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展?

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展?

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展

總體規劃:

藝網/故鄉、國家、情懷、文化、力量專欄

支持機構:

安陽學院甲骨文藝術研究中心

甲骨文蜀道研究會

參展商(按姓氏筆畫排列):

遲新民阮袁春楊牧青張大順

張韓韓

韓誌強富華偉謝趙剛馮偉

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及介紹特展

□楊牧青

慶祝建黨100周年是中國人民的壹件大事。舉世矚目。不同的行業和職業以不同的方式慶祝,緬懷黨的光輝歷程,展望黨的藍圖!

在這個場合,郝作為新壹代的網絡媒體人,能夠精心策劃這樣壹個專題展覽,是非常好的。連同75位中國書畫家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媒體展、聯合國中文日24、中國書法家書寫中國二十四節氣、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聯合國中文日2021、中國藝術家以中國傳統文化響應聯合國倡議、世界地球日、中外著名書法家書寫“人類命運同體”微展。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有誌之士做好這項世代相傳的事業,這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大發展大團結,有利於世界人民的和平和諧美好!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體現。把它上升到書法藝術的高度,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甲骨文書法是甲骨文的壹個分支,是學習和研究甲骨文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壹點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內外甲骨領域的* * *知識。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書法之道,不了解甲骨文的書法藝術,那學習“甲骨文”估計永遠都有點劃不來!

甲骨文自1899年被關註並成為國際學術研究對象以來,在特定的社會、文化、歷史環境下,老壹輩甲骨文學者大多在甲骨文書法方面表現突出。如孫詒讓(1848-1908)、羅振宇(1865-1940)、丁仁(1874-1949)、郭沫若(1849)。於(1896-1984)、尚承祚(19438+0991)、潘竹蘭(1909-2001)、胡厚宣(65438)這在甲骨文書法早期作品中可見壹斑。當然,甲骨文書法的創作不是抄字典、抄字體,而是需要藝術升華,重新創新文字結構的規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藝術的視野越來越廣。受現代書法藝術潮流、水墨實驗藝術、線條色彩和展廳視覺的影響,甲骨文書法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從事甲骨文書法的藝術家開始進行藝術思考和探索,推陳出新,有了壹定的深刻認識。

孫詒讓先生是第壹個有甲骨文書法表現意識的人,但把甲骨文直接引入書法表現形式的是羅振玉先生。之後學者們紛紛效仿,有了新的突破。在甲骨文書法上率先與前輩拉開距離的是胡厚宣先生。後來沙漫翁先生(1916-2011)和劉江先生(生於1926)也有了新作。傑出人士如楊鑾先生(1928-2009)采用篆刻和寫意,其率真的筆法和豐富的書寫場景,迫使人們對甲骨文書法有了新的藝術審美和認知。

再如翟萬依先生(生於1955),先後擔任“書協”要職。是壹位綜合能力強,學識修養深厚的書法家。他的“壹抹意草甲骨書法風格”突破了以往的藩籬,被視為第壹個大膽的創新和實踐者!至於甲骨文書法藝術與甲骨文並重,考慮投稿數量、作品數量、書刊數量等,能創造出新藝術家的。2019年為紀念甲骨文發現65438+20周年而舉辦的壹些大型書法展中,甲骨文書法方面的人才還是比較少的,這種“冷門”需要持續升溫!

綜合考察,從事設計創意、工藝美術、現代書法的創作者也不少。他們從甲骨文的篆刻精神和神秘的形體結構中汲取養分,以漢字為載體,提取其形象,物盡其用。水墨與色彩相融,產生了另壹種新的潮流,如奧林匹克原木的創造者韓美林先生,石虎、徐炳、老賈、蒲烈平先生。雖然它們遠離甲骨文的集群系統,但對探索中國書法藝術的內涵有壹定的意義。

傳統不是壹成不變的,創新也不是不顧傳統的內涵。他們在互動和激蕩中尋求保持、前進、變革和創新。這是壹個極其矛盾的辯證問題,智者自覺可以不言而達其意!

這個特別展覽基於甲骨文書法的藝術性、創新性和學術性。不僅主要內容寫得好,甲骨文的精神和筆墨藝術的規則也寫得好。除此之外,還要考察他的題跋書法技巧,考察作者近幾十年的學術研究程度和影響力,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對新時代文化思潮的認知等因素。

綜合考試持續了兩個多月。從“據我們所知”的範圍內,對數百位老中青甲骨文書法創作者的“藝術履歷”和近千幅甲骨文書法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對比分析,最終確定了部分先生參加展覽,並選擇他們來慶祝建黨百年活動!當然,很遺憾有些稿件因為其他瑣事不能出席!這十幾個展商不能概括今天甲骨文書法的全貌,但卻能反映壹個時代的風格和潮流。

如出生於磚上的馮偉先生(生於1942),在甲骨文書法創作、學術著述、推廣交流方面成績斐然,多次與中國大陸、臺灣省、香港、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組織交流活動,在國際上影響較大。啟功大師(1912-2005)稱他的古拙甲骨文書法為“甲骨文遺產”。

早年創辦《青年書法報》的崔學路先生(生於1945),是書法界不可多得的“神諭書法”,以老莊哲學為基礎,就書法的推廣而言,劉海粟(1896-1994)稱贊他:“富友、侯坤,功不可沒。”

張(生於1953)先後在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鄭州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安陽大學等高校任教。他曾應邀到魯迅美術學院、海南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地講學。在20世紀90年代,他已經成為壹名享譽全國的教授。他潛心甲骨文書法,有《中國美術史》、《美術教育學》、《中外藝術比較發展史》等24部作品在世界上出版。特別是《甲骨文書法概論》翻開了甲骨文書法史的新篇章。

再比如張大順先生(出生於1962)。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大順先生對日本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刀筆上下功夫,創造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甲骨文書法,在日本獨領風騷,並在國際上傳播開來。還有印尼華人阮、上海的遲新民、陜西的、江蘇的、沈陽的韓、河南的傅、湖南的謝等。他們都是業內的大人物,創作了很多新穎的甲骨文書法作品,發表了很多作品和文學理論,熱心甲骨文書法研究和推廣,舉辦展覽、講座等活動。其中有壹些在國際上影響很大,我就不贅述了。

呆在書的世界裏,參觀藝術世界。上面妳們有些人是我認識和仰慕多年的,有些人是因為藝術而素未謀面的,我今天把他們列出來,是因為我學習古文字和甲骨文等古文化的經歷,也因為書法、國畫藝術展、藝術、文化和社會評論的交流講座和手稿經常在網上找到, 也因為《甲骨文非甲骨文論》和《中國古代大昆侖文化史觀》的寫作,力求在新時期甲骨文綜合信息研究上有新的突破,以博采眾長。

在特展籌備過程中,1990出生於“黃羲故裏”的蕭浩先生不斷與我溝通,讓我寫壹份指南。如果這篇文章缺少了什麽,請隱藏妳的微笑。2021初稿4月26日在龍城,5438+08年5月6日在京都和楊牧青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