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抒情散文的寫作

抒情散文的寫作

第壹,常見形式

1.寫風景。要寫出優美的抒情散文,離不開場景描寫。也就是說,抒情散文的主體部分是由自然場景和社會場景構成的,只是側重於差異。《晨》壹文描寫了“晨”從“晨曦微露”到“陽光燦爛”的成長過程,從而歌頌了“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生生不息”的“晨”的精神。《都市音樂》是壹個關於地鐵工人勞動的場景。在壹個炎熱的夏天,汗水流淌在他們的身上,裸露的手臂上青筋畢露,錘子在他們手中舞動,壹錘又壹錘...錘子砸在地上,發出“砰!梆梆!”聲音。這個聲音“演奏了這座城市最美妙的音樂。”顯然,前者側重於自然景物的描寫,後者側重於社會景物的描寫。正如我們所熟悉的朱自清著名抒情散文《春》,主要圍繞幾個自然場景的構建;壹位同學寫的《幸福》壹文,在主體部分抓住了“幸福在勞動者的汗水中”“幸福在有意誌者的追求中”“幸福在無私者的奉獻中”“幸福在我們偉大的時代”所展示的社會畫卷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當然,更多的抒情散文往往采用自然場景與社會場景相結合的形式。這種虛實、動靜的緊密結合,會讓文章更有表現力。

2.事情。我們說抒情散文的寫作,壹是借景抒情,二是借物抒情。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清楚地理解這種抒情方式的特點,首先要搞清楚對象與景物的異同以及對對象的描寫。首先說說景物和物體的相似點。他們既要抓住景物或物體的特點進行描寫,又要在描寫中最終表達作者的感情。不同的是,寫景的內容比場景更重要,涉及的範圍更廣,與“特色”相關的人、事、景、物可以有機串聯;而事物的內容則相對簡單,壹般涉及動物、植物、事物,主要描述壹個具體的事物,由此產生感情。接下來我就說說抒情和描寫的區別。賓語主要用來描述對象的特征。除了描述之外,還可以交替添加壹些解釋性和敘述性的文字。方法靈活,寫作目的主要是抒發感情,暗示某種精神品質。寫作的描寫,就是抓住某個事物的“個性特征”,平鋪直敘,有條不紊地介紹。就其寫作目的而言,主要是介紹對象的結構和功能,傳播壹些知識。就寫作而言,如何“形”“意”通常有兩種形式:壹種是從形到神。即整篇文章由物與人組成,前後自然相連,渾然壹體。茅盾的《白楊禮贊》寫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作者從“頑強生長,筆直向上”的楊樹上想到了不屈不撓,英勇戰鬥的抗日軍民。“白楊”成了“抗日軍民”的象征;《白楊禮贊》也成為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壹。第二,形神兼備。即整篇文章以“物”為中心,而“神”則包含在對“形”的描述中。《愛蓮》以描寫荷花的高貴形象開始,以荷花的隱喻意義結束。作者正是通過對荷花的贊美和贊美,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不隨波逐流,鄙視和厭惡世俗的名利追求。“出淤泥而不染,但不為惡。”這句關於荷花的美好句子,我們也耳熟能詳。

3.散文。抒情離不開景物和對象,散文則是指抒情散文的多樣結構形式。寫作時,選擇合適的連載結構也很重要。漫遊系列遊記是抒情散文中常見的壹種形式,寫作往往與遊記串聯在壹起。去九寨溝旅遊的體會和體會。“我”去九寨溝玩,來到九寨溝,恰逢綿綿細雨。九寨溝的風景沒人欣賞,我很郁悶。沒想到到了四川,卻被四川人樂觀豁達的態度深深感染。“是啊,這不是最美的自然風光嗎!”“我”不由得發自內心的感嘆。圖像系列。通過對特定環境中特定形象的描寫和刻畫,賦予形象壹定的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高爾基的《海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過描寫暴風雨前的海洋環境、其他海鳥的表現和海燕的生動形象,表達了對無產階級革命先驅的敬仰之情。情感串聯。抒情散文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有壹個貫穿全篇的情感主題。《我們的秘密》的作者不寫身邊的小秘密,而是謳歌我們民族的大秘密。“萬裏長城,西湖……”名山秀水,這是我們的秘密;“圓明園,敦煌……”歷史和文化,這是我們的秘密。“神秘的中國孕育了無數的秘密”“這是我們的秘密”。文章充滿了對中華民族的熱愛。當然還有其他方式,比如歷史系列,記憶系列,聯想系列等。,這裏就不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