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美”的翻譯賞析

古詩“美”的翻譯賞析

“誰比她更可愛?,然而她獨自生活在壹個空谷中”的意思是壹個美麗的女人生活在壹個深谷中,她的外表是無與倫比的美麗。當壹個絕世美人出現時,被稱為“然而她獨自生活在壹個空谷中”,這點出了她命運的悲哀和處境的痛苦。暗示了詩人的悲嘆“我們都不快樂——直到天荒地老”。

出自杜甫的《美人》

誰比她更可愛?,然而她獨自生活在壹個空無壹人的山谷。

壹個來自紫雲的好女孩。

當問題出現在關區,她的兄弟和近親被殺害。

他們身居高位有什麽用,連自己的生命都保護不了?。

這個世界對逆境不屑壹顧,希望會像蠟燭的光壹樣熄滅。

她的丈夫,帶著壹顆流浪的心,尋找壹張如新玉的新面孔。

當牽牛花在晚上卷起,鴛鴦並排躺著。

他只能看到新歡的微笑,而舊愛的哭泣卻聽不到。

這條小溪在山的源頭是純凈的,但是遠離山的地方它的水變暗了。

等著她的女仆賣完珍珠回來,再要稻草蓋屋頂。

她摘了幾朵花,不再是為了她的頭發,讓松針從她的手指間落下。

她忘記了薄綢的袖子和寒冷,斜倚在壹棵高大的竹子旁。

給…作註解

(1)絕世:當代絕世,天下無雙。美女:美麗的女人。

(2)隱居:閨閣中靜,清靜自持。

(3)跌落:跌落,跌落。壹草木:住在山裏。

(4)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這裏指長安。湮滅:死亡和災難指的是太平盛世的混亂。

(5)官階:指少女的官階。

(6)骨肉:指患難兄弟。

(7)轉蠟燭:蠟燭隨風轉動,表示事物多變。

(8)丈夫:丈夫。

(9)新人:指丈夫的新婚妻子。

(10)昏:花在夜裏開,葉在夜裏開。

(11)鴛鴦:水鳥,雌雄成對,日夜不離。

(12)老人:美女自稱。

(13)賣珍珠:因為窮而賣首飾。

(14)拔玫瑰:采摘藤蔓的枝條。也是關於美女的貧窮。

(15)摘柏:摘柏葉。動:經常。

(16)秀竹:高竹。比喻美麗高尚的節操。

翻譯

有壹個美麗的女人隱居在壹個僻靜的山谷裏。

她說:“我是個大家閨秀,只有流浪的時候才依戀草木。”

我想在長安大亂的時候,我的兄弟們都被殘忍地殺害了。

高高在上,名聲在外有什麽用?妳不能收養我的親生骨肉。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厭惡衰落的,壹切都像是隨風搖曳的蠟燭。

沒想到老公是個輕浮的男人,娶了顏如玉的新娘。

有相思花開花落的季節,也有鴛鴦交歡不落單的季節。

我只沒日沒夜的逗新人,卻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個哭的老頭。"

山裏的泉水清澈透明,出了山的泉水就會渾濁。

賣首飾的丫環剛回來,拉著藤條修補破茅屋。

摘的野花不喜歡塞敷料,摘的柏樹滿滿的。

在寒冷的天氣裏,美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夕陽下倚著長長的竹子。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甘源二年(759)秋,安史之亂後第五年。甘源元年(758年)六月,杜甫被貶為化州拾遺參軍。次年7月,他毅然放棄官職,娶妻生子,定居周琴,負薪摘橡子,自食其力。《美人》是這年秋天寫的。

《美人》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寫的是亂世佳人被丈夫拋棄,流落空谷,生活艱辛的不幸經歷。她出生在壹個好家庭,但她出生在壹個不合時宜的時間。在安史之戰中,她原本是高官的哥哥被殺。她老公看到她家沒落,就拋棄了她,於是她就在社會上擱淺了。但是,她沒有被不幸壓垮,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住在空谷裏,住在草木旁邊,立誌守節,就像山泉壹樣。這首詩歌頌了這種貧窮和謙遜的精神。全詩委婉,催人淚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山源溪水純,山外水暗”這句話體現了人生的哲理。

杜甫的美既反映了客觀的社會問題,也反映了詩人的主觀寄托。詩中人物的悲劇命運與高尚情操形成強烈對比,既令人同情,又令人欽佩。詩人用“賦”來描寫壹個美女的悲慘生活,同時又用“比興”來贊美她的高尚品格。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感人肺腑,能強烈地引起讀者的* * *感,是杜甫詩歌中的傑作。

全詩分為三段,每段八句。第壹段講的是壹個美好家庭的不幸經歷。第二段,美女傾吐了被丈夫拋棄的巨大不幸。第三段,贊美美女盡管不幸也能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誰比她更可愛?,然而她獨自生活在壹個空無壹人的山谷。她告訴我,她來自壹個良好的家庭,這是卑微的灰塵。”前兩段,第壹句描述其外觀之美,第二句描述其產品之高。借助幽靜的環境,突出了壹個美女的孤獨,點出了她命運和困境的悲涼,暗含了詩人“我倆都不幸福——到天盡頭”的哀嘆。以上四句是第三人稱的描寫,風格含蓄。

"當關區發生動亂時,她的兄弟和親屬都被殺了。他們身居高位有什麽用,連自己的生命都保護不了?. "從這裏到第壹人稱,語氣直白爽朗。安史之亂,長安失陷,兄弟被殺。官位再高也沒用。甚至連他們死後的屍骨都無法收殮。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之亂攻陷長安。“官高”與上面提到的“大家閨秀”遙相呼應,強調壹個漂亮的女人來自貴族家庭。

“這個世界對逆境不屑壹顧,希望會像蠟燭的光壹樣熄滅。她的丈夫,帶著壹顆流浪的心,尋找壹張如新玉的新面孔。”這四句喚起情懷,描繪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宋代的劉辰翁評論說:“不嚼舌根,什麽都感受不到。”“轉燭”,隨著風中的燭光,搖擺不定,比喻世事瞬息萬變,時光流逝。

“當牽牛花在晚上卷起,鴛鴦並排躺著。他能看到的只是新歡的微笑,而舊愛的哭泣卻聽不到。”詩人用具象的比喻來描述忘恩負義的人的無情,被遺棄的人的悲傷和痛苦。在傾吐個人不幸,哀嘆世界冷漠的美女們的話語中,充斥著悲憤和不公。壹個“新”,壹個“舊”,壹個“笑”,壹個“哭”,形成鮮明對比,棄婦淚流滿面,如同當下。夜來香在晚上開放,所以他們說“知道時間”鴛鴦,另壹方面,在水邊成雙成對地生活。

“這條小溪在它的山源是純凈的,但是遠離山它的水變暗了。等待她的女仆從賣珍珠,稻草覆蓋屋頂。”這些話看似悲涼,卻又很有感染力,是美女自己說話,自己許願,意思是矜持大方,幹凈漂亮。同時也能看出美好的家居環境簡單安靜,生活清貧窘迫。蒲啟龍評價說:“這兩句話可謂真學者之心,人之舌。沒有建安這種東西。它出自《詩經·瀟雅·四月》:“與泉水相比,它又清又濁。”。“但在這首詩裏,有很多解釋,都有壹定的道理。或以新人與老人為清濁,或以前華與後華為清濁,或棄外在家為清濁,或守貞為清濁。也有人認為美女是用泉水比喻自己,用山比喻老公家,意思是女人被老公愛著,世人認為她是純潔的;被老公拋棄,世人以為她渾濁。另壹種解釋是,壹個漂亮的女人抱怨她的丈夫。壹個人在空谷的偏僻處,就像是山裏的泉水,什麽都不能影響它的清澈。美女老公出山,隨後勤搖擺,於是成了山腳下的濁泉。而她寧願饑寒交迫,也不願再婚,成為那渾濁的泉水。這就好比晉代孫綽的《三天蘭亭詩序》:“古人以水為喻而談之!不止則清,雜則濁。感情因為所學而遷移,東西壹碰就興奮。"

她摘了幾朵花,不再是為了她的頭發,讓松針從指縫間落下。她忘記了薄綢的袖子和寒冷,斜倚在壹棵高高的竹子上,沐浴著夕陽。”句末幾句以景物描寫結尾,描繪了美人的孤獨與無與倫比,畫外有意,像外有情。在身體的美中,心靈的美顯露出來。這種美既是壹種女性美,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壹種理想美。詩中暗示這個乖張的女子,如同耐寒的柏樹,蒼勁的青竹,有著高尚的情操。這首詩的最後兩句為後人所景仰。美不是壹個字可以形容的。只有“翠秀”和“秀竹”這兩個色彩清新、引人入勝的意象,在寒冷的夕陽下與山中的環境相結合,生動地刻畫了美人孤獨寂寞的姿態。

這首五言古詩,從開篇壹路往下都是“說”,兩句話的結尾突然加了壹張圖結束。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他沒有用壹個結局來吊讀者的胃口,而是故意用壹個懸念來吊讀者的胃口。讀過這首詩的人,只要壹閉上眼睛,腦海裏就會浮現出這樣壹幅畫面:壹個絕世佳人,卻特別不幸,在秋風和黃昏中,站在那裏,衣衫單薄,神情落寞,背靠著壹叢竹子,眼神流露出憂傷。

古代有很多以棄婦為題材的優秀詩篇。比如《詩經》中的馮偉,漢樂府中的摘草等等。,而的《長門賦》則描寫了被拋棄的陳皇後,其中的兩句“多美的女子,閑步自娛”便是杜甫《美人》詩題的出處。杜甫很少寫詠物詩,但《美人》因其格調高而成為詠物詩中的名篇。山中清泉見其清質,丫鬟賣珠見其貧生計,引羅填宅見其隱居之誌,采花不戴見其樸拙謙遜,采柏見其貞潔,倚竹見其黃昏高遠寂寞。詩人用純粹客觀的敘述方法描寫了壹個在戰爭中被遺棄的上流社會女性的不幸,並采用了敘述、議論和形象比喻的方法,流露出她在逆境中的高尚情操,從而使這壹人物形象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