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送別酒。古人的酒文化氛圍特別濃厚,酒也象征著朋友。在古代,當朋友離開時,他們經常壹起吃飯喝酒。這瓶告別酒是友誼的證明。比如王維的詩裏提到“勸君多酒,平白出陽關”,證明他和朋友關系特別好,祝福他們。時至今日,在壹些地方仍很流行,旅行者上路前喝送別酒也頗有講究。
二是送別詩,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如王倫》。在古代,背詩是他們的口味。很自然地,他們告別了這個悲傷的場合,他們經常把它作為壹個話題來玩。古代送別詩種類繁多,其中送別詩最為流行。與現代不同的是,在古代,離別可能意味著再也見不到對方,所以他們對離開朋友有很多種不舍。為了表示對故人離別的依依不舍和祝福,古詩詞中留下了很多這樣高質量的詩句。
三是折柳樹。“劉”和“劉”諧音。古人常用柳樹來表達對朋友的不舍,表達對家鄉的向往。有人說這個傳統源於《詩經》,“昔我不在,柳暗花明,今我思之,雨雪霏霏”,表現出壹種離別之情。除了諧音,劉還有著強烈的哲學意義和文化傳承意義。當然,楊柳也不壹定有,可以用其他替代品。比如唐代流行的壹種送別習俗,就是采摘花草,比如楊柳,可能不是到處都有,但是花草樹木是現成的。王安石詩中提到“山中古道無柳,桐花寄遠方人。”可見,送行不僅僅是送楊柳,花草是壹種象征。向我的朋友表達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