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完全詩意的信仰

完全詩意的信仰

四月。

南京突降暴雨降溫。

我站在早高峰的地鐵上,靠著玻璃,手裏拿著林的《妳是人間四月天》,看著《悼念誌摩》這篇文章,眼淚不停地往下掉,故意低下頭,用頭發遮住臉,生怕別人看到我的尷尬。

我過去不讀林和徐誌摩,正如我不讀張愛玲壹樣。

我不得不承認,我被世俗的眼光纏住了,我不喜歡林和徐誌摩那段混亂的戀情,也不喜歡張愛玲的葬禮。但直到去年年初,壹個曾經的朋友送了我壹本林的書,非要我讀,才覺得有必要親自讀,讀完了才有資格評論,跟風真的不太明智。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壹篇誹謗林的文章,並通過壹個已經被證實是不準確的事件來指責她。我當時雖然不是很喜歡林,但也很反感這種捉摸不透、偏頗的標題黨。作者那麽恨她,卻沒有在動筆之前把自己的身世全部了解清楚。這簡直是打她的臉。

所以在讀了林的大部分書和傳記後,我想寫壹寫她,但今天我被這篇《悼念誌摩》感動了,情不自禁地寫了起來。

所以,我不想說太多。我只想談談這篇小文章給我的感受,不是關於林或徐誌摩,而是關於林和林在這本書裏寫的徐誌摩。

我被林講的壹個故事感動了:

林寫的“‘完全詩意的信仰’,我在這裏要哭了!”是的,當我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我開始哭了。

我想起在媽媽的枕邊書裏,有壹本徐誌摩的詩集。書的空白頁上好像有媽媽留下的壹些筆記,那本書上寫著媽媽漂亮的字體,看起來很有味道。父親評價徐誌摩這樣的人,比如我媽和我,會不屑地說“文人都是瘋子”。

我是在“文人都是精神錯亂”這句話中長大的,伴隨著“思想端正”、“關註國事時事”、“作為壹名黨員,給妳哥做個榜樣”。但是,我還是像個混蛋壹樣吊兒郎當長大,像個神經病壹樣在我的精神世界裏狂妄自大,然後我用了壹句“楊德安,我知道,妳把希望寄托在。

但我爸不是特例,不理解總是無處不在。很多感覺只能化為文字和自己對話,很多做法只有自己才能理解,比如下午壹杯暖茶的霧氣帶來的快樂,比如我在巷子裏騎自行車的執念,比如每天早上對地鐵前的那棵樹說早安,每天下班後對另壹棵樹說再見。它們隱秘而寬廣,精細而細致地鋪展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給我力量,給我孤獨,幫我擺脫孤獨,陪我承受孤獨。

我壹直以為自己沒有信仰,但此時此刻,在“完全詩意的信仰”這幾個字面前,我覺得自己仿佛找到了壹個組織,感動又欣喜,這給了我所有說不出的孤獨壹個借口。有些朋友說我像林。我知道他們所談論的只是我像林的那顆星星點點,而我很幸運地挑到了這顆星星點點。林知道徐誌摩,所以她能寫出徐誌摩的《感動》。

所有這些,在我父親的眼裏,甚至在世人的眼裏,都是精神錯亂,但在我的眼裏,卻是出奇的可愛。這種經歷世事後依然純真的天真,就像孟子說的“壹個成年人不會失去童心”。這是最難得的童心,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嬰兒之心。

我很喜歡看林談論徐誌摩。別人都在說他的詩,她就是不說。她只說他的氣質,他的性格,他的大度,他的不幸。她只說他的趣事和幾句蠢話。她說他喜歡科學,喜歡宇宙和星系,甚至翻譯了相對論。她說他喜歡戲劇音樂,總是著迷。她說他喜歡色彩但不會畫畫,但他寫了壹幅天真可愛的“描述性水彩畫”。

林真的認識他,詩背後的詩人是活著的。只有這樣真正純粹有趣的人,才能撐起無邊的詩意。

這也是我在看了很多書之後,更喜歡看作者簡介和傳記的原因。就像詩歌不是徐誌摩的全部,他對科學也感興趣,散文也不是席慕容的全部。她最擅長的其實是畫畫。穆欣說,“當文學出現時,繪畫也隨之而來”。他們的故事更讓我感動。我在這些文學大師的生活中尋找了壹點我行為的影子,為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自信,為我的靈魂拾了壹點光。認識了這些真實的靈魂,才有可能在文字的叢林中看到作者的隱喻,才有可能看到那些或明或暗的河流的珍貴真情。

我讀書很慢,經常壹本書沒看完,就又拿了壹本。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地鐵上,選擇哪壹個完全取決於我的心情。理性的時候我選了馮友蘭,季羨林,感性的時候我選了林和。想到這裏,我忍不住笑了。每天在地鐵上,給大家找了個伴,站著也舒服。

《妳是人間四月天》前半部是詩集,後半部是散文集。因為我讀書慢,所以收了壹年多的書。我剛剛讀完詩集的前半部分。這是我第壹次認真地讀林的詩。看完之後,我最喜歡的兩首歌是《不要扔掉》和《壹串瘋狂的話》。今天,我發現他們兩個都是。

這首詩很有名,最有名的壹句是“同是明月,同是隔山燈火,滿天星鬥,只是人看不見,懸如夢”。

很多長詩往往都是因為壹兩句而出名,因為那壹兩句可能恰恰觸及了人們內心的痛點。這首詩也是對誌摩的紀念。它寫於誌摩去世後的那壹年。它說了很多次“妳”。似乎是對誌摩的規勸,不要失去熱情和真實,不要失去信仰和愛。但事實是“只有人看不到”,所以這也許是林對自己的告誡。他們是同樣的人,有著同樣的真實和熱情。

孤獨是真的,夢想是假的,星空是久違的光,友情是心靈的承載和傳播。

想起和弟弟壹起去聽壹個少數民族音樂人風子的livehouse的那個周末。演唱會最後,歌手唱了壹首寫了壹半的歌,是寫給壹個大學去世的室友的。他說他們宿舍的朋友都來了。他說這首歌是為他寫的。他說希望大家不要錄。我還沒寫完。

我靜靜的聽著他的歌,覺得比他其他的歌更感人,更真摯。他在歌裏唱到他帶著他的照片,帶他去拉薩吹吹風看土耳其的雪。吉他的聲音悲傷而悠長,歌手葬禮的慵懶聲音通過音響傳遍整個酒吧,包裹著我的身體。我覺得這是延續,這是友誼。

不像林的其他詩,每首詩都有日期,人們仍然不知道它是什麽時候寫的。據說這首詩是林在學詩時寫給徐誌摩的。這也是林寫的唯壹壹首關於愛情的詩。

讀完詩,我仿佛能看到壹個害羞的女孩穿著裙子,和她最愛的人站在開滿鮮花的小山上。五月的風吹來壹顆溫柔的心,少女的愛在心裏和眼裏打轉,就在嘴裏,就在彩霞和飛花的陰影裏,強烈地蔓延。

李清照也寫過少女心,“見客入,襪金女溜。且羞慚而走,倚門回首,卻聞青梅。”

席慕蓉曾經寫過壹個少女心,壹棵開花的樹,說“我怎樣才能在我最美的時候遇見妳?”。

記得最近看了壹篇文章,寫的是《少女心》。女人的少女心從來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而是被復雜的事物和假裝的成熟所掩蓋。這個女孩的內心,與其說是狹義的對愛情的萌發和執念,不如說是廣義的對壹切的同情和熱愛,壹種類似於孩童之心的東西,壹種尚未被沖淡的年輕沖動和熱情。

也許是當年,她仔細斟酌詞句,然後把詩抄在紙上,交給徐誌摩,問他是怎麽想的。這是壹次詩歌練習的交流,也是這個女孩害羞而熱情的表白。我想,也許徐誌摩的“文筆好”足以讓她跳很久,久久不能忘懷,以至於死在徐誌摩18。

我猜想在她生命的晚年,優雅消失了,嘈雜的流言蜚語和幹擾也消失了,千帆已經離開了人世。她坐在陳舊的床頭,翻開泛黃的紙,看著當年稚嫩而認真的字跡,想起了那張失去的臉,想起了那份永遠無法挽回的愛。突然,她心中黑暗的天空出現了壹點點光亮。星光來自很久以前,穿越時空從遠方而來,讓她的心壹下子軟了。

於是,她發表了這首詩,就像壹個孩子,在海邊默默看著夕陽,融化了壹顆甜膩的糖,抖著腳。過往的航船遠去,永不回頭,就像那個帶著詩意的信仰在風中徘徊的人,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