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柳樹。“柳”與“留”諧音,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這個古老的習俗最早出現在漢代。《漢樂府》中有壹首古歌《折柳歌》:“上馬不趕鞭,反折楊柳枝。在板凳上吹笛子,是擔心害死旅人。”
第三,日落,日落。許多詩人喜歡將離別與日落黃昏聯系在壹起,以表達他們對離別的深切感受。這是因為悲傷的感情與無邊的暮色融為壹體。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說,暮色漸升至無邊無際,最能喚起他們的離別之情,正如孟浩然在《建德夜泊》中所說的那樣,“當我的小船在霧泊中前行,白晝漸短,舊日的回憶開始了”。
第四,酒。古人常餞行,說“誰多贈酒以表心意”(楊載詩法家),“勸君多飲酒,平白出陽關”(王維《送元二去安西》),“人在千裏之外,壹杯皆歡”(李白《江夏別歌誌》)
第五,秋天。“秋,自古悲寂寥”(劉禹錫《秋詩二首》)。古人在觀賞秋景的時候,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暫和容易衰老。“秋”能使有誌之士喪失意誌,對現實失望,對未來悲觀。悲秋已成為古代文人普遍的文化心理。傅的《我從三千裏之外趕來》。悲今隨秋”(《上山》),面對暮色中巫山武俠的秋景,作者感到知心朋友散了,壯誌難酬,國勢衰微。他不禁感嘆“兩朵花又壹日淚,獨在舟上,思鄉”(《秋興八首》),抒發了憂國憂民、孤獨苦悶的情懷。秋天代表憂郁和悲傷,孤獨和沮喪,這是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