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顧名思義,指的是人性。人性有兩層含義。壹種是作為中性詞。在中國文化中,以孟子為代表的人性觀和性善論,以及以荀子為代表的性惡論。壹個意思是指人應該具備的積極向上的品質,比如善良、善良,類似於英語中的人性。通常所說的人性,後壹種意思居多。人性真的是壹個古老的話題,也是壹個有很多答案的話題。孔子說人性相似,承認人性,但沒有說人性是什麽;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高姿說沒有善惡之分,他還說它是色情的,等等。
中國的聖賢聖賢大多是從社會倫理的角度來闡述人性的。文藝復興以後,歐洲資產階級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愛等等。他們大多從人的本質存在和自然權利的角度來闡述人性,原因是他們反對封建制度對人格的束縛。對此我的態度是:那麽多學者都沒能給出壹個公認的人性答案,我們的能力當然也差遠了;但是既然有這麽多答案,再試壹次又有什麽壞處呢?我討論人性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解釋、啟發、引導和組織人的行為,如何更好地實現人的存在。所以我不在乎別人怎麽理解人性,而是按照下面的意思來定義人性: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和解釋人的行為的固定的人性。顯然,這種人性對人類具有普遍適用性,並在深度上制約著人類的行為。這種人性,與其說叫人性,不如說是“人類的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