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上海詩人的郵箱是什麽?

上海詩人的郵箱是什麽?

上海詩人shsrb@hotmail.com投稿郵箱。

《上海詩人》雜誌是建國以來上海第壹份詩歌雜誌。2007年6月5438+10月由上海作家協會內部刊物改為公開刊物。《趙傳李鴻》和《紀振邦》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雙月刊。《上海詩人》自正式出版以來,發表了許多國內外詩人的新作和代表作,探討了許多詩歌創作領域的話題,在詩壇引起了廣泛關註,贏得了大批讀者。《上海詩人》在出版名家名作的同時,長期致力於挖掘和培養具有創作潛力和前景的青年作家,不斷推陳出新,搭建優秀詩歌和精品的交流平臺,培養壹批新生代詩人。

《上海詩人》秉承“出新人、出作品、出理論”的宗旨,從第壹期開始,連續三期發表了許多新詩。在雜誌欄目設置上,也是別出心裁。從創刊之初的“特別推薦”欄目到2008年第三期新增的“新生代”欄目,進壹步加大了挖掘新人的力度,為文學詩苑源源不斷地輸送作者梯隊。

2008年,《上海詩人》第壹期發表了張欽儒的組詩《水中心》。出生於80年代的她,用清新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獨特的哲學思考,用沈穩舒展的筆調詮釋了詩歌的“流浪之美”。她寫道:“但願時間的表面不是空虛的輪回……”讓人領略到微妙的滄桑,意境悠長。

第三期刊登了高參的組詩《雨給了我們不同的境界》和他寫詩的經歷。作者是陜西省的壹名初中生。《上海詩人》的編輯偶然在當地雜誌上發現了她的詩。她認為壹個14歲的孩子,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很深刻,她的敏感和感性是同齡人所不能及的。於是幾經周折,聯系上了稿子,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和支持。

第四期發表了姚遠的《論詩歌可能的高潮》,《光是荒誕而緩慢的,現在天空在下雨》。她和將在第五期發表詩作的陳嫂,目前都是大學生。姚遠的作品在詩歌意象、詩歌語境和詩歌表達上都做了壹定程度的嘗試性拓展。她寫道:“我們崇拜早已逝去的綠洲,渴望的目光與時間碰撞,彈出絕望的回聲……”為讀者創造了廣闊的想象和抒情空間。陳大嫂的文筆,善於描繪復雜的生活細節,並把新穎的思想融入其中,細膩巧妙。

這些作者首次發表的作品幾乎都發表在《上海詩人》上,他們中的許多人保持著旺盛的創作能量。張琴茹今年也加入了上海作家協會。據悉,《上海詩人》計劃與作協組織的“文學百家講壇”合作,出版此次活動的詩歌作品。最廣泛地傳播詩歌藝術的魅力,與讀者建立暢通的交流渠道,並以此為契機挖掘和培養大學生中的新人,繼續為詩歌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