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背景
活動區壹角的小朋友對編辮子很感興趣,毛線是小朋友比較熟悉的東西。羊毛還能有什麽其他用途?妳還能想到什麽?這些對於老師和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基於此,我設計了這條“有趣的線”。
活動目標
1,想象線條,開發孩子的創造性想象力。
2.要求孩子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3.培養孩子敢於說自己願意參與活動的熱情。
4.探索和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和特點。
5.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孩子可以擺出自己的圖形。
難度:孩子能用完整連貫的文字說出自己的數字。
要準備的活動
各種顏色、長度和厚度的羊毛、籃子、剪刀、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首先,老師用魔法展示羊毛。剛開始的時候,重點是吸引孩子對普通毛線的註意力,把普通毛線變成有趣的線條。
二、引導孩子說話,引導孩子把想法寫在紙板上。
1,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思考自己想要改變的圖形,然後大膽地說出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孩子們可以自由發言。
2、老師和孩子壹起認識彩色毛線,比較線條的長短粗細。(這個環節要把孩子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想好了才能實際操作,為下壹個環節做準備)
3.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把圖片放在紙板上,老師會巡回指導他們。(音樂開始)
孩子在實際操作中會擺出不止壹個東西。老師要給予肯定。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遊覽時說出自己的圖形。(這個環節是孩子動手操作的壹部分,也是孩子最喜歡但又比較難的壹部分。有些孩子如果動手能力差的差不多,就需要老師及時的幫助。)
4.指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圖片。
老師:嗯,孩子們已經做了這麽多數字了。誰能說說?(可以集體做,也可以單獨做。孩子可以同桌告訴對方,也可以單獨告訴對方。)
第三,老師挑選個別孩子的作品進行展示。準備結束總結。
第四,老師組織小朋友互相參觀,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活動區的角落裏。
老師:孩子們今天都表現得很好。妳願意看別人的作品嗎?走,我們上車壹起看。
教學反思
設計這門課的初衷是想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看看孩子有多大的想象力。在提出活動目標的時候,也是圍繞著設計思路。經過教學實踐,發現孩子離目標還有壹點距離。孩子能說出自己想象的,很多能說出4、5種,有的是1或2種。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相當壹部分孩子動手能力差,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應該給孩子做示範,應該先給他們看壹些真實的東西,然後讓他們去做。孩子在沒有自己的東西之前,模仿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