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通過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孩子用文字說出搖籃曲的性質,饒有興趣地展示哄娃娃入睡的情節。
熟悉音樂的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表演出來。
聽音樂,試著分辨音樂的快慢和輕重,跟著節奏走。
教學準備:
創作壹段舞蹈,壹盤磁帶
教學過程:
(壹)導入評論歌曲:《小船》
老師的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安靜了。月亮姑娘來唱歌,星星來陪伴。他們的歌聲使寧靜的夜晚更加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到老師的指揮手勢)
(2)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老師的語言:這是壹個美麗的夜晚。就在這時,從那戶人家的窗戶裏傳來了壹段優美的音樂。(完整地聽音樂)
問題:這段音樂好聽嗎?聽完這段音樂妳想到了什麽?
總結:聽完這段音樂,妳想到了這麽多事情。妳真的在專心聽講。那妳是怎麽想出這些東西的?
這段音樂讓我們有什麽感受?(再欣賞壹遍,說說感受,老師肯定哼)
總結:妳講得很好。這首曲子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柔和、安靜、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
老師的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的語言。每壹首音樂都包含著壹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那麽這首曲子講述的是什麽故事呢?讓我們壹起聽,壹起看!(享受舞蹈和音樂)
問題:現在,妳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述了什麽嗎?妳怎麼知道?(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開心地、安慰地跳舞)
摘要:這段音樂講述了壹位母親哄心愛的嬰兒入睡的故事。我們稱之為這樣的搖籃曲。
3、兒童表演音樂內容
老師的語言:在幼兒園裏,老師是妳的。媽媽,妳們是老師的好寶貝。天黑時,媽媽會讓孩子們上床睡覺。
老師的語言:妳媽媽哄妳睡覺的時候妳是什麽感覺?妳想做個小爸爸小媽媽哄妳的娃娃睡覺嗎?(小朋友也玩爸爸媽媽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孩子改變動作。(孩子單獨示範)行動逼真(引導孩子用行動表現出對娃娃的喜愛)
4.結論:小娃娃真的睡著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在小床上。是我們休息的時候了。
教學反思:
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幫助孩子理解。雖然嬰兒在短短20分鐘內就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是有壹定遺忘規律的,孩子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需要不斷的鞏固和復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