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李白(701二月28-762),字太白,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建南省綿州(巴西縣)昌隆縣(712年改名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青蓮鄉),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縣季承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恪,有二子(伯欽,自然),壹女(平陽)。詩存世1000余首,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裏登天目山》《江》《李太白紀》等傳世之作。762年卒於安徽當塗,享年61。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701-762),字太白,又名“謫仙”,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瑰麗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的山山水水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奔放,清麗清新,充滿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壹,被何稱為“詩仙”,其詩作多以描寫山水、抒發內心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震風雨,詩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充滿自我表現和主觀抒情,感情的表達有壓倒壹切的氣勢。他和杜甫被稱為“杜麗”(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杜麗”)。
詩歌是漢語中壹種獨特的文體,有著特殊的格式和節奏。詩歌按節奏可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歌節奏的角度來劃分的。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田園詩、懷舊詩(史詩)、悼念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典詩詞包括《詩經》、《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等。現代詩壹般是絕句、格律詩、排比詩(長律)。
文學形式/風格/流派
古體詩:古體詩也叫古風,是按照古體詩的做法寫出來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歌的字數來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四個字是四個字,五個字是五個字,七個字是七個字。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所以通常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五言古詩簡稱五古詩;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詩;同時使用三、五、七個字的,壹般認為是七古。
近體詩:絕句:四句1、2、4句,最後壹個字押韻,壹句五個字叫“五絕句”,七個字叫“七絕句”。
押韻:8句,4連2、4、6、8句,最後壹個字押韻,壹句五個字叫“五律”,七個字叫“七律”。
(對聯和頸聯的對仗)
詞:別名:長短句、詩詞歌賦。
作文:題詞名稱和標題
分類:小令(58字以下)、中文詞(59-90字)、長詞(91字以上)。
風格:婉約奔放。
音樂:作曲:宮調、曲牌、標題。
文言體
從文學風格上看,古代七朝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而唱腔的典型風格是飄逸、華美。文章的體例辨析序言認為,“七言古詩貴在豪放句和古風”,“抒情久而說曲”和“行書”體例不同。《古詩七首》上也說:“古詩因文體而尷尬,其體系於旋律,但其行有短有長,錯綜無系統,故能使人深思。李和杜之才,不僅在古詩裏,而且在歌裏。”除了七古七法之外,七言歌行因風格不同而視為壹體。《趙薇展顏》說“七言妙、簡、拙、瑣、曲、硬、輕,缺壹不可。總歸結為說“老了”,說“無論什麽時候唱歌,都要老老實實,不要警察。”男人”的意思是情話搖曳,流動;警察”意味著威嚴的正義和老練的語言。這些評論都揭示了七言古詩與七言歌在審美風格上的差異。雖然在具體的詩歌創作中,曾經壹度流行寫七古體的詩句和七古體的詩句,但從整體上不難看出兩者的區別。比如杜甫的《詔審韓劄記》,魯同的《月蝕詩》,韓愈的《衡山壹寺別我》題此詩於門樓,李商隱的《韓貝》只能是七言古詩;然而,王維的《桃源星》、李白的《天目山夢裏登高》、白居易的《長恨歌》、韋莊的《福琴吟》只能是七言律詩。
表達的技巧
古詩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最早流行於中國,至今經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方式是“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壹為風,二為賦,三為比,四為榮,五為雅,六為賦。”
其間有壹句絕句叫:“三燈日月星辰,四詩淡雅。”
六義中,“體、雅、贊”是指《詩經》中的詩的類型,“賦、比、興”是詩中的表現。
傅:是壹種直接表達事物的方式。宋代學者朱在《詩傳註》中說:“贈者必說之真。”比如《詩經》中的《葛覃》和《蛞蝓》就用了這種手法。
鮑比:這是壹種比喻的方式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思想和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而畢葉是什麽?用附件蓋東西,威脅要把東西割掉。”朱說:“如果妳比較,妳可以比較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比如《詩經》的書,比如《貓》、《說書》,就是這麽寫的。
邢:是壹種托物興味的手法,就是用事物的開頭來達到描寫事物、抒發思想感情的地步,唐代孔在《毛詩正義》中說:“得道者興。就拿比喻來說,自己起個心,那些在詩詞散文中引用植物鳥獸來看意思的,都是快樂的。”朱更明確地指出:“如果妳感興趣,妳應該先說點別的,以引起妳正在念誦的詞。”比如《詩經》中的關雎、就是“興”的表現。
這三種表現方法壹直流傳下來,經常綜合運用,相輔相成,對歷代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詩歌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從古至今都在不斷地發展和創造,其運用也是靈活的,誇張的,重復的,重疊的,跳躍的等等。,很難描述。但是,所有的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力不僅是詩歌的壹大特色,也是詩歌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在詩歌中,還有壹種重要的表現手法,就是象征。象征只是簡單地表示“象征意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是靈魂的直接形象,應該引起重視。從現代的觀點來看,詩歌中意象的創造主要有三種方式:
1.比較壹下。劉勰在《文心雕龍》壹書中說:比喻是“或聲喻、或形喻、或心喻、或喻。”在我們之前列舉的詩歌中有很多例子。還有壹種比較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用物擬人或者用人擬人。前者就像徐誌摩的《告別劍橋》: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揮手,/向西邊天空的雲告別。/河邊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浪中美麗的影子,/在我心中蕩漾。把“雲”和“金柳”當人看。人們模仿事物,例如,愛情的《因為風》:...我的心靈/像妳窗前的燭光壹樣明亮/略帶曖昧/不可避免/因為風/...用我壹生的愛/點亮壹盞燈/我是壹團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把“我的心”比作燭光,把我比作壹盞燈。當然,歸根結底,本質還是“擬人化”。
2.誇張。就是把要描述的東西放大,就像電影裏的“大寫”和“特寫”鏡頭壹樣,來引起讀者的註意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如王倫》(《贈王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提到“深千尺”和“三千尺”,雖非實情,但他塑造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僅可以接受。但是,這種誇張壹定要有藝術性和美感,不能太荒誕,不能太真實,也不能太庸俗。比如有壹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壹袋棉花包著/卡車頭歪著/歪著,三尺高/像高射炮。”看完讓人覺得不真實,無法產生美好的感覺。
3.轉喻。就是拿這個東西代替那個東西。類似於類比,但又不壹樣。區別在於:類比壹般比較,比較的是具體可見的;而轉喻壹方面是具體的,壹方面是抽象的,它彌合了具體與抽象之間的鴻溝,使詩歌的形象更加生動突出,引起讀者的聯想。這就是艾青說的“給思想插上翅膀,給感情穿上衣服,給聲音塗上色彩,讓逝去的都凝固。”
塑造詩歌的形象,不僅要用透視所取的素材來描繪畫面,還要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來多方面體現形象,做到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著毛驢,唱的是“池邊鳥駐樹,和尚推月下門”,但他也想到“和尚敲月下門”可以用。到底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於是用手做了個商議。沒想到,驢擋住了壹個大官的路。這個人就是韓愈,壹位偉大的作家。當侍衛把賈導牽上馬時,賈如實相告。韓猶豫了很久,說還是敲門的好。因為有“敲”的聲音,所以在山中月夜有壹兩聲敲門聲,讓現場“活”起來,讓環境更加寂靜。楓橋旁的“烏梯”和“鐘”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裏的音樂描寫,“像是把大大小小的珍珠灌進壹盤玉裏”那壹段,非常生動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歌》:“還有那礁石/外有倔強的傾聽/風、雨、浪/幽幽/晨曦/靈泉寺的晨鐘/宛如噴湧的泉水/遠處的回應/隱隱的敲落/幾顆稀疏的星/公雞的啼叫/仿佛飄洋過海/雞鳴朝霞/似潮水。這首詩也寫得很好。因此,如果我們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技巧,將為詩歌創作開辟更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喻、誇張還是借代,都取決於詩人對客觀事物的敏銳觀察,自己的感受,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說,無論浪漫還是現實,都不是沒有想象力(幻想)的詩人。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想象力豐富,詩風瑰麗,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過“妳是什麽時候突然看到眼前這房子的?”(《茅屋被秋風吹破》)和“她雲發香帶霧,她玉肩月寒。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再次躺在屏幕上,看著這明亮的光,不再流淚?. "(《月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