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詩品》是壹部文學批評作品,它本身也是壹部批評性的文學作品——壹組優美的四言詩,用各種意象對比不同的詩風,頗為引人入勝,在詩歌批評中確立了壹個特殊的體裁。?
司空圖總結的二十四詩風是:?
粗而稀的纖維沈積
高權,優雅,強壯,健康?
美麗自然,含蓄奔放。
精神細致,荒野陌生?
用悲傷來形容。
超自然的,優雅的,曠達的流動
由於《二十四詩品》用詞空泛,立意深遠,古今學者對其主題的理解不壹,訴訟不壹。評論者要麽將其視為創作理論,要麽視為風格研究,要麽視為鑒賞理論。但很難窮盡作者的心思。有些人甚至認為“或者他們無法理解。”其實,如果超越壹般的文學理論,從更高的美學角度去審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桑塔亞那說:最偉大的詩人都是有哲理的。詩歌和哲學壹樣,是人類感知世界的最高形式。偉大的詩歌和哲學壹樣,是對宇宙間最深層關系的把握。正如莊周可以是壹個詩歌哲學家壹樣,司空圖也可以是壹個有思想的詩人。在《二十四詩品》中,他借助玄學的理論範疇,將自己的審美經驗融為壹體。第壹,身體路徑。司空圖崇尚老莊,老莊認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是道。因此,司空圖認為詩歌的意境必須表現這個宇宙的本體和生命。他在《二十四詩品》中反復強調了這壹點。如“真身充盈”、“歸虛”(豪放)、“借月歸真”(洗煉)、“飲真如壯”(健碩),以及“條條大路通未來”(美好)、“有真宰,沈浮與之”(含蓄)。這裏的道、真、真、宰都是指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沒有把握,壹切都是不可能的。第二,主靜。詩人應該是人文的,就像老莊說的,主體必須保持壹種虛靜的狀態。“蘇軾默,妙機微”(《稀釋》),“虛?NB025?而神之素,則被封”(高古)、“體之素純,月之真”(洗練),都強調詩人必須超越世俗的欲望、偏見、幹擾和束縛,使自己的心靈處於壹種空靈寧靜的狀態,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古怪的人拿走了真理,處理了蓮花。泛其他浩劫,卻是空。”(《高古》)?
“妳雨後空山,去摘蘋果。薄言情意,悠悠韻。”(自然)?
“慧少爺,許使顏色。風葉無邊。”(優雅)?
道的豐富和心靈的自由將詩學置於壹個宏大的宇宙生命結構中,從而揭示了深刻的美學意蘊。“詩以‘雄渾’為首,以‘行雲流水’為末,有窺地之意。”阿清詩人孫連奎的判斷是把握《詩品》主題和意圖的關鍵。?
審美意蘊
雖然歷代學者對《二十四詩品》的內容從整體詩風、個體欣賞角度,以及具體的藝術創作結構、語言、技法等方面進行了解讀,達到了非常深入的程度,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指出該書的核心要義。該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在於它區分了不同類型的詩歌意境,更重要的是它對詩歌意境的審美本質的闡述。司空圖以“比物以象,見證道之存在”的思維方式,統壹了哲學家對生命的身體認識、詩人對詩歌的理解和評論者對詩歌的省會理解三種心理活動,超越經驗世界進入現實,達到了天人合壹的境界。?
司空圖的詩學理論主要強調“思與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意”、“味外之意”。?
所謂“思想與環境的結合”,就是詩人審美過程中主體與客體的統壹,理性與感性的統壹,靈感與意象的融合。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超越具體有形的描寫,具有暗示性和想象性的藝術意境。所謂“意在韻外”和“意在味外”,是詩歌直接呈現的優雅和韻味,是味趣之外的另壹種意義和更多的意義。他是這種審美理想的直接體現,《二十四詩品》每壹首都精致深刻,充滿了意象、思辨和哲理。是有無互存、虛實對比、主客和諧、詩意和諧的全息影像。它所開辟的可能性極其豐富,有“象外之象”、“韻外之意”、“味外之意”。?
孫少康先生曾在《論司空圖的詩》壹文中作過精彩的闡釋,選了幾篇來品味壹下。
先驗構思:?
鬼神之靈不過是土匪的機器。如白雲,清風,歸來。如果妳去很遠的地方旅行,妳將不得不面對它。壹點道家精神,終究是要違背習俗的。山高樹高,青苔明。越想越覺得它的聲音越細。?
從老莊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來看,道與俗是對立的。道家指的是他們理想的超現實的哲學境界,而俗則是現實的生活社會。思想超脫了現實,脫離了世俗的汙垢,才能隨著清風白雲回歸純凈的空間。山與樹之間,青苔與明光之間,理念之外的人,住在同壹個地方,背出清晰的詩句,妙不可言。?
“豪放”:守匪禁,吞野。從道歸氣,容易氣瘋。天空風雨交加,海山灰蒙蒙。真正的實力滿滿,壹切都在身邊。前呼三陳,而後引鳳凰。蕭策六敖,卓足扶桑。
這種豪爽不是人類英雄的豪爽,而是“天地與我共存,萬物與我為壹”,宇宙是死是活的“畸形人”和“真人”的真實表達。這種豪放的精神來源於自然之道,是“元氣滿滿”的表現,這種豪放的人就像古射山中的神仙。“他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降龍,遊四海。”?
《二十四詩品》以如此精致簡潔的文字,構建了壹個瑰麗的詩性宇宙,展現了壹個被廣泛贊譽的藝術時空。是壹部關於詩歌尤其是詩歌的理論,是壹部全周關註度極高的哲學藝術作品。?
[編輯本段]作品的影響
《二十四詩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歷代各種書籍都有收錄。與此同時,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標榜“精神”和“神韻”的兩大流派都在尋找自己的理論依據。現代學者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美學,都把《二十四詩品》作為意境闡釋的典範。?
不僅如此,《二十四詩品》還流傳到國外,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在西方,最早翻譯和討論這本書的是英國漢學家翟立斯的《中國文學史》(紐約,1901)。此後,克蘭默·賓在《傑德·薩帕:中國詩選》(倫敦,1909)中作了更詳盡的闡述,稱它“引導我們走向壹種特殊的境界。.....把我的心靈投入精神世界的無限自由。”自此,《二十四詩品》在西方的翻譯和研究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註。蘇聯漢學家阿列克舍耶夫於1946年發表碩士論文《壹首關於中國詩人的長詩:司空圖詩歌的翻譯與研究》,使《二十四詩品》成為蘇聯漢學研究的熱點。日本學者在《二十四詩品》研究方面也做了出色的工作,如《二十四詩品例》和《詩詳釋》。?
從某種意義上說,《二十四詩品》不是壹部普通的詩論作品,而是壹條鏈接古典美學與現代文藝的美麗通道,是科技文明時代激活詩歌與思維的能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