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指導小學生閱讀“經典詩詞”

如何指導小學生閱讀“經典詩詞”

首先,從繪畫展開

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用多媒體展示,也可以學生自己做,讓學生在背誦的時候,腦子裏有畫面作為支撐,不僅讓他們背得快,還讓他們背得有意義。從最簡單的詩“鵝,鵝,鵝,去想向天歌”。白發浮綠水,紅掌清浪。我將引導學生通過繪畫來理解這首詩。我收集了壹些江南美景的圖片,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感嘆下,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為什麽念念不忘江南,從而讀出對江南的贊美。送別詩我讓學生講故事,講離別朋友時的感受,從而體會朋友間離別的感受...古詩詞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古人的情懷和情懷,都包含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裏,意味悠長。只有貼近我們內心的詩才是永恒的名句,只有與自己的生活相比較,才能更好地理解詩。

第二,用故事來引導

古詩詞語言簡練,有些詩詞本身就是故事。例如,李世豪寫了這樣壹個故事,石昊村的官員在晚上抓年輕男子,甚至連老婦人也不放過。再比如《七步詩》,曹丕在曹操死後做了皇帝,壹直對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懷恨在心。有壹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寫壹首詩,不寫就大法處死,但曹植沒等他話音落下,就答說了六首。類似的詩歌還有《送元二十安Xi》、《遺言》等。根據小學生愛講故事的特點,在朗讀之前,先把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理解詩歌的主旨,詩歌中的句子不再是孤立的單詞組成。

第三,歌唱中的表演

詩詞歌賦是中國古代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之壹。就藝術的起源而言,詩與音樂是壹體的,或者說詩、舞、樂是三位壹體的。《禮樂》所謂“詩言誌,唱其聲,舞其容”,《毛詩序》中說“情動於中,以言為形,故不足以言,故足以慨嘆,故足以吟,故不足以唱,故不足以手舞足蹈”,都是關於“的。

現在很多兒歌作曲家意識到古詩詞是兒歌的歌詞資源,就把古詩詞放到曲調上,方便孩子演唱。我認為,在教學中適當的引入,對於減輕學生背古詩的負擔,實現寓教於樂是有效的。像谷建芬老師作曲的《鵝賦》、《春曉》,曲調優美、明快、活潑,曲調與詩的內容和意境相吻合。學生背古詩詞,也受到詩詞音樂的熏陶。所以,這是壹個很好的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特別喜歡聽流行歌曲,如周傑倫、林俊傑、王力宏、吳克群等。,但當問及他們崇拜的原因時,他們含糊不清。為了和他們交流,讓教育更有針對性,我選了壹些他們業余時間喜歡聽的歌,發現真的很值得研究和品鑒。周傑倫的作品裏總有壹種很深的古典情結。幾乎每張專輯都有壹首中國風的歌。比如《直答》裏的故地重遊,是壹種淡淡的傷感;在《發如雪》中,往事塵埃,後人嘆息不休;在千裏之外,生死難忘;在青花瓷中,美麗的青瓷伴隨著古箏的演奏,清脆的牙齒,琵琶的潺潺和二胡纏綿了很多傳統。

即使是沒有配樂的古詩詞,學生也可以跟著詩的節奏擊掌背誦,讓學生把詩當成兒歌,有時課間遊戲時還能聽到他們的朗讀。

四。介紹引用活動

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背誦,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壹定的展示平臺。平時,我會隔壹段時間舉辦壹些“朗誦比賽”和“朗讀比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所學的東西,獎勵表現好的人。黑板報也是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可以把自己背誦古詩詞、文章的方法寫下來,發表在黑板報上,供大家閱讀欣賞。

五、家校合作,雙方監督

學生的成長有賴於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我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老師和家長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兒童啟蒙書籍,看不懂也不理解課文內容。我請有能力的家長每周抽出壹些時間來帶領或陪伴孩子。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理解詩歌的真諦,受到經典的熏陶。學生大了以後,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閱讀進度、閱讀量和讀書筆記,及時鞏固孩子的閱讀成績。

六、師生* * *同學習* * *同成長

在平時的經典積累中,我不僅教孩子朗讀,還會抽時間讀經典古詩詞,有時還會背誦,和學生比賽。因為我的參與,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閱讀經典增加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文學鑒賞能力。只有多讀多積累,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古詩詞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