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胸臆,也稱直接抒情,是作者直接表達對相關人物、事件愛憎態度的壹種抒情方式,不帶任何“附件”。比如《茅屋被秋風吹破》的結尾,“唉,突然看到眼前這房子,光是凍死我壹個人就夠了”,直接表達了詩人願意為了天下窮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高尚的氣節。
含蓄委婉是用優美的旋律、象征、比喻、暗語、典故等手段間接表達的壹種抒情方式,而不是直接說出妳的意思。古詩往往把要表達的感情,要表達的思想放在描寫的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如《黃鶴樓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的結尾“孤帆遠兮碧空盡兮長空唯長江流”,在揚帆、藍天、長江流水的景色中體現了離別之情。
2.風景和情感
風景指的是景物,情感指的是人的感情。出現在詩歌中,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最常見的是情景先行,情從景出,即觸景生情。如杜甫的《外國壹夜》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很多詞抒情似乎已經成為壹種套路,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也有壹些詩是以情景前的感受為基礎的。還有壹些詩,看似把景物描寫得很完整,但實際上景物包含了詩人的感情,“壹切景物文字都是感傷的文字”[《人間詞話》(王國維)]。以上都是風景裏的情感。壹般情況下,有什麽樣的風景,就生出什麽樣的感情,比如開心的風景,傷心的風景。但有的時候,觸景生情,與客觀場景完全相反。這種情況叫異景。在古詩詞中,寫悼亡場景的比較常見,但在寫樂寫悼亡場景的卻不多見。比如杜甫絕句中的“江中鳥過白,山中藍花焚。今春又見,何時是還鄉之年?”。古詩詞中也有用音樂場景描寫悲傷的名句,如“春花秋月何時了?人們對過去了解多少”,“花,和我的窗戶壹樣高,傷害了壹個流浪者的心,因為我從這個高處看到,悲傷無處不在”,“花瓣像眼淚壹樣落下,孤獨的鳥兒唱出他們的悲傷”,“有美好日子的日子是什麽日子?誰會開心?”。
3.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歌的三種表現方式。傅是的直系;這是壹個比喻。興是先說點別的,以引起要唱的詞,用在壹首詩或壹章的開頭。賦、比、興各有特色,相輔相成。說實話,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還不如給。化抽象為形象,勝於繁華。
施堅吾《夜笛詞》曰:“明月未斜明西樓,簫聲亮入主人。卻讓燈下剪衣服的女子誤剪了壹半花,心有靈犀。”是用賦的方式寫的,說的是聽到笛聲的女子想家了,誤把同樣的心剪了花,做了新的面目。還有古詩詞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動人句子,“我揚帆遠航,碧空盡”的含蓄句子,“我要大展宏圖,骨頭枯了”的句子,都是用賦的方式寫出來的。
隱喻在詩歌中被廣泛使用。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化陌生為熟悉;它具有創造優美意境、產生迷人藝術魅力的作用。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賀的《李平詩》,都是用比喻把無形的音樂描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興是以其他事物為詩的出發點,喚起要歌頌的內容。興與詩歌的內容有壹定的聯系。比如《自保篇》第三章前四句“桑葚未倒,其葉可肥。第四章開頭,有兩句“桑葚落了,卻是黃的,已經落了”。前者既暗示了女主角的美麗,也暗示了女主角的癡情;後面的桑葉由淡綠色變成了黃色,既暗示了女主角不再年輕,也暗示了“壹個讀書人要盡心盡力,德行二三。“興往往具有控制下面、概括提綱的作用。
需要註意的是,bi和xing經常壹起使用。比喻手法的運用可以增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歌的魅力和形象感染力。
2.關於古詩詞的寫作技巧和大意以及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解法1。欣賞詩中的關鍵詞。
解法解析:古人在詩詞中講究煉字,就是要求品味這些煉字的妙處。回答問題時,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而要放在壹個句子裏,用全詩的意境和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2)展開聯想,將單詞放入原句中,描述場景。
第二,欣賞詩中的重要句子
命題變體:這首詩最具表現力。試著簡單分析壹下。
解法分析:先解釋這首詩的字面意思,再通過演繹語言特點或思想感情來具體分析。
第三,欣賞詩歌的寫作技巧
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技法)。
解法解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來表達感情的壹種方法。要準確回答問題,必須熟悉壹些常用的表達技巧。
表現手段可分為三類:修辭(比喻、誇張、擬人、通感等。)、表達(抒情、議論、描寫等。),以及藝術技巧(以物表意,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什麽手法。
第四,欣賞詩歌的意境
(2)總結景物所營造的氣氛的特點。壹般可以用兩個雙音節詞,如孤獨寒冷、寧靜美好、蒼勁壯闊、蕭瑟蒼涼等。,並應註意準確反映景物的特色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空洞,要具體回答。
第五,欣賞詩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此題型要品味全詩所表達的情感或壹首詩的意義(特殊意義、深層意義,如語境意義、意境意義)。
可以用來回答問題的詞壹般有:壯誌未酬,報國無門,閨怨,思鄉,忠君愛國。
回答步驟:(1)用壹兩個詞準確指出思想感情。
(2)用詩中的相關句子分析作者的感受。
第六,欣賞詩歌的語言特色。
問題變式:請分析壹下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解法解析:這類題型不需要揣摩個別詞語的巧妙運用,而是要品味整首詩所表現出的語言風格或壹首詩的意義(特殊意義、深層意義,如語境意義、意境意義)。
可以用來回答問題的詞語壹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陰郁失意、華麗華麗、通俗易懂、口語化、委婉含蓄、豪放不羈、風格婉約、簡潔生動...回答步驟:(1)用壹兩個詞準確指出語言特點。
(2)用詩中的相關句子分析這壹特點。
或者(1)結合全詩分析壹首詩的表達技巧和表達效果。
總之,如果能熟悉這些命題方法,了解各種答題技巧,仔細閱讀題意,根據試題要求扣住原詩,抓住要點組織語言,就能大大避免失分。
3.詩歌創作的技巧。詩歌的技巧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走得越遠,越會發現難以突破。壹旦妳覺得自己進步了,就覺得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 ~ ` `` `。
就妳的問題,我簡單說壹下:
圖片:
詩歌中的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觀意與客觀象的體現。壹首詩很少是單壹的意象,而是壹系列意象的組合,其多重組合就像電影中的蒙太奇。所謂蒙太奇,是指“把壹系列畫面並置在壹起,形成壹個在任何畫面上都看不到的抽象概念。”詩歌中意象的疊加是最常見的意象組合方式。它是壹個意象在另壹個意象上的投射,或者是多個意象的滲透和融合。正如壹位外國詩歌理論家所說,“兩個視覺意象形成壹個視覺和弦,它們的組合隱含著壹個全新的意象。
詩歌分支,句子排列:
詩句的排線起了很大的作用:新詩對古詩沒有固定的音樂規律,引入西方分支,加強節奏感和旋律感,達到音樂效果。
1分支長,密,參差不齊按詩意。詩歌線條遵循詩歌的內在規律——情感節奏,其形態是直觀展示內心情感的結構形式。惠特曼表達了他在建國之際的豪放、自由、浪漫情懷。他的詩很長,就像新大陸邊界的遼闊。馬雅可夫斯基表現了十月革命的劇變,他的線條呈階梯狀,起伏不平。
2.省略和跳躍在詩行中的使用是任意的,並產生新的結構意義。如上下線並置產生新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分支3將視覺音程轉化為聽覺音程來表現節奏。這就是閱讀中產生的效果。在壹起讀書,體現不出節奏。
4枝吸引審美註意,使人以詩意的心理去欣賞。
但是也有要求:
1註重線條的有機結合。關鍵是要跨行——壹句話占兩行以上。這是為了讓人停下來,專心欣賞下壹句臺詞——強調最有價值、最輝煌的語言。
2分支是發展變化的,應該是原創。如傳統的情感模式,轉化為象形模式和認識模式。
分支3更註重詩歌的視覺效果,從“聽覺藝術”到“視覺藝術”。這是因為新詩固有的復雜性和多層性,很難通過朗誦直接表達出來,只有文字的排列才能保持詩意。Kale(美)認為,壹段文字是不是詩,不壹定取決於語言本身,而取決於文字的排列方式,即視覺形式。
詩歌中要註意生活的陌生化和還原;
詩歌雖然是語言藝術,但不同於日常語言。日常語言是壹種實用語言。壹直在用,所以有自動化的性質。它的無處不在讓人們的感覺變得遲鈍,我們的感覺也經常麻痹。詩歌語言就不壹樣了。為了給讀者新鮮感,往往以壹種非正常的方式出現,即把熟悉的、實用的語言屏蔽、變形、扭曲,使原本熟悉的變得陌生,需要重新審視。就是俄羅斯文學理論家克拉夫斯基所提倡的“陌生化”,也可以稱之為“變態”。他說,“藝術的目的是讓人感受事物,而不是已知的事物。藝術技巧就是使物體變得奇特,使變形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短,因為感覺過程是壹種審美目的,必須延長。”
就是第壹句話,詩的技巧,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學習詩歌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如果妳對詩歌感興趣,想了解更多,有詳細的資料。包括:
詩的比例與意象的疊加,詩中的定則,詩的表現與表現詩的形式,形式主義歌曲中的形式感與意、意、意的追求。詩歌中的音義對應著音樂和詩歌之間的橋梁。生活詩歌悖論的陌生化與還原:通感、荒誕、黑色幽默~ ~ ~ ~ ~ ~ ~ ``。
都比較冗長,但是如果妳有耐心把這些資料都看完,相信對妳的詩歌創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網站:/baji ter/blog/category/% ca % B2 % C3 % B4 % B6 % BC % D3 % d0
4.詩歌創作中絕對實用的技巧我先不說什麽技巧。
我先提個建議。我用最簡單的話讓妳明白整個故事。
其實妳的要求很好。可以從最簡單的散文詩開始,不會覺得很麻煩。
我也是半個作家。讓我告訴妳壹些事情。
為了技巧而寫文章,只會讓妳的感情變得幹巴巴的,空洞無物。技巧不是唯壹的東西。只要妳能寫下妳的真實感受,我想妳會為妳的感受感到欣慰和感動。而不是因為我會用這些技巧而笑,而且用得很成功。那麽如果妳的意見是後者,恕我直言,我會笑。不要為了形式而忽略內容。高三哲學常識說:內容和形式要統壹。我想妳知道這個。也就是說要在內容充分真實的情況下,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技術上的渲染。妳看席慕蓉的《壹棵開花的樹》全詩,簡單明了,但是它所包含的情感能被形式掩蓋嗎?我不會。
原詩
怎麽樣,讓妳見見我
在這最美的時刻。
為了這個——我已經在佛前求了五百年了。
求佛讓我們有了壹段塵封的感情。
所以佛陀把我變成了壹棵樹,
成長在妳必經之路。
陽光下,花兒小心翼翼地綻放,
朵朵是我前世的希望!
當妳走近時,請仔細聽。
顫抖的樹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當妳最終忽略它的時候,
它在妳身後掉了壹地。
朋友們!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枯萎的心。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口水話”,但是因為這個內容的豐滿,所以這個“口水話”才那麽感性。所以形式和技巧只是輔助,內容才是感人的亮點。註意這裏面的推演和句子提煉,這裏面壹個字都不能少。無法表達那種如癡如醉的情感。仔細琢磨每壹部名著,妳壹定會有所收獲。
但是沒有形式和技巧是不可能的。要寫好壹篇文字,內容和形式都要,技巧也是其中的壹部分,缺壹不可。練壹些技巧,還可以寫壹些片段進行專項訓練。這不會壹蹴而就,不要急躁,戒驕戒躁。慢慢來,欲速則不達。
網站上有很多寫作技巧。其實他的名著裏有多少技巧是那些文學大師用的,用得好的?可以去網站找壹些技巧,還有怎麽講解版面,自己慢慢練。但是我推薦妳先關註內容,謝謝妳的小散文詩。或者壹首詩,就幾個字。我的博客裏有壹些詩,妳可以去看看。。cn/xuyanzx .
不多說了,難得有妳這麽好學的。50分的獎勵對我沒用,但我能看出妳的心。別擔心,慢慢來。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提問。我會幫助妳的。
我再修改壹下我的回答:
我來說說我走上這條路的過程。
從小喜歡寫字,喜歡搬家,但都是那麽簡單。直到上了高中才寫了壹篇完整的文章。作文從來沒有超過250字,而且壹直是作文主題不允許的詩體,所以初中作文幾乎都在20分以下。為了順利完成某件事,卻靠著自己的力量,勉強拼湊起來,寫出來的作品只配當廢紙扔進垃圾桶。我得了20分以下不是因為我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我違反了作文規則。我不喜歡背古詩和名句。那些經典的東西自然會刻在我的腦海裏。那些我覺得不夠經典的詩詞我都記不住,以至於我在填古詩詞上下句的時候,經常當場自己寫作文,然後接下壹句或者最後壹句比較工整的。我也不喜歡看文章。我喜歡選壹些短文來讀,去感受,去感受那種深情的,澎湃的,血性的驕傲。送妳壹句“真水無香”。可以去百度百科看看是什麽意思。我推薦另壹本書,克裏希那穆提的《愛的覺醒》。也許妳看不懂這本書,但我覺得這本書不需要我們看懂,也根本沒人看得懂。希望他說的每壹句話,妳都能感受到,感受到。我們不是在做學術研究,雖然我在研究這本書。自從2001拿到這本書,到現在2010,我已經九年沒學完這本書了。據估計,這項研究將於今年年底完成。也許妳看了會覺得這和寫作無關。但是我想告訴妳,寫作不是拼單詞,不是體現妳的詞匯量和技能。而是妳的綜合素質。這是壹本關於心靈哲學的書。有很好的體驗和感受。我相信妳能做到。
要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和個人素養。即使不能出彩,也可以提高個人修養。個人修養在這個社會很重要。也許妳的握手是錯的,這會毀了原本順理成章的生意。
反正我就說到這裏了,希望妳能理解。如果不明白,可以在博客上留言提問。我會認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