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
躺在壹個偏僻的村子裏,我不為自己感到難過,但我仍然想著為我的國家捍衛車輪平臺。
夜臥聽風雨,鐵馬冰川夢。
[欣賞]:
南宋時期,與楊萬裏、範成大、尤茂並稱為“中興四大家”的陸遊,在他的85卷《劍南詩話》中,有很多抒發對老人感情的詩,《十壹月四日風波》(第二卷)就是其中之壹。
這首詩寫於宋光宗邵熙三年(公元1192),當時詩人67歲,住在家鄉殷珊(今浙江紹興市)。原詩兩首,此處選第二首。與其他詩人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獨樹壹幟。它的主要特點是在夢中抒發感情。杜甫《李白兩夢》壹詩,描寫了詩人與李白行別離而又交誼的夢境。蘇軾的詩《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描述了詩人悼念亡妻的夢境。陸遊詩中的夢,大多是愛國夢。陸遊《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關於夢的詩。清代趙翼曾評價陸遊的詩:“即如記夢,核。”必有無題之詩,所以托付於夢。“這個評論認為陸遊的詩和夢不全是肖像夢,有些屬於夢和夢。這個挺有見地的。其實陸遊的詩和夢,有些是肖像夢,更多的是夢和夢。當然也不排除兩者都有。這首《11月4日的風暴》似乎既是壹個肖像夢,也是壹個夢。
這首詩的前三句是關於夢因的。“粗短”:躺著不動。《孤獨的村莊》:壹個荒蕪的村莊。“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即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這首詩壹般指的是重要的邊境城鎮。它有三個層次。第壹,夢的前提是“僵硬的躺著”和“午夜”。俗話說“日思夜想,夜有所夢。”詩人只有白天憂國憂民,晚上才會在床上睡覺“做夢”,但如果不是“僵臥”或“子夜”,是不可能做夢的。因此,“僵硬的躺著”和“午夜”是夢的先決條件。其次,夢的主觀因素是“想著為國守輪臺”。如果詩人沒有為國戍邊的情懷,就不可能有“鐵馬冰川夢”。第三,夢的外部條件是“風吹雨打”。可以說是風吹雨打。
最後壹句,寫夢,不同於詩人寫夢的詩,這首詩寫夢是獨壹無二的。夢引出“鐵馬冰川”之夢後,全詩戛然而止,留下更多的聯想和想象空間。人們可以根據這個夢展開想象,具體想象詩人是如何身著鎧甲,手持武器,騎著那匹鐵甲戰馬馳騁戰場,英勇殺敵的。
由此可見,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壹,使這首詩成為陸遊的代表作之壹,也是中國所有古代詩歌,包括悼亡詩的代表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