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關於廊橋的詩

關於廊橋的詩

1.描寫中山橋的詩: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老路瘦馬。_ _ _ 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二十四橋月夜,玉人何處教笛?_ _ _ _杜牧給揚州知府韓綽的壹封信

3.曾經和美人橋說再見,恨到現在都沒有消息。_ _ _ _劉禹錫的《楊柳枝/六枝詞》

4.驛外斷橋,寂寞無主。_ _ _ _陸遊《蔔算子詠梅》

5.雞啼茅店月,人遊板橋霜。_ _ _ _文的《上善早行》

6.古木遮蔭短檐,棍助我過橋東。_ _ _ _誌南的絕句

7.回想起昨天中午在橋上喝酒,大部分都是郝穎。_ _ _ _陳《臨江鄧小歌鐘老友》

8.雨聲中壹兩只雞啼,竹溪村板橋路斜。_ _ _ _王建《山村雨》

9.柳畫橋、風幕、青幕交錯十萬人。_ _ _ _柳永《望海潮,勝在東南》

10.小枝藜麥倒映丹山,夕陽猶在小橋西。_ _ _ _沈周的《碑銘》

11.秋天是在黃花害羞的地方。_ _ _ _張儀的“玉案”被冠以“陳山居”的稱號

12.男人的西北有個中國,不要在西橋邊流淚。_ _ _ _劉克莊《婁宇惜春林推》

13.橋北橋南千樹,綠煙金穗映清流。_ _ _ _朱的《官橋柳色》

14.回眸彩虹秋,四橋煙雨,徹夜歡歌飲酒。_ _ _ _吳文英的《瑞隆吟寄梅津》

15.灞橋柳巖,曲江池堂,應待人。_ _ _ _陸遊《七月十六日晚在長安怒視南山》

16.清江千柳,二十年前是老板橋。_ _ _ _劉禹錫的《楊柳枝/六枝詞》

17.那時候我在等赤蘭橋,今天我卻壹個人在找黃葉路。_ _ _ _周邦彥《玉樓春桃溪別悠著點》

2.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廊橋供妳參考...我希望妳滿意...!

我國的廊橋集中在閩浙交界,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壽寧、屏南和浙江的泰順、清遠、景寧。目前,中國保存下來廊橋有100多座,福建寧德有54座。其中壽寧縣保存完好、最具特色的廊橋有19座,堪稱“中國之最”。屏南是中國廊橋較多的縣,有61座廊橋,其中廊橋15座(古廊橋13座)。在這些廊橋中,有三座廊橋已被茅以升主編的《中國古代橋梁技術史》記載,萬安橋、黔城橋、白象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福橋、廣利橋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萬安大橋是中國現存最長的廊橋,長98.2米。龍井橋也被茅以升稱為東南第壹危橋。2008年6月,福建壽寧、平南木拱橋傳統建造技藝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壽寧廊橋的年代順序在國內是最完整的,從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到民國,甚至解放後,在全國都是極為罕見的。

屏南廊橋最早建於宋代,其余分別建於元代、明代和清代。現存的廊橋經過多次改建或重建,才得以保存至今。據舊縣誌、相關村史、橋碑記載,宋代有萬安橋、黔城橋、龍井橋、白象橋、廣利橋等。有光復橋,建於元代;始建於明清時期,有金龍橋、金竈橋、青巖橋、匯豐橋、西麗橋、漳口橋、迎豐橋等。

3.最具代表性的中國,中國,廊橋,而廊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汴水虹橋:北宋的都城在河南開封。開封有壹條汴河,穿城而過,氣勢磅礴。此橋建在汴河上,故稱汴水虹橋,如長虹臥波,古樸典雅。因為汴河是開封城的水路樞紐,北宋都城開封又叫汴京。

廊橋是壹種古老而獨特的“橋跨河,橋上築廊,廊護橋,橋廊合壹”的橋式。因形似彩虹,故又稱虹橋、紅亮木廊橋。因橋上有橋屋,故俗稱“厝橋”。橋梁專家唐煥成教授根據其在中國科學橋史上的拱式結構特點,將其命名為下承式木拱橋。由於采用了短小的結構材料,形成了大跨度,在世界橋梁史上被認為是中國特有的結構。木拱式結構的廊橋在北宋曾壹度流行。他們是中國木橋的活化石,是中國傳統木橋的技術。

內容最高,傳統審美價值高的壹類。北宋時期中原地區流行木拱結構的“虹橋”。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橫跨汴水的虹橋是廊橋的典型代表。北宋滅亡後,與幹涸淤塞的汴河壹起被歷史塵埃湮滅,卻在900多年後的閩浙山區被重新發現。《中國科技史》稱廊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中國獨壹無二,福建廊橋被評為“閩中橋天下第壹”。

4.橋之美及關於橋的詩:橋形連漢,峰頂連雲。

(景帝)李世民渭水長橋今日即將跨越,綠樹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遇寒食)李隆基踩粘苔龍橋滑倒,鳥跡白日化。

(玄都關)許家入東門營,黃昏至河陽橋。(橫吹曲辭,然後是第二部《果醬》)杜甫春樓不關鎖,綠水歸萬仙橋。

(相和歌詞《江南曲》)漢壹妃子,正月二十八住在羅橋頭。(祥和閣辭湘行)崔豪宜城酒滿橋熟花,沙清裏綠鴨唱銜。

(祥和閣詞場林歡)文的楊柳是綠的,玫瑰是紅的。(舞曲、曲哲慈)文每夜海外掛念,年年棄妾魏橋西。

(雜歌,我倒黴)劉元舒明天要看長橋上的餃子。(雜曲曲,勇者之旅)劉禹錫東大橋西有好柳,人來唱。

(雜曲格次支竹)劉禹錫,壹個揚州橋邊的年輕女子,在這座城市的商人家庭中長大。三年杳無音信,拜鬼求神。

(雜歌,江南三站之壹)王建金谷園裏的柳樹已經在春天翩翩起舞了。那是壹個好觀點。可以壹個人去洛陽橋。

(雜歌、曲)開車路過渭河大橋,看兵看柳屯。(西漢賦)魏徵羅易九重城,尤魯萬裏坪浮橋。

(提問)楊士道帶星開鶴,帶月去虹橋。(河源余場景下)於世南北至喬衡路,西分渭河。

(文德皇後挽歌)夕陽下的河橋上,朱子驕奢淫逸,鞭打惜晚霞。(遊俠)陳子亮雨夜虹橋,花落鳳臺春。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為秀才於世,寄羅。(詠史第二部)魯到仙橋路時,仍望金城。

(回京送別)魯虹橋分水,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白藥出橋,龍車外飛。

(還有長孫七夕的秘監)任西古星橋是另壹天造的,仙榜就是這時候開的。(安樂公主搬進新居等待宴會。)宗初科羅橋占臺室在雲端。

(趕到嵩山找到杜思,然後回到受傷的場地洗馬...為杜侯杜思)宋文誌橋,寒雁落,林書碧飛。(派趙司馬去)宋留在天臺路,望著石橋。

(靈隱寺)宋文誌泉水聲在溪後響,虹影照前橋。(上思賦《江煙雲的瑤子》)王波煙籠綠亭,流文蕩畫橋。

(春天,酒席要在芙蓉園做。)李橋小路拐進險峰,橋短岸長。(與魏成青路過弋陽山公主池)杜鄉野新,河橋未老。

慘日,峰陷,雲隨蓋轉。(情懷)董思恭防拒山害,長橋壓級。

(普金迎駕)宋景火樹銀花合,星橋鎖。人群湧動,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滿每壹個角落,在那裏人們可以看到頭頂上的月亮。

(正月十五夜)蘇維道駐守馬溪橋,返回南磨頭。從此故人分離,月兒閑坐。

(留杜,遊舊事)崔融畫橋飛水,仙閣沖空。(設宴款待長寧東莊公主)劉閑今宵春寒料峭,江橋美人多。

寶馬金為繞組,香車玉為車輪。陳沒有看到東流的天津橋,而是南望龍門,北臨城池。

(長相思)蘇祥的雲橫跨八個編隊,橋的形狀被分成七顆星星。(上)觀日分均土,星宿橋蜀門。

桃花噓別,竹葉倒掉。(送吳起訪蜀)簡《危泉聲疑雨,橋像晴虹》。

張昌宗回望魏橋東,回望春色。綠絲迷人的日落,春風。

(采桑)劉希夷鶴舞千年樹,洪飛百尺橋。我也對紅松子存疑,天祿邀我。

(春天去了金花道觀)陳子昂綠珠錄歌,虹橋舞旗。(清明日,設宴寧王山池,贈飛字。)張說遇到聖人,才知道自己的幸運,才懂得感恩自己。

羅橋將舉燭舞醉歸鞍。(四宴)張說野煙上有隱隱飛橋,石碣西岸問漁舟。

桃花終日隨水流,桃源洞口在溪邊?(桃花溪)張旭巖腹壹眼橫,溪唇向外伸。

因為倒下的樹架,橋被藤蔓捆住了。(燕子龕禪師)王橋飲者,女寺。

看過明月之後,要聽規矩。(送楊昌時去周國)王維水在周中城,山橋樹行走。

爬高出井,看兩個流明。(小星霸下)王維儉留在南方打近,書送北風。

武潭的橘子熟了,想寄壹點回家,卻沒人帶到洛陽。(江南行旅)祖勇吐爾當年是聲樂唱片,亂寫歌詞。

安嶺橋鬥酒故人,洛陽黃鳥春風。(宋行答莫青哥)盧溝橋,中國十大橋梁之壹,位於廣安門西南10公裏處。

建於1189,為多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個望柱,每個望柱上均雕有獅子。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東門外。它是中國古代的壹座綜合性交通和商業橋梁,也是世界上第壹座帶有可移動開關的大型石橋。素有“壹裏長橋壹裏城”之稱。

吳婷大橋位於揚州瘦西湖。橋基為12大小不壹的青石;橋呈拱形盤繞,由三個不同的盤繞孔組合而成,***15孔,孔與孔相連,亭與亭之間的走廊相連。

安平大橋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七塊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壹座六角五層磚的宋塔。它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第壹橋長”的美譽。

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河上,為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仿板刻有龍獸浮雕。十字橋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祠。

這座橋是十字形的。全橋由34塊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用柏拱與縱、橫梁連接,鋪十字橋面。

於風大橋位於廣西三江縣城陽村附近的林溪河上。它是壹個石墩,木瓦屋頂結構。

橋上建有五座塔形亭子,以避風雨。整座橋精致而堅固,沒有壹顆釘子。

鐵鎖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被13碗口粗的鐵鏈拴在兩邊的山崖上。

其中9根鏈條上襯著木板,是橋面,另外2根鏈條在橋面兩側,是扶手。每條鏈子重約2000公斤。

五音橋位於河北東陵順治皇帝孝陵的神道上。橋面兩側有126方解石柵欄,敲擊時能發出美妙的聲音。

戴宇橋位於北京的沂河。

5.廊橋在中國是怎樣的古梁建築?廊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的“活化石”。是中國傳統木結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結構形式,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獨壹無二的瑰寶。

廊橋(Lounge bridge)是壹座拱橋,橫梁和木頭穿插在不同的壓力下,支撐在河兩岸的巖石上。底座是由數十根粗大原木縱橫拼接而成的“八字形結構”。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摩擦力,直徑,角度,水平距離,結構簡單,但是堅固異常。

是壹種古老而獨特的“橋上架橋,橋上建廊,廊上護橋,橋廊合壹”的橋式。因形似彩虹,故又稱虹橋、紅亮木廊橋。因橋上有橋屋,故俗稱“厝橋”。橋梁專家唐煥成教授根據其在中國科學橋史上的拱式結構特點,將其命名為下承式木拱橋。由於采用了短小的結構材料,形成了大跨度,在世界橋梁史上被認為是中國特有的結構。木拱式結構的廊橋在北宋曾壹度流行。它們是中國木橋的活化石,是中國傳統木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壹類。同時,它們具有很高的傳統審美價值。北宋時期中原地區流行木拱結構的“虹橋”。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橫跨汴水的虹橋是廊橋的典型代表。北宋滅亡後,與幹涸淤塞的汴河壹起被歷史塵埃湮滅,卻在900多年後的閩浙山區被重新發現。與河北趙縣安濟橋、泉州萬安橋、潮州海陽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中國科技史》稱廊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中國獨壹無二,福建廊橋被評為“閩中橋天下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