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討論
第壹,整體把握
原來,焦慮和悲傷“壹直壓在我心上”。在盛開的藤蔓的淡紫色光輝和淡紫色芬芳中,“我”安靜、快樂、精神煥發。我體會到了“花和人都會遭遇各種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壓垮人。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花壹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入到生命的長河中,在閃耀的花之河上揚帆遠航。
《紫藤瀑布》是新時代伊始壹棵枯樹的寫照,作者的心曲是當時人們的心聲。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麽作者面對紫藤落的時候感情會發生那樣的變化,他對生活有什麽感受?
研究這個問題,要註意寫作時間——1982。文中還提到了“十多年前”的壹株大型紫藤植物。後來,紫藤架被拆掉,種上了果樹,理由是“花和生命有必然聯系”,今天聽起來很可笑。這是很“左”的論調。
根據這壹線索和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理解這篇文章的思想和感情。從1966到1976,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使中國重新繁榮起來。有了這樣的歷史背景,我們就會明白,紫藤的命運,從花的稀少到毀滅,是這十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回顧花和人的命運,作者體會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也就是說,當他們遇到不幸時,他們不應該被厄運淹沒,而應該保持對長期生活的堅定信念。運氣不好之後,不能總讓悲傷壓在心上。妳應該面對新的生活,振作起來,以高昂的鬥誌投身於偉大的事業。作者理解得很透徹,於是“在這淡紫色的光華和淡紫色的芬芳中,我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從腳步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狀態。
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要註意“生死之謎,兄弟情”這六個字。兄弟們兄弟們。我這裏說的是作者的弟弟,比她小三歲,身患絕癥,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慮和難過。現在,面對紫藤,我“沈浸在這密密麻麻的花朵的光輝中,暫時沒有別的存在,只有精神上的平靜和生命的喜悅”。可以理解為“各種不幸”也包括死亡。那麽,為什麽說“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呢?個體生命不息,人類生命長河不息。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受困於個人的不幸,而要與祖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2.“除了光彩,這裏還有淡淡的香味,香味好像是淡紫色的,夢壹般溫柔地罩住了我。”如何把氣味描述成顏色和夢境?
香氣,訴諸嗅覺;色彩,訴諸視覺;夢是大腦產生的幻覺。人的感情是可以溝通的。修辭學上叫通感。
3.怎麽會有“鮮花和生活腐敗有什麽必然關系”的謬論?
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是極左思潮橫行的時代。他們對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非常狹隘。他們認為賞花不是工人的愛好,是小資產階級的情操,資產階級的情操。他們甚至認為愛花會腐敗。
4.在那句“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之後,我說:“我摸到了小紫花小屋,裏面裝滿了生命的酒。它張滿了帆,航行在鮮花盛開的河上。它是萬花叢中的壹朵,是組成美麗的流動瀑布的壹朵花。”這裏似乎有象征意義和哲理。如果是這樣,那象征著什麽?它包含了什麽哲學?
這確實具有象征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始的時候,中國人民充滿了活力。那時候有句話很流行,“甩開膀子幹吧”。做這件事的熱情像火山壹樣產生出來,像千帆競發,壹頭紮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洪流。這兩句是另壹種哲學。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壹部分。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才能輝煌。理解了這種哲學,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什麽“加快了腳步”。
5.這篇課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麽啟示?
這類文章叫“托物言誌”或“借景抒情”。寫這類文章,我們可以從文中得到很多啟示。
第壹,寫景是表達自己意誌的基礎。首先要把風景寫好。寫風景要充滿感情,到了水落石出的時候要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評論。愛來自現場,討論來自現場,是壹篇好文章。
感情和理智如果有兩三層就更好了。這篇短文,在談到“精神的平靜和生命的喜悅”之後,有了新的含義,是豐富的。
第二,要仔細觀察現場的整體情況和各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寫壹棵樹以及壹耳壹花。我們可以想象她在觀察整體和局部時是多麽的深思熟慮和細致入微。
第三,妳要對風景有感情。風景如妳心目中喜歡的人,寫起來就會生動親切。
擬人,比喻等。都不是想著寫的時候用什麽修辭手段寫出來的,而是東西在心裏的形象和感覺。壹朵紫藤花,在作者的心目中,就像壹個瀑布,像壹個人,它在流動,它在笑,它在和太陽調情,寫的時候,紫藤花特別美麗可愛。寫作時要有想象力,要有聯想,才能出彩。
第四,要有情懷,摘抄精辟的句子。畫龍點睛,全文才會有靈性。
實踐說明
閱讀全文。用妳的經歷或知識來證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這句話。
除了練習大聲朗讀之外,這個題目意在結合生活經驗進壹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哲理。本課題倡導個性化閱讀。每個人的經歷和閱歷不同,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有深有淺,各有側重。
試著揣摩下面的句子,體會寫景之美。
1.我從未見過這樣盛開的藤蔓。我只看到壹朵燦爛的薰衣草,像瀑布壹樣從天而降,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2.紫色的大橫幅上,有壹點點銀光,就像潑水壹樣。仔細壹看就知道,那是每壹朵紫花中最亮的部分,在和太陽調情。
3.每壹朵盛開的花都像壹面白色的小風帆,底下是尖尖的船底,船艙鼓鼓的;就像是忍不住笑出來的笑容,即將綻放。
4.紫色的瀑布覆蓋著圓盤的粗枝,它不停地流動,流動,流向人們的內心。
從本質上講,揣摩本題中的景物描寫,主要是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效果,從而增強語感,理解景物寫作的技巧。回答好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所以學生要在把握句子意思的基礎上,仔細感受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效果。比如1句,寫藤蔓繁盛的時候,要想象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氣勢和輝煌,欣賞這種山水書寫的美。
參考答案:
1.把壹棵盛開的紫藤樹比作瀑布,看起來超凡脫俗,光彩奪目。
2.每壹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都寫得很細膩,鮮艷可愛,精致通透,既動感又有趣。
3.用船帆和船艙的比喻,詳細描述了紫藤的盛開狀態,生機勃勃。比起微笑,它更美麗可愛,也表達了喜悅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寫出了壹樹繁花的壯美,又表達了壹種愉悅的心情。
人們經常給壹些花和樹壹些象征意義。試著收集幾段語錄(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收集壹些吟詠花草樹木的詩詞)和同學交流。
這個題目需要收藏,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交換。妳和我,大家都說,做記錄,然後整理。這也可以說是收藏。如果要找書收藏,要告訴學生哪些書有這樣的素材。
相關數據
壹、作者簡介
宗璞,1928出生,女,原名馮忠璞,筆名任曉哲、馮飛。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女兒,從小在清華校園長大,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華,有著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魅力。1951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系。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社等單位工作。1960調世界文學編輯部。文革前,他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花源記》、《女兒嫁給我谷》、《鏡湖》、《後門》、《同伴》等。紅豆被批評的不恰當。“文革”後有短篇小說《壹根弦上的夢》和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1北京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說散文選》。後來又奮鬥創作了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小說《野葫蘆吟》,第壹部小說《杜南集》於1987出版,獲得好評。她的小說刻意創新,語言明快含蓄,流暢纏綿,頗具特色。她的散文像水壹樣深邃雋永。
二、宗璞的人生之路與校園情結(侯語嫣)
宗璞走了壹條怎樣的人生道路?當妳翻開作家的簡歷,映入妳眼簾的是壹種類似於他作品中優雅韻味的學者氣息。宗璞的經歷與大多數作家不同。與師陀、田濤等老壹輩作家不同,她是從中國社會的底層壹步步爬上知識的殿堂的。與巴金、謝冰瑩不同,她逃離舊地主家庭,流入城市,形成了瞿秋白所說的壹代“波西米亞人”;與新時代湧現的壹大批知青作家不同,她在青春甚至青春期就離開了書籍和家庭,在貧窮、愚昧和迷茫中探索人生的價值。即使是“文革”後成長起來的壹代年輕人,也很少有如此獨特的學習和養育基礎。她是壹朵美麗的蘭花,幸運地在壹片遠離貧窮和汙穢的凈土上發芽生長。就像夏洛蒂說的,她有著“壹泓未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沁人心脾的清泉”般純凈的記憶。她的生活環境基本局限在高等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因為她從小就在和諧、誠信、高雅的學術氛圍中被熏陶,奠定了她做人和寫作的終身準則。她確實有壹個令人羨慕的童年。這大概就是為什麽宗璞的作品總有壹種大家的精神,壹種別人學不來的和諧狀態,甚至還有壹種直白的“學生腔”的原因。
在宗璞小時候生活過的大學校園裏,教授們的生活條件極其優越,沒有今天“倒掛”的危險。舒適的生活和高貴的地位,讓刻苦學習的教授們專心於書本的學習(當然抗戰開始後就不壹樣了),他們的孩子也能在壹個相對簡單明了的世界裏得到比同齡人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文化滋養。當然,另壹方面也讓他們過於單純和書生氣,在以後的生活中難免會遭受更多的磨難和挫折。我手頭正好有壹本1990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不妨拿著,隨便拿幾段,為宗璞寫的《清遠世界》做個更詳細的註腳。宗璞的同時代人,著名文史專家余振勇的女兒,1943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余佩草,曾深情地描述了他童年眼中清華校園的寧靜與典雅,以及清華人文景觀的優越與獨特。她說,“當時只有清華附小(即馮友蘭提到的宗璞就讀的成智小學)和附屬幼兒園。馬月涵是我們的校長。.....後來由蔡順禮夫人教,她也是在美國學習的學生。”在這種條件下長大的孩子,確實不如普通人。而當時孩子們的生活環境又是怎樣的?“水木清華的I型大廳...淡雅涼爽,有壹股楠木的味道。單身教授吳宓和葉先生曾在此居住。”我們住的南院是壹個被房子包圍的大院...洋房壹號是趙元任先生的家。這種文化魅力已經壹點壹點深入到孩子們的靈魂裏。宗璞《南渡物語》裏寫的方鍋院,不就是清遠文化精英聚集的地方嗎?法國現代主義女作家娜塔莉·薩馬特說:“文學所描述的,只能是每個作家都向往的壹種看不見的現實——他感到孤獨的現實。”作品中的生活和人物可以是虛構的,但意境總是忠實地反映了壹個敏感的作者在童年時對周圍景物的特殊感受,以及這種感受對他壹生的影響。宗璞在壹系列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意境美,就像壹縷輕煙,壹股淡淡的清香,在他有意識的時候是體會不到的。只有親身經歷過這種生活的人,才能從那看似平淡的描寫中體會到作家實際而又極其強烈的感情以及對童年精神生活的無限回憶和懷念。這種沒經歷過的人寫不出來、看不懂的愛,才是宗璞“校園情結”的真諦。
(馮《此園之景》,《文學評論》第2期,1997)
三、關於“生死之謎,兄弟情”(宗璞)
小哥哥去了。我去的地方是壹個古往今來哲學家都想不通的地方,壹個各種宗教都試圖描述的地方,壹個所有人都會去而不能回來的地方。可是現在我怎麽才能得到弟弟!他才50歲。他精力充沛,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大有作為。有多少事情等著他去做!醫院發現他的腫瘤相當大,需要立即手術。他還想參加壹個技術研討會,問他是否可以在會後回來。手術後休養期間,他仍在研究所裏閱讀研究論文,做壹些小翻譯。直到臥床不起,他手頭還保存著幾份國際航材,壹直“想再看壹看”。他考慮的不全是工作。正在滴水的時候,他突然說想吃蝦,想要大蝦。他想活著,他想活著!
但是他走了,太早了。這壹年,從他生病到去世,真的像壹場夢,壹場永遠無法相信的夢。我總覺得他會回來,從我們家冬夏都很荒涼的後院走到我的窗前,喊壹聲“小姐姐——”。
但是他走了,過早地永遠地走了。
我弟弟三歲了。從我有比較完整的記憶開始,我的弟弟,壹個胖乎乎的可愛的小哥哥,就壹直跟著我生活。雖然年紀小,但在玩耍的時候,他經常當老師,照顧孩子,讓大家坐下。他站在課堂上,神情真的很肅穆。雖然他年紀小,但是昆明的冬天,孩子們生下來都是凍瘡,不敢用冷水洗臉,但是他壹點都不怕。他站在山泉邊,捧著壹個大盆,在我眼前依然很清晰。
“妳看,小妹妹,我先洗!”他高興地哭了。
在緩緩流淌的春水中,我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大部分時間都在壹個學校度過。畢業後,我們就各奔東西了。不知不覺中,我聽到別人叫我弟弟力量專家;不知不覺中,他走上了總工程師的崗位。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很難想象壹個人的未來。這幾年我和父親經常說,只要環境允許,弟弟會為國家做點實事。沒想到,他年紀最小,比我們先走了。
去年夏天,在得知他生病後,我於8月20日去了Xi。我記得有壹車人來接我。當時我就奇怪為什麽這麽刺激。原來他們都去看我弟弟了。到了醫院後,有的人進病房握手,有的人只是默默地站在房間門口。他們害怕打擾病人,但他們必須來看看。
手術過程中,手術室外有航科院、623所、631所的代表,還有兄弟姐妹、外甥女和我,醫院門口還有壹輛車。車裏等著的人很多。他們必須等待,隨時準備獻血。如果我需要全部換血,他的戰友會給他。但是壹切都沒用。腫瘤取出,成人拳頭大小,壹側壞死。我突然感到壹陣胸悶,幾乎要窒息——這是壹個在窮鄉僻壤為祖國貢獻了才華、汗水和生命的人,這要命的東西怎麽會在他體內長這麽大!
我知道生活在這片黃土高原上的艱辛,我知道生活在這片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的勞累。我也可以想象每壹個工作進展都要經歷非常惱人的波折。但我沒想到,我弟弟不僅在這裏生活過,戰鬥過,還在這裏送過命。手術後回北京在家休養,不到半年又復發了。
那段焦慮難過的日子,我不忍心寫,也寫不出來。每次想起來都淚如雨下,紙都模糊了。記得每次去看病,候診室都像公交車壹樣擁擠,等啊等,盼啊盼。我們知道病情不可逆,只希望延長時間,也許會有新的辦法。自莫文祥同誌以來,航空工業和空軍領導同誌對他極為關心。包括醫學界在內的各界朋友也熱心幫助過我,我也在海外求醫。但如果錯過了治療時機,藥物就很難發揮作用。幾個醫生不耐煩地對我弟弟說,沒得治了,讓他“回陜西去”。我說這話的時候還笑著,壹點都不介意。他從來沒有灰心,他從來沒有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還不夠累。
弟弟出生在北京,1952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他自告奮勇去了西南,後來分配到東北,又調到成都、陜西。雖然他的鮮血沒有流淌在祖國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卻遍布全國,他的每壹點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個人的成就總是有限的,也許把自己燒光了,也不能給人壹點光明,但總可以為以後的燦爛輝煌積累壹點。我不太懂各種行業的復雜,但我明白沒有壹項事業是僅僅坐在北京就能完成的。
我曾經非常希望弟弟調回北京,分擔服侍父親的重擔。作為兒子,他已經奔波了30年。他不應該做些家務嗎?這些年來,家裏有什麽事,大家都會說“等我弟弟回來”“問問弟弟”。有時候想到他來問就安心。妳現在怎麽能得到這樣的安心?彌留之際的父親思念兒子,尤其是近年來母親去世後。他的思想深邃而苦澀。我知道,雖然他不說,但現在他已經永遠失去了他最珍貴的小兒子。我曾希望,當我走到生命的盡頭,跨過那道痛苦的門檻時,哥哥會在我的親人之中,他的可靠會安慰我。我不知道,但他先跨過了門檻!
1982 10 10月28日7點,他去了。
這壹天是預料中的,但我怎麽能相信這是事實!他躺在那裏,但他已經不是他了,不是我那個風華正茂的弟弟了,他再也不會回應我們的呼喚,也不會勸阻我們哭泣。妳去哪了,小兄弟!自從1974袁俊阿姨去世後,我家經歷了很多葬禮,而這次弟弟的離去是最不合常規,最不能接受的!我也不得不把這個消息告訴當時也在住院的父親,因為我無法回答他每天的第壹個問題:“我的小弟弟今天怎麽樣了?”我必須告訴他這是我的責任。沒有弟弟可以依靠,也不能指望他分擔我的責任。
他父親為他寫了壹副挽聯:“是個好黨員,好幹部,壯誌未酬。難道只是為了他家人的痛苦?”能夠掌握科技,能夠掌握藝術和文學,所有的人才都是鳳毛麟角,難以回歸靈魂!“我唯壹的哥哥永遠地走了。
(哭泣的小哥哥,鐵笑余人,馮春文藝出版社,1994版)
4.紫藤瀑布(海港)賞析
紫藤瀑布是壹幅非常精細的工筆畫,即使是才華橫溢的民族藝術家,也未必能窮盡其意蘊。在這裏,妳不僅可以從畫中把握紫藤的大致輪廓,還可以從畫中欣賞花的顏色、樣子和氣味。也許,在大自然中,當妳面對這樣壹株紫藤時,妳可能無法如此真實地認識它,感受它。讀宗璞的這篇文章,仿佛壹條紫色的瀑布展現在眼前,絢麗的色彩拖著妳的眼睛,沈郁的香氣縈繞在妳的鼻端...如此超凡脫俗的“畫面”,不僅源於作者高超的筆法,更離不開作者認真細致的觀察。
紫藤瀑布是另壹首深沈的歌。當作者將壹幅精美的“工筆畫”呈現在讀者面前時,第壹印象或許是那溫暖的色彩、明亮的心情和生命的喜悅。但是,當妳順著作者的思路,回望那不堪回首的十年動亂,把眼前的美好與過去的黑暗聯系起來,妳會感到壹種深深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說,那是壹種壓在心頭的“焦慮和悲哀”,是對過去被毀掉的幸福生活的壹種追憶。可以說,當作者仔細觀察這株樸實的紫藤,當作者壹朵壹朵勾勒出這株紫藤的模樣時,她心裏壹定有壹首深深的歌。因為只有經歷過黑暗的人才會在光明的人生面前眼花繚亂,只有吃過苦的人才會如此珍惜這壹生的波瀾。所以,雖然在這幅精致的畫面中,作者並沒有大力宣泄自己的感情,但人們在觀察《紫藤瀑布》的每壹個細節時,都會不可避免地體會到作者傾註於其中的深沈而愉悅的旋律,這種旋律滲透在《紫藤瀑布》的整個框架中。
直觀地說,紫藤瀑布形象生動,如在眼前,而不流於表面;從情境上看,紫藤瀑布寓意含蓄,意境深遠。但是,當妳讀過《紫藤瀑布》之後,妳會覺得在它的文字之外,還包含著更深更迷人的含義。但反復閱讀紫藤瀑布,不能不意識到以下觀點:美好的事物(紫藤瀑布是壹種象征)是無法阻擋或扼殺的,生命之河必將日復壹日地沖破各種阻礙。
由此,《紫藤瀑布》達到了壹種極高的“無韻”的意境。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鑒賞文庫,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版)
動詞 (verb的縮寫)紫藤瀑布(張梅)賞析
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引起不同的審美感受。女作家宗璞往往更關註丁香、二月蘭、玉簪、芙蓉、紫藤等花卉。他們雖然平凡弱小,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繁華。她常常從這些小生命中發現許多美好的品質,並以此表達自己對美好人性的追求。散文《紫藤瀑布》傳達了這樣壹種追求。
這篇短文是關於作者因再次看到盛開的紫藤而引發的對生活的感悟。文章以紫藤吸引人駐足,讓人眼花繚亂為開頭。盛開的藤花就像壹條燦爛的薰衣草瀑布,色彩錯落有致,在陽光下搖曳,使它仿佛有了生命,給人壹種“流動、歡笑、不斷生長”的感覺。
藤蔓不和方群爭奪勝利。它們在春花雕謝的季節悄然綻放。踏春人無意纏綿,蜂蝶不來訪。然而,他們仍然盛開,享受自己的生活。雖然很安靜,但擁擠的繁華讓人覺得是驕傲豁達,為自己美好的存在而暗喜。
在描繪了藤蔓帶來的強烈的瀑布般的整體印象後,作者的筆觸順著自己的視線,從細節處落下筆墨,描繪出構成神奇瀑布的每壹朵小花。原來,淺色的飛濺已經盛開;流動的紫色瀑布,似乎已經沈澱,只是等待釋放。而每壹朵盛開的花,都像壹葉扁舟,輕盈地漂浮在紫色的江面上。這艘滿帆的船,船艙鼓鼓囊囊,“又像是忍不住爆開的笑容。”——這些小生物捧著什麽樣的仙露甘露,才會有這種神話般的美麗!筆者幾乎覺得有點迷茫,忍不住想挑壹個看看。
但是作者沒有摘花的習慣。在這個猶豫不決的停頓中,她陷入了沈思。這美麗的紫色瀑布不再只是壹道風景,還慢慢地流過作者的內心,讓她從連日來對弟弟生病的焦慮和悲痛中平靜下來。這種盛開的藤蔓幾乎是神奇的,不僅光彩奪目,而且它的香味似乎是淡紫色的,將作者籠罩在平和與喜悅之中。突然,她想起了她的老家。門外曾經有壹株很大的紫藤,它爬得很高,但它的花從來不稀疏。當時因為“花和生活腐敗有什麽必然的關系”,後來連這根稀疏的藤蔓都沒了。這麽多年過去了,葡萄藤終於又開花了,而且是那麽的繁盛茂密。
在這壹點上,文章點出了主題:“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原來,讓紫藤花如此美麗繁盛的仙露甘露,就是“生命之酒”!看到這裏,讀者自然會覺得人如花,時代的洪流總會沖走各種不愉快的過往。只要妳也加快腳步,張開生命的風帆,在這個閃耀的時代揚帆遠航,妳就會重新綻放,妳就會是組成那燦爛瀑布的壹朵浪花,不是嗎?
宗璞的山水散文始終註重對客觀景物的細致真實的描寫。她以女作家特有的細膩和愛體貼入微,品味著風景最積極的內在精神,如這紫藤花飽滿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既燦爛奔放又耐得住寂寞的淳樸自然。同時,她避免主觀渲染和直接說教,而是以客觀、含蓄、冷靜的筆調描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試圖讓讀者自己體會這壹場景的精神和意義。這與宗璞的醇厚自然、註重內斂的個人修養、勇於面對生活是分不開的。
比如在這首《紫藤落》中,如果作者真的摘了壹朵花仔細欣賞,那麽她的註意力就會壹直在這朵花的美麗上;只有當花停下來的時候,作者才能像水壹樣與花交流,這種交流撫慰了作者的抑郁,作者才能把這種美的感受升華為平靜而喜悅的生活的感受。而如果作者直接贊美這朵花的生命力,讀者只會感嘆藤蔓的溫暖和美麗;只有回顧與展望交織,內在精神與外在情態相結合,讀者才會更深刻地理解今天的毛峰經歷了多麽漫長而執著的期待,在珍惜的同時,激發妳擁抱生活的熱情。
這篇文章具有宗璞山水散文的壹貫風格:積極含蓄的主題追求,婉約婉約的情感表達,細膩的景物描寫,簡潔的文字表達。由於文章的寫作處於最初的混亂和重新煥發熱情的時代,這篇優美的散文更具有普遍的時代意義,在當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宗譜的語言特點。
其語言如《明月照雪》,既有中國古典文學的凝練含蓄之美,又有外語的優勢,巧妙地將這幾點融為壹體,在情景營造和意境處理上提煉出壹門絕活。正如老作家孫犁所說:“與黃()、淩()、馮()、謝(冰心)相比,宗璞的語言有了很大的發展。”
……
語言極其流暢、細膩、韻味十足,似乎貫通了中國古典文論中“意境論”的精髓。成功之道是選擇好語言的基調,淡雅和諧,讓讀者的主觀意識積極參與其中,獲得壹種天人合壹的意象之外的情趣。二是語言功底紮實,句式不繁瑣復雜。但簡潔中透露出崇高的內涵,如窗中後院花園,並非壹覽無余,而是給人壹個想象和思考的世界,可謂“話不盡,意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