她姐姐叫慧芳,臉蛋如畫。淡妝喜歡樓邊,卻忘了鏡中的旋轉表演。很容易設置壹個北京預兆。在眉毛和臉頰之間演奏,戲劇和織布機服務。

大女兒如畫,很漂亮。她也愛美,會化妝,不會像姐姐壹樣亂七八糟。她喜歡在窗邊化淡妝,但往往太投入,就只顧著照鏡子,忘了紡線織布。

漢朝時,荊、和他的妻子關系很好,他們每天都會為妻子畫眉。大女兒模仿張敞的畫眉,試著“輕”她的眉毛,即畫梅花、月牙或圓點。

但往往畫得不夠完美,我就要擦掉重新來過,在眉宇間留下痕跡。化妝真的是壹件很辛苦的工作。左思看著女兒在臉上來回描摹,覺得比紡紗織布難好幾倍。

大女兒也喜歡跳舞。她跳舞自然大方,松垂的衣袖揚起,像鳥兒展翅。她還喜歡弦樂,彈鋼琴上癮的時候會把那些文史類的書都卷起來。

如果妳沖進花園,妳會摘下所有的水果。紅花飾紫蒂,平忽投。在對中國的貪欲風暴中,困難重重。霜雪戲往往是積累的。

兩個女兒在壹起,就更調皮了。夏天,兩姐妹經常在花園裏跑來跑去。他們會采摘未成熟的果實,並與之戰鬥。為了賞花,哪怕刮風下雨,我也要去看上百次。

冬天,他們必須在雪地裏玩耍。為了防止鞋子掉下來,他們在鞋子上綁了很多鞋帶。

有時候,他們會安安靜靜地坐著,幫大人夾菜,但不會太久。他們壹聽到外面發生的事情,甚至忘記穿上鞋,開始奔跑。

除了花,食物也吸引他們。面對鍋裏熱騰騰的米飯,他們會停下來。因為急著吃好吃的,所以會往火上吹,希望飯快點熟。但是他們的衣服受罪了,他們的白袖子被油弄臟了,衣服也變黑了。

兩個女兒任性調皮慣了,大人稍微責備壹下就受不了。偶爾瞥見自己要挨打了,立刻用手捂住臉,對著墻抹眼淚。

我寫了很多詩。我想左思壹定是笑著完成了這首。他沒有用太多的文字,兩個女兒嫵媚、調皮、充滿活力的形象撲面而來。表面上是老父親責怪女兒調皮搗蛋,內心卻是無限的愛。

明代的譚評價說:“字字是女人,字字是嬌娘。盡妳所能。”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稀世明珠”,這與重男輕女的觀念相悖。

那麽除了溺愛女兒,左思還有什麽樣的故事呢?其實有壹句話很貼切——“我很醜但我很溫柔”。

魏晉時期註重儀容儀表,在《世說新語》中有專文描寫名人的儀容儀表。比如夏侯玄被形容為“郎朗如抱日月”,嵇康被形容為“若巖孤松,若俄如玉山則崩”。

潘嶽長得太帥了,以至於街上的女人會扔給她壹大堆水果。韋傑因其非凡的外表而被活活“看死”。但是《世說新語》對左思並不是很友好。書上說“左太沖絕對醜”,說他曾經像潘嶽壹樣四處遊蕩,卻被女人唾棄,最後沮喪而歸。

《晉書》中也有記載,左思“貌困口鈍”。從這壹點來看,左思似乎並不具備當時流行的特征。

首先,魏晉時期門閥盛行,左思出身貧寒。他的妹妹左芬被選入宮後,他的家人搬到了洛陽。值得壹提的是,左芬的長相也壹般,因為他的學識被封為貴女。其次,左思其貌不揚,不符合當時的名士風度審美。而且魏晉時期流行暢所欲言,名士的口才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他卻在言語上無可奈何。

好在左思文才出眾,詩詞賦足以使其名傳後世。他寫了八首關於史詩的詩,以詠史抒懷,抒發理想抱負。在詩中,他為“窮書生”發聲,形容他們“松柏於陰澗底,留苗於山上”,而他們之所以卑微,只是因為“地勢使然,緣起不是壹次。”

大概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左思不善言辭,但內心很溫柔。對他的女兒來說尤其如此。他沒有要求她們做乖巧的淑女,而是鼓勵孩子們的天性,用文字記錄下他們快樂的童年,在後代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