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壯誌和對朋友的思念。

《峨眉山上的月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壹首詩。這是李白初出四川時寫的壹首詩,連著家鄉的山水。詩人在船上看到了夜景:壹輪半月高懸在峨眉山上空,月亮倒映在平羌河中。全詩連用五個地名,展現了壹幅蜀河千裏穿山、月、河的旅行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細膩,意境清麗,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才華。

原文如下:

峨眉山上半月秋,平羌河映。

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

翻譯如下:

半個月亮高掛在峨眉山前,平羌河清澈的水面倒映著月影。

晚上坐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我想妳,但相見恨晚。只能忍痛沿江去了禹州。

擴展數據:

這首詩是李白初離蜀時所作,寫於開元十二年(724)秋。當時,李白離開鐘書去長江中下遊時寫下了這首詩。峨眉山是蜀中之山,也是蜀國之名。李白是蜀人,所以峨眉山也是故鄉月。

詩中接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留痕跡。詩人依次經過峨眉山-平羌河-清溪-三峽-禹州,詩意的場景逐漸為讀者展開壹幅千裏蜀河的地圖。除了“峨眉山月”,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了“四君”二字,再無抒情。

而“峨眉山月”這壹藝術意象卻貫穿於整個詩歌境界,成為詩意的催化劑。它所造成的寓意相當豐富:山與月相伴萬裏,夜夜可見,讓“想妳”的感覺越來越深。明月平易近人,高不可攀,是思念朋友的象征。哪裏有明月唱,哪裏有思念江中友人的情懷抒發,令人陶醉。

連續使用五個地名,可以在壹個精致的地方進行壹次旅行,既有豪氣,又有思鄉之情。語流自然,就像“清水出芙蓉,天然雕”。

百度百科-峨眉山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