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蜻蜓和枇杷的詩

蜻蜓和枇杷的詩

宋代的小池

作者:楊萬裏

春天沈默,珍惜涓涓細流,

樹蔭被水軟化了。

小荷只是露出了他的尖角,

蜻蜓早就站在上面了。

蘇東坡說:“客來茶來,無事,魯菊楊梅還酸。”。有人問他:陸菊是什麽水果?他說,“枇杷也”。後來有的書上還說“枇杷,壹種橘子。”我想這多半是因為蘇的“想當然”。因為,在司馬相如的《商·福臨》中,說的是“夏魯菊熟,黃幹橘,枇杷柿,亭乃玉蘭”。幾件事並列陳述。可見,魯菊是魯菊,枇杷是枇杷,中間不能劃等號。李時珍說:“註《文選》的人,把枇杷當作橘子,這是錯誤的。”很對。

楊萬裏寫過壹首枇杷詩:“大葉長耳,壹梢滿如盤。荔枝有很多核,但金桔沒有酸。雨葉枝重低,漿涼。長慶在不在,不要派他做園官。”前六句把枇杷的性格描寫的還算準確,但是沒有詩意。雖然孔子說讀詩可以多了解壹些鳥獸植物的名稱,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的教科書。郭沫若的《百花齊放》就是壹個失敗的例子。楊萬裏的枇杷詩,似乎是這壹類的第壹首。至於最後兩句,我不知道他說了什麽。司馬相如在《商·福臨》中雖然寫了枇杷,但並沒有表現出流口水的樣子,也沒有孫猴子偷吃蟠桃的記載。他是不是園丁有什麽關系?

還有壹首關於枇杷的順口溜,說有人送枇杷給別人,附信說:雲雲送兩筐琵琶。收禮的人接著寫了壹首詩:“枇杷非此琵琶,只因當年識字不多。”如果琵琶能開花結果,城市裏的笛子就會開花。“詩雖戲謔,卻讓人壹邊吃著別人送的枇杷壹邊心疼。漢字太多了,寫幾個錯別字都難。如果妳犯了壹個錯誤,妳必須寫壹首詩。這樣的詩可以說不完。我記得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劉半農是北京大學的閱卷官。因為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變得很激動,做了幾首閱卷詩,大大嘲諷了考生。其中有壹篇,因為學生把“留學”寫成了“留學”,劉先生說:“王老師犯了十惡不赦的罪,把他送到西方去留學。應該是九流加壹類,筋疲力盡。“魯迅很不以為然,寫了《感覺老了以後(下)》壹文,認為可笑的不是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那些以此為笑柄的大教授們,來添油加醋的挖苦。枇杷大概是不發給中學生的,他們識字不多,可能是因為沒錢讀書,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而那些自以為是高官,有更大本事,到處題字,到處出醜的人。他們比城墻還厚,還不如捅他幾句,但這種人很少被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