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在魏初“天下大亂,風起雲湧,民怨四起”的社會背景下,文人的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飛”的大發展時期。這壹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與孔融、王燦、劉真、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了葉任俠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有著與“慷慨”相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以沈郁悲涼反映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表現詩人建功立業、壹統天下的誌向的詩歌,如《豪》、《矮》、《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文學成就最高,被稱為“建安之傑”。他的詩“意氣風發,詞取自華懋”。《白馬》和《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後期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王燦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七傷詩》和《樓臺賦》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傑作。
魏晉之交,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格。阮籍和嵇康的作品,要麽陰郁艱澀,要麽鋒芒畢露。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壹步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詩歌繁榮於西晉太康時期,詩人被譽為“三陸,二左”。但大部分作品都在國內,只有左思的詩蒼勁有力,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他的詩《詠史》開辟了歷史與懷舊結合的新途徑。在東晉玄學的影響下,“辭理無味”的玄言詩壹度泛濫,陶淵明是最能超脫世俗的大詩人。陶淵明時代,“馮真亡,大偽斯興”。他走出貧困,目睹了官場的黑暗,不願意隨波逐流。他決心辭職退休,保持著個人精神。他的田園詩描繪了自然風光的美麗,贊美了農村生活的寧靜,也表現了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艱辛。創造了壹個情、景、理融為壹體,平淡醇厚的藝術境界。《歸園飲酒》是其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歌的風格自然淡化成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和《荊軻賦》也表現出詩人“金剛瞪眼”的壹面。可見詩人內心並不寧靜,他並沒有忘記這個世界。陶淵明的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和詞雖然數量不多,但都很優秀。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詞》、《情士賦》等。
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致力於文學創作,使用的主要文學文體是詩歌和駢文。南朝的山水詩在謝靈運手中熠熠生輝,而後謝朓的山水詩清新醇厚,被譽為“大小謝”。詩人鮑照出身貧寒,卻善於用七言古詩表達憤世嫉俗的情懷。他的押韻七言歌為七言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最成功的作家是從南到北的庾信。他的《詩賦》是南北文學的傑作,將南方精湛成熟的藝術技巧與北方雄渾爽朗的精神融為壹體,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行者。這壹時期駢文主導了整個文壇。鮑照的《爬雷岸與姊妹書》、庾信的《婺城賦》、《江南賦》都是佳作。總的來說,南朝文人對形式氣質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做了充分的準備。
此外,南北朝的樂府民歌也足以反映漢代的樂府詩。南朝的吳歌、戲曲明快婉約,北朝的少數民族歌曲蒼勁有力,風格各異,但都是真摯的。
由於文學意識的逐漸自覺,這壹時期出現了曹丕的《典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鐘沛的《詩品》等文學作品。後兩者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傑作。
唐朝國力空前強大,國家從長期分裂中回歸統壹,封建經濟文化獲得充分發展的良好條件。此外,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相對開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特別是確立了以詩賦借土的科舉制度,打破了魏晉以來仕途的壟斷,使壹大批出身貧寒的才子脫穎而出,最終創造了唐代文學的空前繁榮。唐代作家作品之多、成就之高、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唐代詩歌是壹代文學的標誌,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是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初、盛、中、後期,名家輩出,人人多姿多彩。詩歌創作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全唐詩有2000多位詩人,近5萬首詩,但現實遠不止這些。
初唐宮廷詩承襲了齊梁、虞風的遺風,飄逸柔美的“上官風”詩大行其道。、楊炯、陸、羅,以及後來的,承漢魏之風,竭力掃除齊梁宮廷詩的頹廢之風,使唐詩開始從宮廷走向社會,從情色走向現實,從頹廢之聲走向清新健康的唱腔。與此同時,宋和沈全啟也在詩歌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他們共同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史稱盛唐。這壹時期,出現了兩大詩歌流派和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以王維、孟浩然、褚光熙等人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思想。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輞川別集》所收的柴璐、吳欣怡等五言絕句,善於將畫景與釋禪意趣相結合,意境優美,藝術精湛,邊塞詩人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詩風雄健。韻味深長,唱出盛唐強音。高適的《行》、的《白雪歌送別田——文書吳歸鄉》等七言律詩,描寫了壯麗的邊塞風光和艱苦的軍旅生活,或悲壯,或超凡脫俗,都是唐代優秀的邊塞詩。李白和杜甫是古今詩壇的“雙子星”。李白的詩豪放飄逸,被譽為歷史上的“詩仙”。如《入酒》、《行路難》、《蜀道難》等,都顯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基調和藝術個性。杜甫的詩被譽為“詩史”,風格沈郁。他以詩歌創作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三官三別》等詩記錄了唐朝盛衰過程中的壹系列重要事件,最為著名。那些描寫風景的優美詩篇不忘關心國家和人民,如《登高》就是這方面的傑作。
安史之亂後,進入中唐。經過短暫的衰落,詩歌創作又形成了新的高潮。劉長卿、魏的山水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詩的延續。陸侖、李益的邊塞詩是高適、岑參的遺作。以白居易和元稹為首的現實主義詩人發起了壹場新樂府運動。他提出了“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唯歌能使人病,望皇上能知”的創作主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樂府詩的創作實踐中。他們的新樂府詩往往選擇典型的社會現象,集中概括,諷刺朝廷的壹系列錯誤政策及其造成的社會流弊。主題明確,主題集中,有鮮明的意象和強烈的戰鬥性,如《賣炭翁》、《杜靈措》等章節,千百年來壹直在背誦。白居易的詩歌成就是多方面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也是古代敘事詩的代表作。這壹時期,與詩派齊名的是漢(越)-孟(焦)詩派,其詩歌風格非常有趣。韓萌詩派以才學為基礎,善於議論,努力避俗,努力生存,開啟了後來宋詩的風氣。此外,有自己藝術個性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劉禹錫、賈島、李賀等。李賀以其濃郁浪漫的詩風獨樹壹幟,並啟發了晚唐的李商隱。
晚唐時期,隨著李、唐王朝的衰落,詩風染上了濃厚的衰落和悲涼色彩。最有成就的詩人是杜牧和李商隱。這個世界被稱為“小杜麗”。杜牧擅長寫七絕,能與盛唐“七絕大師”王昌齡比肩。他詠史惜古詩的風格,帥氣酷炫。風景也自然優美,如“徒步”,讓人百看不厭。李商隱的七律博大精深,美不勝收,善於以情詩取勝。他的無題詩,典故很多,往往深刻耐人尋味,有些作品則晦澀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