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美
李清照因著名的“慢聲”而被銘記。那是壹種蕭瑟的美,尤其是“尋尋覓覓、孤獨、悲傷、淒淒慘慘”這句話,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屬品牌,被視為悲傷的化身,對她的解讀是“多麽悲傷的詞”。
其實在李清照寫下這首詞之前,她有太多的快樂。當李清照愛上壹個閨閣少女所能得到的壹切幸福時,她的美麗人生就是再上壹層樓。丈夫趙明誠是個風度翩翩的少年,兩人是文學知己,意氣相投。除了普通文人詩詞琴棋書畫的雅量,他們還有壹個更投緣的職業結合點——金石學研究。蜜糖般的生活滋養了她優雅的魅力和蓬勃的藝術創作。請看兩個詞:
紅蓮藕香,玉在秋日纏綿。誰送雲錦書,詞雁歸來,月滿西樓。花從水漂到水,壹種相思,兩處閑情。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這種情況,只能皺眉,只能介意。(“西梅”)
當妳賣花時,妳可以買壹朵春天的花。淚輕染勻,彩霞露痕。怕郎猜到奴才面不如花面。雲庵斜,弟子教郎比。(《減去木蘭花》)
金人砸了汴京(開封)都城瓊樓的玉園,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土崩瓦解,壹家人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在杜南的第二年,他死於急性病。壹個叫張汝舟的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剛結婚後,張對她百般呵護,但很快就原形畢露了。原來他想占有李清照身邊殘存的文物。李視這些事為生命,《金石錄》至今未編成書。當然不能丟。無奈之下,李清照走上了絕路,魚死網破,張汝州被指欺君之罪,李清照也被下獄。多虧了朋友們的幫助,李在監獄裏呆了九天就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裏留下了沈重的傷疤。女人心中愛的火花永遠熄滅了。這怎麽能不讓她郁悶和擔心呢?
公元1134年,金人再次南侵,棄都而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金華。國運艱難,我憂心忡忡。有人約她去附近的雙溪景區玩,她嘆了口氣,不想去旅遊:
風已止住塵埃,香花已開盡,夜裏梳頭已倦。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據說雙溪泉還是不錯的,也打算做獨木舟。我怕船動不了,我很擔心。(武陵春)
暮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守著壹個孤零零的小院,身邊沒有親人。國事難問,家事不敢再提。只有秋風掃門前黃葉,偶爾有壹兩個老友來訪。她有壹個朋友叫孫,她的小女兒十歲了,非常聰明。有壹天,孩子來玩,李清照對她說,妳要學點東西。我年紀大了,願意教我壹輩子所學的東西。不想孩子脫口而出“有沒有才華不是女人的事。”李清照不禁倒吸壹口涼氣。她感到頭暈,扶著門框以免摔倒。李清照覺得自己好像掉進了壹個四面八方都不相幹的深淵,壹種可怕的孤獨感向她襲來。她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間茫然地走著,唱出了這首《慢聲》,凝聚了她的壹生和痛苦,也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找來找去,又孤獨又難過。乍暖還寒的時候,最難停止呼吸。三杯兩盞酒,怎麽能和它比?太晚了,不能著急。郭艷很難過,但這是壹個老熟人。黃花堆得滿地都是,枯槁殘損,現在沒人能摘了。看著窗外,怎麽能壹個人黑?梧桐更是細雨蒙蒙,黃昏時分,淅淅瀝瀝。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李清照在找什麽?作為壹個女人,她既不能像嶽飛那樣馳騁沙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打官司,更不能像魯、辛那樣在政治上、文學上有壹個可以舉杯相慶、拍欄桿的朋友。她連和他們交往的機會都沒有,只有壹個人。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借助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代表作《金石錄》,在詞學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並不奇怪,也不居功。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天賦不是女人的事”。李燦清照還說了什麽?她不得不獨自咀嚼自己的蒼涼,只有壹種悲哀。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的很多痛徹心扉的東西和情懷都得到了解答,但我們偶爾回望千年前的那場風雨,總能看到站在秋風黃花中的美神。
祭酒造花魂(1)
黃色的花放在綠色的螞蟻瓶子旁邊
深秋,濃濃的夜色,沾染了淡淡的憂傷。夜涼如水,默默走走停停。夜風扯下幾片花瓣卷起窗前的竹簾,灌進屋裏,澆滅了燈火。黑暗中,我捧著壹首詩,不為黑暗突然驚嚇;風揚起了我的長發,刺痛了我的臉頰。無所謂,還是,無所謂。因為那首詩裏的話,已經壹章壹章地開始了,變成了滾燙的鉛水,灌進心裏,瞬間填滿了心裏,沒有痛苦,只有痛苦。
這本書全是書頁,是在秋天的下午。壹個女子,靜靜的坐在案前,沾墨,動了心,隨波逐流,在卷軸旁,偷偷描繪著女子的書。掀開壹頁貼紙,擡起頭來唱,那是她的愛,她的心,她的生活。茶浮月起,蘆舟立,順流而下。書桌,壹瓶酒,壹朵花。
月光靜靜地軟軟地淌下湖面,因秋風而不安。灌入口,冷酒;成悲,無語;伸手壹看,淡淡的清香,細細的影子;放在身邊,綻放芬芳。對,易安,這就是易安。
在湖中央劃船,壹定要照在上面。那樣的女人,她可以站在船頭大口喝酒,而不至於做了女兒而失去了嫵媚和柔美。她不像醉妃焦,大方放縱,是右軍筆下“徘徊於骷髏之外”的典型。她對著月亮的天空微笑,如此燦爛,如此快樂。
我可以看著她笑,不帶感情地笑;我能和她壹起笑,嘴唇都裂了。然而笑著笑著,壹股深深的悲哀瞬間浸透了我,我的臉上掛滿了淚水!
我看得出來,她轉過身的那壹瞬間,眼神裏透露著蒼涼!是的,是壹種發自內心的痛。坐在壹個宗親的寶座上,也許她是驕傲的,至高無上的。然而,她盡管榮華富貴,卻只是壹個普通的女人,渴望壹個珍惜她的丈夫,壹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壹個完美的家,壹個幸福的晚年,無悔的人生歷程。
可惜她沒有得到。不管明成對她是好是壞——無從考證——最後還是不留痕跡地離開了她。所以,她是孤獨的,寂寞的。她的話,她的話,都是血和淚組成的!
夜猶涼,捧瓶飲青蟻,伸手黃花,斜入鬢,淚流滿面。國家,家,愛情都離她而去了,悲傷如何用酒凝結?即使放縱,也不會感到那麽欣慰,眉頭緊鎖,凝結著千年的憂愁。
易安,我多麽想把妳抱在懷裏,抱著我的頭哭,以紀念妳和妳逝去的青春!讓淚水融化成湖水,飄走,然後,把妳芬芳的靈魂刻在我的骨模裏!
秋夜,泛舟回岸,拾級而上,走到房前。她回頭看著我,燦爛地笑了。我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臉,才發現自己的眼淚沾滿了芬芳的臉頰。
詩人嶽明黃花
第壹,東坡明月
浪淘沙
流放皇城,迎風舉燈籠,引黃清倉嘆英雄。以前,在汴河的風景裏行走是很困難的。
成敗無止境,此仇無休無止。誰和妳在壹起是為了豪情?壹場煙雨壹生,飛雪過。
蘇軾貶謫後,我特地為他寫了這首詞。東坡的壹生極其坎坷:愛情的波折,事業的崩塌,政治漩渦的掙紮,滿腹委屈的難唱。
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歷經災難的朋友,他所關心的世界,都期待他能大顯身手,事業興旺,幫助人民。但東坡深知命運不濟,仕途的暗門永遠容不下如此豁達的蘇東坡。
於是,他把名利變成了“竹簽鞋”。他在缺月的夜晚唱出了《不歸之河》,感受到了“人生無處不在,就像洪飛踩在雪泥上”的淡然。他不為“蠅頭小利、虛名”所動,只想“把余生送進大海”。
自知的蘇東坡從容地走出了政治的窄門。雖然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他讓我們看透了壹個大膽、淡泊、豁達、開明的蘇大學者——壹代作家。
自知是東坡的明月,照耀著他,走進了東漸的歷史長河。
二、依安的黃花
南樓嶺
蘇月獨寄舟,唯影隨流,家破人亡,壹地殘酒。酒怎能敵得過夜風病,梧桐雨,壹點憂愁。
獨來樓晚,恨鎖眉,黃花疏,雁聲斷秋,壹溪落花散汀州,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寫給漂泊已久的李清照的。
陌生的女孩,多愁善感,承受著國家滅亡的悲傷,喪親之痛,適應之痛。
在她十六歲嫁到趙家的那壹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壹個生活富足、幸福美滿的好妻子。然而,隨著世界的變遷,脫離了慘烈的戰爭,易安雖然尋找著自己的幸福,卻始終被黑暗的氛圍壓抑著。他在亂世中掙紮,最後迷失了方向。雙溪上的小船承載著青春,卻滿載著悲傷。
於是,易安褪去了憂郁,放棄了手中易腐的黃花,看透了人生的滄桑。雁詞歸來,她勤於研究《石頭記》,在梧桐寒雨之夜,寫下淑玉之詞,重新認識了自己。易安在黑暗中點了壹盞孤燈,蹣跚走過。
自知是易安的黃花,在風中吹拂,誰悲而不傷,誰的悲中含著辛苦與美好。雖然它的顏色不同於世界的顏色,但它總是顯示出奇異的光彩。
壹代詞人李清照
細長的美人燭奴上插著壹對金漆龍鳳和幸福的蠟燭,它的火焰歡快地跳躍著。房間正中掛著兩盞八角薄紗紅宮燈,金色流蘇,將洞房的墻壁映襯成深紅色。夫妻倆靜靜地坐在梳妝臺前,刺繡的紅色蓋頭把她和周圍的壹切隔開,眼前只有壹片神秘的紅色陰霾。新娘名叫李清照,是禮部尚書李的女兒。即將成為妻子,她不禁想起,十八年平靜的閨房生活,令人眼花繚亂地過去了。我還坐在父親膝蓋上的時候,幾百首古詩朗朗上口。我少女時代寫過書,出過詩,更是口若懸河,風流倜儻。她壹天天長大,給她優雅的舉止增添了壹層真誠樸實的書生氣。她從王獻之的字帖上學書,她用鐵筆畫銀鉤寫出漂亮的小字;她酷愛和王維的金碧輝煌和水墨畫兩大畫派,常研究朱,並作了幾幅羽毛畫。她知道旋律,早在童年就學會了彈鋼琴;她爸經常跟她媽感嘆:“我清兒要是個有男人的男人,恐怕連把芹菜摘到鍋裏都沒那麽容易!”現在她將成為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媳婦,年輕大學生趙明誠的妻子。她情不自禁地感覺到了。那是冬天,壹個丫鬟專門送了壹朵梅花,拜了天地,喝了壹杯。她和趙明誠進了洞房。
趙明誠很酷,擅長金石學。在研究經典和歷史的同時,他經常刻意尋找彜族瓷器、書法和繪畫。經過壹年眼花繚亂的婚姻,李清照也對金石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幫助丈夫進行考證和鑒定。夫妻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趙明誠在讀大學,每個月只能請假。雖然身處壹座汴京城,但李清照還是覺得半個月見壹次面也算是壹年壹度的七夕。
那天是上元節,正好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正當趙明誠在書房坐定,丫鬟來報說,有個大學裏的小男孩求見。兒子走進書房,只見他身穿繡花儒巾,湖棉袍,粉底緞靴,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趙明誠連忙坐起來,質問自己的名字。秀才神態瀟灑,壹鞠躬後答道:“我和哥哥壹向是同學。半個月沒見了。為什麽我哥哥這麽健忘?”趙明誠回來了,笑著,壹把抓住女扮男裝的妻子。午飯後,男裝少女李清照跟著趙明誠穿過大街小巷,來到市中心的索國寺。遊過大索國寺,蟄進廚房外的壹家小吃店,趙明誠挑了些街上的人常吃但李清照從沒見過的小吃,讓李清照嘗了壹點,然後買了些小泥人之類的玩物放在流浪藝人的擔子上。出身良好的李清照第壹次走上街頭。自然,她特別新奇和快樂。
歲月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過去了。
不料和李都因得罪權臣蔡京而被罷官,在曲折的政治鬥爭中死去,趙的父親被打敗,心如刀絞。趙明誠和李清照離開汴京,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趙明誠無動於衷,在村裏安頓下來後,便潛心研究石頭書畫。除了溫飽,家裏原本的積蓄幾乎都用來搜古代書畫了。幾年前,趙明誠剛做官的時候,對李清照說:“我寧願簡簡單單的吃壹頓飯,穿壹件衣服,但我寧願做壹個窮人,天下的事我都做。”李清照深刻理解丈夫的興趣所在,把他的愛好比作杜預的《左傳》癮和王維的《字畫》癮。李清照千方百計減少衣食開支,用繡花裙代替珍珠玉。每當她得到壹本罕見的古籍,名畫或丁毅金石學,這對夫婦就會校對,欣賞和簽名。
有時候情侶也會聊詩詞。有壹天,趙明誠說:“我喜歡妳那些‘我開了壹灘鷗來渡蜜月’,‘我起初心情很好’,‘我怕梨花難禁’之類的句子”,好像不是故意的,只是我努力想了想,卻始終沒有想到,想不通。若刻意鑿,則弄巧成拙。”李清照說:“我小時候常聽父親說,‘誠不可寫,工不可作。況且晉人能寫的也不少,從劉煉的《酒賦》到陶淵明的《送別辭》,其詞如肝肺,所以在晉人之上,是真誠的。“正如古人所說,言出必行。樂府詩是並排寫的,講究文字的隨機分布和情景的交融。唱歌或者唱歌能讓人動情。若刻意雕琢,則味同嚼蠟。”
然後又談到了那個朝代的詩人柳永、蘇軾、王安石。李清照認為柳永詞的缺點是:寫浪子和詞多。蘇軾的詞是:只能叫詩,不能叫詞,不能念,不能唱。王安石和曾鞏的詩更難讀。
時光飛逝。在壹個秋風蕭瑟、桂香馥郁的日子裏,趙明誠收到了朋友劉的壹封信跋,請他去泰山壹遊。李清照不能和他壹起去泰山,所以他幫張峰收拾行李,準備食物,為她的丈夫準備壹個告別宴會。席間,李清照在壹條錦帕上為趙明誠寫了壹封告別信。
“紅藕香殘玉長秋。輕解羅尚,獨占藍舟。
誰送雲錦書,詞雁歸來,月滿西樓。
花開花落,流水潺潺。壹種相思,兩處閑情。
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這種情況,只能皺眉,只能介意。"
趙明誠讀到這個詞,就減去了壹半登泰山、遊古跡的念頭。雖然人離家越來越遠,但心卻越來越近。在他們到達泰山之前,他們的心已經在計算他們的歸期了。
趙明誠和李清照結婚二十六年了。在過去的二十六年裏,政局壹直處於急劇的變化和動蕩之中。宋徽宗是壹個有藝術天賦的皇帝。除了信奉道教外,他還擅長讀書、繪畫、音樂、舞蹈,喜歡酒和美女。精神上的奢侈必須以物質上的奢侈為後盾,所以蔡京特地派人收集名花、奇石、美樹,運到京都供他觀賞。運送這些花石樹的舟船稱為“花石班”。“花石崗”經過的地方,民夫雲集,錢谷空無壹人。惠宗還在首都修建了祭祀用的“唐明”,並為九鼎修建了“九成宮”,為遊覽觀光修建了“延福宮”。它極其奢華,激起了當地的起義。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朝南渡。趙成為南宋第壹個皇帝,國號“建言”。
劍顏去世已經三年了。趙明誠被朝廷免去江寧知府。夫妻倆決定坐船留在洪州,壹路上聊著國家的興亡。李清照說:“中國的皇帝,自古英雄多。這麽說吧,我們大宋,這幾年來,誕生了多少忠臣!李剛和李書祥都是文官兼軍務,奉命臨危;宗留下壹人守著,奄奄壹息地喊著過河;以年輕的太學陳東為例。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國難,寫過幾次信,最後被朝廷斬首。單鑫是血性的、英雄的。”趙明誠續道:“古蜀皇帝盼其退位,日夜思鄉,化為哭訓。現在,二帝塵埃落定,中國搖搖欲墜。誰會想念我們風雨飄搖的故國?”
船隊已經進入河州境內,李清照指著壹股從北岸向西流去的水流對趙明誠說:“那就是霸王自殺的烏江!妳剛剛說得很好。希望皇上懷念故國,把它變成訓導,痛哭哀號。就連漫山遍野的杜鵑也成了他的滿血!楚霸王敗於鹿,無臉見江東父老。他寧願死來感謝這個世界。這比那些拋棄世人,茍且偷生,茍且偷生的人道德多了!”說罷,情不自禁地敲打著船的桅桿,大聲吟道:
生是英雄,死是鬼;
還是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
同年,去建康任職的趙明誠死於新任命的太守府。李清照趕到建康,葬在趙明誠營。最後她支持不住,突然病倒了。趙明誠死了,李清照的愛和希望也死了。她是多麽渴望追到墳墓裏的趙明誠,可她還是要活下去。她把憂傷而又心不在焉的目光投在床頭的書卷上,壹個念頭在腦海裏越來越鮮明地升起,把他寫給趙明誠的關於金石文物考證的文章整理出來,因為這些金石文物是夫妻倆二十九年來幸福的源泉。
五年後,李清照帶著夫婦二人僅存的字畫、金石、拓片和趙明誠的部分手稿,走遍天下,先後到了越州、臺州、溫州、衢州,最後到了杭州。
兩年了,最後壹天是上元節。隔壁院子裏傳來笛聲,夾雜著荷花的歌聲和江南水鄉漁民的歌聲。李清照掀開窗簾,走進房間。只見桌上壹個古瓶裏插著幾朵梅花,地上的火盆裏盛滿了炭火。這些讓李清照突然想起30多年前的洞房花燭夜,也是火紅的炭火,芬芳的梅花。隔壁的笛聲停了,有幾個女生有說有笑。李清照來到窗前,向那邊望去。只見三四個十六七歲的少女,頭戴珠飾,頭戴小冠,化著紅妝站在殘雪的院子裏,準備看上元花燈。30多年前,在中州的鼎盛時期,在汴京的大街上,在她們這個年紀,她也換了壹身男裝,和丈夫壹起去觀燈夜遊。李清照驚呆了。李清照轉過身,默默地從書架上取下趙明誠的手稿,放在書案上,深情地撫摸著趙明誠自己抄寫的手稿,閉上眼睛,流下兩行清淚。城市的遠處,隱約傳來鞭炮聲和孩子們的笑聲。夜已經很深了。李清照拿出壹張白紙,反復默念吟誦,寫下:“元宵”。
“斜陽融金,雲見墻,人在何處?染柳煙,吹梅笛,多少春意知,元宵無風雨,和煦氣象,第二回?快來問候寶馬,感謝他的酒友和詩詞。中州風華正茂,閨房多閑情。記得重點三到五。鋪綠冠,撚金雪柳,簇帶爭楚。現在綠了,風大霧大,晚上不敢出門。還不如低頭謝幕,聽人笑。”
秋風颯颯,秋雨綿綿,又是八月。經過幾年的努力,李清照對趙明誠的金石學手稿逐壹進行了校正和抄錄,並做了壹些補充。全文以精玄公開轉錄,全部完成。這天下午,李清照在素綢的封面上親筆寫道:
《金石錄》(30卷)為宋代秘閣所編,作者為了解湖州的趙明誠。
寫完後,叫丫環把酒和菜端上來,文房四寶會準備好,放在院子裏的菊床裏。李清照穿上外套,用鎮紙壓好素紙,拿起酒杯,既往不咎,頓時上升到心頭。她端起三杯酒,潑在地上,道:“明成,我們夫妻經營石頭字畫幾十年了。壹旦被戰爭摧毀,就被土匪摧毀。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以後我會和這些書畫過壹天,妳放心!或許,那些被毀的書畫,妳在黑暗中知道它,珍惜它,不肯讓它留在人間!那樣的話,我會心安理得……”然後她回屋寫了《進士錄後記》,最後寫道
道:
“唉!我做了兩年的魯基,我去蘧瑗辨別是非的時候才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患得患失。
多少!但是,自然是要有所為,要有所聚。人死,人得,人傻!"
寫完這篇後記,已是黃昏,她獨自倚窗,恰見壹群歸雁掠過天際:壹只孤雁,遠遠在後。不壹會兒,又下起了雨,無限的孤獨、悲傷、痛苦和沮喪從我的心裏湧上來。她急忙跑到箱子前面,寫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苦不堪言。乍暖還寒的時候是最難休息的時候。三個玻璃杯和兩杯淡葡萄酒,
怎麽和他打?來晚了很急。郭艷很難過,但這是壹個老熟人。
黃花堆得滿地都是,枯槁殘損。現在誰能挑他們?看著窗外,怎麽能壹個人黑?印度河更加細雨蒙蒙,
到了黃昏,點點滴滴。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李清照死於何時,無從得知。她的代表作是《漱玉詞》,基本屬於婉約派。因為她的人生經歷比顏、秦觀更為艱辛曲折,也因為她的藝術專精和在文學藝術上的種種才華,她的詞有了超越,後期的詞也豪放不羈。她的詩《思念項羽》和《南有王導,北有劉混》。她的詩反映了她憂國憂民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