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比較不同的詩歌或詩詞,了解詩人的感受,寫出詩人詩詞的不同譯文。

比較不同的詩歌或詩詞,了解詩人的感受,寫出詩人詩詞的不同譯文。

杜牧《赤壁》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之比較

這兩首詩雖然出自不同時代的不同作者之手,但在選材上不難發現其中的相似之處——都寄托了自己的鄉愁,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獨特看法。兩人都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但事業坎坷,兩人都擔心自己空洞的抱負得不到重用。杜牧,壹個迷人而慷慨的人,喜歡談論戰爭,但不是為了時間而使用它。任黃州刺史時,曾登光霧山,觀黃州赤壁,以詩《赤壁》諷刺周瑜,頗有建樹,並暗示阮籍“登此山無英雄”(見《晉書·阮籍傳》)。而蘇軾則因政見與當權者不同而被貶謫,仕途失意。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黃州,曾遊黃州赤壁。雖然他知道這裏不是三國古戰場,但他認為三國中的周郎年紀輕輕就立下了汗馬功勞,只是他出身早,卻什麽也沒有成就。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念奴嬌》* * *的經歷讓他們對同壹個歷史人物和事件產生了興趣,並在這個歷史人物和事件中體會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挖掘出了歷史對後人的啟示。杜世炎:“周郎也很幸運地成功了。若當日東風不爭,二喬之美在銅雀臺,在宮女之中,女兒安身成名。”(見余碧雲《詩境漫談》),當他談到自己的生不逢時,他的才華不足,他的失意。而蘇軾的詩,則是在故國漂泊,敬仰英雄,哀嘆人生如夢,抒發自己壹事無成的憤懣。

如前所述,杜牧和蘇軾先後在赤壁為官,是因為他們相似的人生經歷,他們對同壹歷史事件有著相同的興趣。然而,他們對問題的觀點不同,他們對歷史事件的看法自然也不同。杜牧認為周瑜僥幸贏了,就冷嘲熱諷。蘇軾對周瑜充滿敬仰,文筆奔放。

穆圖,壹個不正常的人,是巧妙的。他從反面想象,如果當時周瑜沒有得到東風的幫助,孫劉聯軍大敗,那麽吳棟的二喬就會被曹操鎖在銅雀臺,歷史就另當別論了。短短四首詩,將赤壁之戰在三國鼎立格局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曲折生動地展現出來,見解精辟,發人深省。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對歷史事件的評論中,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古今得意。周瑜有幸得到東風的幫助,但他有過人的才能,卻不能重用。從藝術表現上看,這首史詩從小處入手,筆墨飽滿,別出心裁。從壹把埋在沙裏的斷戟開始,勾起壹種懷舊之情,巧妙地將詩歌引向著名的赤壁之戰以及這場重大戰役中的主要人物。後兩句用二喬被抓的事實來表達孫、劉戰敗的假設,因為二喬不僅是東吳有名的美女,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東吳功勛卓著的孫策、周瑜的妻子。銅雀臺是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鄴城修建的,曹操晚年與嬪妃、藝妓住在裏面。二喬鎖銅雀,孫劉連失敗,不言而喻。這樣,以小見大,既恰當又含蓄。正因為這首詩的總體構思不同,歷代對它的評論也很多。宋·徐凱《周巖詩話》雲:“杜牧《赤壁》詩,指赤壁不能放火,也是為曹公奪二喬銅雀臺。孫氏認為這是第壹次世界大戰。當國家滅亡時,我不在乎生命的損失。我怕我抓到二喬,說明我不懂好惡。”阿清朝人何對此進行了反駁:“詩人的文字略顯婉約,不同意見直抒胸臆。”牧之的意思是成功是幸運的,幾乎家國不保。兗州可能有誤》(歷代詩歌考證)。

在立意上,蘇軾的詩集寫景、懷古、抒情於壹體,博大精深,意境寬廣,氣勢非凡:長江滾滾東流,陡峻錯落的懸崖直插雲霄,洶湧的波濤拍打著江岸,卷起萬千白浪。作者的思緒也隨著洶湧的波濤,流向歷史的長河,想起當年的赤壁之戰和赤壁之戰的英雄周瑜,聯系自己的處境,不禁感慨良多。這些內容如同滾滾長江,噴湧而出,內涵豐富。無論寫風景還是詠史,都能抓住特點,用壹點染料繪聲繪色,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最難能可貴的是寫了幾句“壹去不復返的河,壹個被浪花淘盡的人,千古風流人物”,氣勢磅礴,催人奮進,涵蓋全篇。作者把自己懷念的歷史人物放在廣闊的背景中,褒獎之情不言而喻。在湍急的河水和雄偉的赤壁的襯托下,赤壁之戰的英雄周瑜出現了。詩人選擇了主人公的氣質、風度和才華進行寫生,塑造了壹個年輕的儒生將軍的生動形象。然而,詩人的筆墨並未就此止步。他漂泊故國,想到自己誌向空虛,壹生屢遭貶謫流放的嚴酷現實。為什麽不感嘆“人生如夢”!縱觀全詩,無論是寫風景還是詠史,本質都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相比之下,蘇軾的詩遠比杜牧的豪放率直。難怪古人把蘇軾的詞稱為“銅琵琶鐵耙唱不歸河”。

赤壁杜牧

壹把殘破的鐵戟沈入沙底,不翼而飛,磨洗之後才發現這是赤壁之戰的殘跡。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勝利,二喬被關在銅雀臺。

詩歌解讀

那把破戰戟埋在沙子裏,還沒有腐蝕,我把它撿起來,洗了洗,認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東風給周郎帶來了方便,二喬早就被關在銅臺了。

詞語解釋

斷戟:指斷戟(兵器)。

別針:生銹了。

前朝:前壹個時代。

周郎:周瑜,吳國年輕的將軍。

青銅雀:即青銅雀臺。

二喬:龔喬和兩個女兒,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

詩歌和散文欣賞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著名的古戰場赤壁(今湖北省五常縣西南赤雞山),感受三國時期英雄的成敗而寫的。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局面起決定性作用的壹次重大戰役。結果,孫劉聯軍打敗了,而34歲的孫吳統帥周瑜是這場戰役中最重要的人物。詩人觀看了古戰場的遺跡,對赤壁之戰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認為周瑜的勝利是僥幸,同時表達了對國家興衰的哀嘆。深情。

念奴嬌赤壁懷舊壽司

滔滔江水向東流去,那些昔日的英雄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

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

氣勢磅礴的河山氣如畫,多少豪傑豪傑壹次湧現。

回想周瑜的春風時代,年輕貌美的喬剛剛嫁給他,他英氣十足。

手拿羽扇的壹個白色人影迎面而來,談笑間,敵人的戰船燒成了灰燼。

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

人生如夢,壹瓶歸月。

思想和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歷代英雄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以及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人生如夢”,以沈郁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經歷的無限感慨。“壹尊長江上回月”,借酒抒情,思今昔,感苦悶,是全詞的結尾。

解釋

此詞是蘇軾47歲流放黃州遊赤壁時所作。通過對赤壁壯麗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周瑜在三國笑破敵人的英雄業績的向往,表達了詩人事業上壹事無成,白發因懸於古跡之上而成的感慨。

在最後壹部電影中寫壹個場景。"壹去不復返的河,壹個無休無止的浪和永恒的愛的人."字開頭,日夜向東流的長江,給人壹種突兀、震撼的感覺。“不歸之河”壹詞概括了滔滔長江東流的特點。“浪花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古以來的“風流人物”及其英雄業績已成往事;這就像長江的波濤,帶著他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也不回頭。“老基地西側,人文就是三國周郎的赤壁。”“老根據地”這個詞形容的是現在這樣的古戰場廢墟。“西”字指明方向,有親歷者的真實感。“人性是”這個詞被人們的傳說所證實,加深了“鄉愁”的情感色彩,使人感到更加親切。《三國誌·周郎赤壁》由時代、人物、地點三個不同性質的名詞構成了壹幅歷史情境的畫卷,為讀者呈現了壹幅“赤壁之戰”的畫卷。“巖石在空中飛舞,海浪在岸上撞擊,卷起成千上萬堆雪。”第壹句寫的是石頭,陡峭的石壁直接插入天空的嚴謹,形象刻畫的很貼切。第二句,陶,既描寫了波濤洶湧的性格,又描寫了激流澎湃的氣勢。與此同時,妳似乎可以聽到狂濤拍岸的轟鳴,看到它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三句,寫“浪花”過後浪花飛濺的精彩場面。這三句話真的很形象生動。“江山如畫,壹時英雄多。”這兩句話是上下片轉折的樞紐。“風景如畫”是對上述雄偉景色的概括評價。“壹次有多少英雄”歌頌的是周郎,但其中包含了無數歌頌歷代的英雄。在這裏,詩人將“如畫”的山川與無數“英雄”交織成文字,營造出壹種高貴美麗的意境,讓人肅然起敬,心生向往。

下壹部電影是懷舊的。“想到公瑾,小喬第壹次結婚,英氣逼人。”這三句話描述了周瑜盛年時的形象。“小喬第壹次結婚”,這句話可不是閑著的筆墨。喬璇的小女兒“小喬”是當時有名的美女。周郎在建安三年(公元198)與她結婚,到她到達赤壁之戰時,他們已經結婚10年了。將"初婚"寫在這裏,並非詩人壹時的疏忽,而是刻意渲染詞中的浪漫氣氛,對塑造"英姿颯爽"的周郎形象起到了藝術上的作用。“羽毛扇尼龍圍巾,談笑風生,欲仙欲死。”周瑜手拿羽扇,頭戴尼龍圍巾,說明他雖是武將,卻有學者的風範,從而突出了周瑜藐視強敵的英雄氣概。“說說笑笑,灰飛煙滅。”“說笑”二字,千斤之言,穿透紙的背面,充分體現了周瑜在赤壁破曹時的從容神態。“陳”指曹操的軍隊,有貶義。火燒赤壁的情景和曹操敗亡的悲壯場面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故國賦格,多情應笑我,早年生活法華. "腦海中仿佛遊到了三國時期周瑜建功立業的地方,應笑我自己的多愁善感,已經生出了白發。這三句話是詩人表達的感情。上面懷舊,這裏抒情,這種情緒來源於懷舊。“人生如夢,壹尊雕像還在月球上。”消極多愁善感的情緒有很不健康的影響,值得閱讀時註意。同時也要看到,借酒祭奠江月,是詩人無奈的精神壓抑的反映,是他想報國卻不能展臂的表現。這當然是封建統治者強迫他用這種方式來安慰自己破舊受損的心靈的結果,這無疑暗示了他對現實的不滿。《江月》既照顧了第壹句,又點出了時間,增強了詞作優美的抒情氛圍,使詞的情調剛柔並濟,有度有陰。

赤壁的“亂石”和“驚濤駭浪”的景色與詞中描繪的周郎的“英姿颯爽”的形象相映成趣,各有千秋,傳誦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