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爭年代,同誌先後被譽為“蘇區五老”和“延安五老”。董老不僅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中國古典詩詞、書法和文化史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最近讀了董老的詩,深受教育,感觸頗深。新中國成立後,董老十分重視綠化工作,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他通過寫關於植樹造林的詩,在人們心中種下綠色的種子,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為植樹造林分擔了壹些工作,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綠化祖國的偉大事業中來。1964 65438+10月,79歲的董老到湖北考察,期間壹直關註林業,思考林業發展。
他在湖北林業座談會上講了兩個建議,都是以詩的形式寫的,通俗易懂,引人入勝。65438年10月8日,他寫了壹首《農村應大力發展林業》詩,共32行,對農村植樹,特別是林權問題,提出了完整的建議,鼓勵林權的確定,堅持“誰種誰有”。
農民個人種植的樹木歸個人所有的政策,以提高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時至今日,這些觀點仍然很有指導意義。他在詩中寫道:“按照規定,林權既是私有的,也是公有的。集體隊立公約,護林責任大。見縫插針,地不自由...三十年了,滿眼都是綠。
樹都有用,資源取之不盡。65438年6月4日+65438年10月,董老寫了壹首名為《鐵路公路邊種樹》的詩,共56行,五個部分。他以詩為代,闡述了道路綠化利國利民的意義。“在鐵路和公路旁邊,有植樹的潛力...有美景,宜有不宜無。從經濟角度來看,道路必須與樹木和諧壹致...路有五十萬,數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