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萬,1902,廣東臺山人,曾任國民黨軍第五十七師師長,奉蔣介石之命在常德守城。1924考入黃埔軍校壹期。余程萬以堅定和堅持著稱,治軍尤為嚴格。余程萬經常告誡他的下屬要“像士兵壹樣保衛國家”,“國家利益高於壹切”。備戰前夕,他發布了五十七師保衛常德的文告,說:“各級官兵應有堅定的決心,應認清生與死的界限。如果為保衛常德,爭取民族獨立自由而死,這種死比生更有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甚至我們的父母和妻子也會受到尊敬...有老虎,常德必有。”“除非把敵人打退,否則我們決不離開常德。”。愛國軍人的事跡讓張恨水非常激動。為了紀念常德之戰,張恨水寫了《虎本萬歲》,其中“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時是真時,地是真地”。
常德戰役中犧牲的第壹位將軍——彭世良將軍
彭世良將軍是黃埔軍校108位將軍之壹,也是陸軍大學第11屆高飛暨抗日戰爭常德戰役中犧牲的第壹位將軍。犧牲後,國民政府追授中將。5月28日,1985,四川省人民政府向民政部申報,彭世良被任命為革命烈士。常德戰役中,彭先生的臨時第五師奉命堅守常德前哨石門縣。任務完成後,臨時第五師奉命撤出石門,但渡河時,被侵華日軍包圍。彭世良先生親自指揮部隊突圍。可惜在南雁門門口被敵人機槍打中,身受重傷,大叫著被打死。勇敢的精神感動了在場的官兵,哭個不停。將軍臨死前高喊:“君子忠於國家,孝順民族。死了多可惜啊!”。
孫,將軍,預備第十師師長。
孫將軍孫,號宇軒,江蘇宿遷宿城人。先後就讀於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參加過北伐。以戰功晉升陸軍第十軍第十預備役師少將軍長。常德之戰,雙方傷亡慘重,中國軍隊僅損失三個師。預備第十師師長孫、將軍就是其中之壹。孫將軍奉命率領第十預備師從駐地衡陽趕赴常德,參加常德戰役,到達常德外圍趙家橋前線,與前來攔截的日軍第三、十三師團主力激戰。在易家沖東南段趙家橋壹帶,孫先生冒著槍林彈雨,指揮部隊頑強戰鬥,英勇犧牲!才三十八歲。《武陵寶藏》的作者、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先生,小時候就經歷過這種爭鬥。“我和父母鄉親躲在竹山裏,子彈在我們頭頂呼嘯而過;我當時不知道這是戰爭,還在跳來跳去模仿子彈的聲音……”
許國璋將軍,第五師的指揮官。
許國璋將軍。
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第壹O五師師長,著名抗日英雄,原名冼挺,出生於四川成都。1943年春,面對日軍進攻湖北,奉命防守華容、石首、公安三縣,沈重打擊了敵人。很快,堅守天津、澧縣的艱巨任務完成了。同年6月165438+10月,為保衛常德,率部與日軍血戰。徐將軍帶領他的部隊吸引日軍撤退到。他知道屍佼是常德的門戶,又有防禦工事,就命令部隊堅守常德。當部隊處於被日軍包圍的緊要關頭時,親自上前線,帶領官兵對敵作戰。重創日軍後,身受重傷,飲彈自盡,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授他中將軍銜。
張將軍,第58師師長
張將軍
張(1903年8月20日-15月16,0947),漢族,陜西長安人。張仲林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74師(號稱“王牌”、“模範師”、“抗日鐵軍”)的師長、抗日名將。時任74軍58師師長的張,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中戰功卓著。張作為主力,與51師聯手,殲滅日軍南京大屠殺13師大部分兵力。張因此被授予雲輝勛章。他是為數不多的因常德之戰而有幸被授勛的將軍之壹,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常德人周(著有《武陵珍寶——元利谷歷史文化圖鑒》,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先生,還有張在常德之戰中題寫的蔡松坡先生的遺書兩份。“每當我看到這兩本書,就仿佛把我帶回到英勇的民族抗戰時代。”
57師少將參謀長、169團團長柴以信將軍。
柴義信將軍
柴壹新(1898-1943),本名澤高,本名若愚,建興鎮人,抗日將領,57師參謀長,169團團長。1943 165438+10月,柴壹新在常德戰役中勉勵全團官兵:“人在城中,為國鞠躬盡瘁,血戰到底!”面對螞蟻般密集的敵人,毫不畏懼,據要點,頑強戰鬥,英勇殉難。後來,他被追授為中將。柴壹新將軍烈士身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1985認定。柴以信將軍陣亡後,74軍通知長沙柴夫人“柴團長受傷,速來常德。”陪同她到常德的人是後來的整編第74師師長張。柴夫人去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