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的壹部分建在沼澤中。城市裏有365座橋,最長的涅瓦街有130英尺寬,4英裏長。街道兩旁高樓聳立,美麗的涅瓦河緩緩穿城而過。
關於這座城市,偉大的俄羅斯詩人普希金評價說:“大自然註定我們要通過這裏的壹扇窗戶快速踏上歐洲。”
因為聖彼得堡,俄羅斯從內陸走向海洋;因為聖彼得堡,俄羅斯開始融入歐洲在俄羅斯人眼中,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文明的象征,是連接亞歐大陸的橋梁。
如今,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該國最大的工業、科學和文化中心及海港。
聖彼得堡歷史
建立9年後,聖彼得堡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二個首都,直到1917。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聖彼得堡曾經三次更名。彼得大帝最初將其命名為“聖彼得堡”,表明他有意向西歐學習,因為“burg”的意思是城市,取自德語。然而,壹戰爆發後,俄羅斯加入對德戰爭,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grad,俄語中“城市”的意思)。這個名字壹直用到1924,期間她在1917贏得了“十月革命”。1924年列寧逝世後,彼得格勒改名為列寧格勒,以紀念這位革命領袖。二戰期間,這座英雄城市被納粹德軍圍困了900天,但英勇的蘇聯軍民最終戰勝了被圍困的德軍。1991蘇聯解體後,城市恢復了原來的名字——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個性
如果妳沒去過聖彼得堡,那妳就沒去過俄羅斯。
這座城市優雅、靜謐、金碧輝煌,舉手投足間都有壹種歐洲貴族的風範;而她的“姐妹城市”莫斯科,其建築風格充滿了對革命時代和工業文明的敬仰。
1762年,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結束了俄羅斯首都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間的搖擺,聖彼得堡終於成為帝國唯壹的首都。女王著手規劃整個聖彼得堡的布局,按照更加傳統的藝術風格來規劃城市,使聖彼得堡具有了新古典主義的色彩,成為歐洲最奢華的城市之壹。
後來的統治者在任期內建造了壹些喜歡的建築。所以從1762開始,聖彼得堡就壹直在不斷變化,風格更豐富,規模更大,但整個城市依然保持著驚人的和諧。
19世紀是聖彼得堡貴族的黃金時代,這裏充滿了芭蕾和交誼舞,文藝討論,茶和美味的魚子醬。也是在這個時期,聖彼得堡成為壹座詩人之城,聚集了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作家和音樂家。普希金,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柴可夫斯基…
到20世紀初,聖彼得堡在人口和經濟上都充滿了活力。同時,她在文化上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文化沙龍、學聯甚至酒館裏,討論哲學或宗教問題的聲音隨處可見,讀詩的聲音也隨處可見。
作為昔日的帝都,革命的搖籃,俄羅斯文化藝術的源頭,聖彼得堡在俄羅斯歷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它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堅強意誌,顯示了俄羅斯人民的偉大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