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賀作品的風格

李賀作品的風格

李賀詩歌的詩風特點是空靈甚至怪誕,內容主要是抒發對才子的悲憤。描寫想象中的鬼神世界;描寫人民的疾苦;揭露時代的罪惡,批判統治者的放蕩,贊美邊塞戰士的英勇無畏。其藝術特點是:奇幻的想象、奇幻的修辭、豐富多彩的變化和刻意的創新。詩歌意象跳躍,結構不落俗套。修辭的巧妙和詩歌語言的奇特。但它也有不足之處,如追求奇詭、虛幻,往往晦澀艱險,缺乏完整的形象和連貫的情感脈絡,難以解決。獨特的語言營造出悲涼的氛圍是李賀詩歌最成功的因素之壹,也是“昌吉體”在繁花似錦的詩壇獨樹壹幟的關鍵。典型的如李賀筆下的秋來。《秋來》這首詩寫的是李賀辭官回家的時候。惡劣的心情,蕭瑟的秋風,刺骨的冷雨,引發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悲傷。詩人的主觀感受與孤墳中的鬼融為壹體,借助“鬼”來抒發感情,用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表達詩人深沈的哀怨,凝聚成壹種淒美而冰冷的語言,讀來令人心驚肉跳,毛骨悚然。

李賀把詩歌作為自己嘔心瀝血的工作和事業,母親說他“嘔心瀝血”。他刻意追求詩歌語言的美。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長吉玫瑰玄妙,天地虧欠於己。”在《秋來》壹詩中,驚心動魄的風、揮之不去的香、鬼唱寶詩、恨血化青等淒冷意象,充分體現了李賀語言的藝術特色。有壹種獨特的魅力。李和詩受到楚辭、古樂府、齊梁宮、杜麗、韓愈等的影響,經過自己的鑄造和苦吟,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風格。施立詩歌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力豐富而奇特,語言華麗而奇特。昌吉上書天河、幽月宮;談古今,探鬼神,他的想象力神奇、瑰麗、華麗。昌吉刻意磨練自己的語言,使之奇幻、簡練、險峻、多彩。他的作品中有許多巧妙、奇特、新穎的語言。如《何叩杯日》(秦王飲酒)、《行雲學水聲》(天上歌謠)、“玉輪滾露濕質光”(天夢)等怪詞比比皆是。可以說,“新”是昌吉所處時代的追求,尤其是以他的良師益友韓愈為代表的韓萌詩派。他還有很多生動易懂的作品,如《勸愛》、《五諷刺》、《北京》、《嘲諷少年》等。和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壹樣,還有壹個四個字母的詞,因鬼、泣、血、死而被稱為詩鬼。

昌吉詩歌的另壹大特點是寫古體詩和樂府詩較多,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的詩中沒有七律詩。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借古寓今,諷刺或嘆息,靈活,漫不經心,有所創新。在、張、王等樂府流派之外,獨樹壹幟。他尤其擅長短篇小說,如《天空之歌》、《天堂之夢》、《帝子之歌》等。,而且是被後人稱為“龍脊體”的傑作。到了唐代,李商隱和文的古詩都沿襲了李賀開創的道路。宋代的何祚庥、周邦彥、劉克莊、謝翺、文天祥,元代的薩都拉、楊維楨,明代的湯顯祖,清代的曹雪芹、李健、姚燮,都受到了李鶴詩的影響。元代方萌曾說:“十二月讀昌吉《樂府詩》有新義,句句優美,長短音節不壹。在這組詩中,意象和意境是完全避免的。詩中二月不用折柳,三月不用折桃李,五月不用折艾普,七月不用折牛郎,八月不用折明月,九月不用折爬山。這些人只會唱“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天空。“雷聲隱隱,霧蒙蒙,山花對海樹,太陽對天,窮文人望塵莫及。再比如他的代表作《秦王飲酒》,詩是《秦王飲酒》,卻沒有壹句關於秦國的故事(王琦《李昌濟詩集》)。和所有的古詩壹樣,他的詩的主題大多超越了“筆墨”。他寫古人的作品,大多是用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者表達自己苦悶的心情和微妙的思想。在他的收藏中很難找到關於古代的現實主義作品。

衰老與死亡意象多用:在中國詩歌史上,幾乎沒有壹個青年詩人更喜歡描寫衰老與死亡的事物,開啟昌吉的詩歌。這樣的形象無處不在,到處都有年老、死亡、衰敗之類的詞語,有的則像殘疾、不連續、喪失、消瘦、蒼老、幽靈、枯萎、腐朽、疾病、失敗、衰敗、暮年、不利、毀滅。上述詞語在李賀的詩集裏出現了440多次,平均每首詩出現兩次。“老”字出現次數最多(48次),其次是“冷”(34次)、“破”(33次)、“悲”(24次)、“死”(20次)另壹方面,由於李鶴詩沒有出路,體弱多病,雖是青年詩人,但其藝術特色卻是想象豐富,意境奇特華麗,風格與唐代其他詩人迥然不同。

常用的鬼意象:李賀的《鬼詩》只有十多首,不到其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壹。但“鬼”字與他有著不解之緣,被視為“鬼料”、“鬼仙”。這些詩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如何評價,成了壹個筆墨公案。李賀筆下的鬼界,蘇小小墓上有冰冷的遊魂;有劉徹茂陵前夕什麽也沒聽到的馬嘶;南山有漆火把迎客,土茫茫螢火蟲擾;冷雨中有秋墳鬼吟,千年恨血。

不用說,李賀的詩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壹方面,由於過度雕琢和好奇,壹些作品意義晦澀,文字堆砌,藝術形象不完整,情感脈絡不連貫。他的壹些詩作繼承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和國喪的傳統,如《神仙曲》、《雁門太守行》、《金童任賢詞漢歌》等。另壹部分很現實,比如《老太太采玉歌》,反映了窮人生活的艱辛。同時,他的詩歌也流露出對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光的感傷情懷。那些貶低李的人,被說是“妖魔鬼怪太多”(張的《珊瑚鉤詩話》),甚至被認為是“詩仙之妖”(潘德裕的《仰義齋詩話》)。王士禛用壹個“過”字來簡要概括常吉的詩,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