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義
編輯
概念
1,象征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運動中最早也是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分為兩個時期。前壹種象征主義流行於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後壹種象征主義應運而生,並在20世紀20年代達到高潮。
2.象征主義有鮮明的特點:創造病態的“美”;表達內心的“最高真理”
真實”;使用象征性的暗示;在幻覺中構建圖像;音樂性是用來增加冥想效果的。它發展了早期象征主義的藝術特點,反對表面的抒情和直白的說教,主張情與理的統壹,采用
語言的象征暗示、形象隱喻、自由聯想和音樂性表達了觀念世界的美好和無限。
3.代表作家:法國的瓦列裏,德國的裏爾克,美國的龐德,愛爾蘭的葉芝,英國的T S .艾略特。
主要工作
1,T·S·艾略特,英格蘭:荒原(1922)。
2.法國詩人瓦列裏:《海灘墓地》(1926)思索生命的意義,歌頌永不停息的宇宙運動,表達超越死亡意識的喜悅。哲理沈思與新奇,象征意象渾然壹體,音韻和諧,意境深遠。
3、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葉芝:《駛向拜占庭》,葉芝因“表達了整個民族精神”而獲得1923的諾貝爾文學獎。
4.梅特林克:象征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青鳥》(1908,Titil,Mitil,白)象征幸福,主題是歌頌人們對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表現主義
編輯
特性
1,表現主義是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後,20世紀20-3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重要現代主義流派。它起源於德國,最早從繪畫開始,然後傳播到文學。
2.德國評論家沃爾登最早在《瘋馬歌舞秀》雜誌上發表繪畫評論,強調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展現內心世界,用“表現”代替“表現”。
3.表現主義的特點:抽象;變形;口罩的使用;時間和空間的幻覺;註意聲音
燈光效果;象征主義和荒謬。其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主張文學不應再現客觀現實,而應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和內心激情,通過表象表現所把握的東西。
事物的本質對於準確描述事物的外在形式是沒有意義的。他的詩充滿激情,雄辯,雄心勃勃,抒情,並經常使用濃縮詩。戲劇和小說經常使用抽象的象征手法來表達深刻的哲理和主題。
主要工作
1,在戲劇方面:
《奧尼爾在美國:瓊斯皇帝》(1920),作者在其中將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形成了獨特的“奧尼爾學派”表現主義戲劇的典型作品。毛猿(1921),副標題“古今人生八大喜劇”。主角:美國佬。
瑞典斯特林堡:去大馬士革,幽靈奏鳴曲。
2、小說中:
奧地利的卡夫卡: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城堡(1915),變形記(1915)。
意識流小說
編輯
特性
1,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20世紀20年代)興起於西方的壹種小說,側重於表現人的意識流,展現迷茫的精神世界。認為文學要表現人的意識流,尤其是潛意識的活動,人的意識流遵循的是“心理時間”而不是物理時間。
2、它以象征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意識流創作方法為特征,並於20世紀20-30年代在英、美、法等國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3.意識流小說家使用的藝術手法各有側重,但藝術特色是壹致的:“作家退出小說”;劇情被淡化;大量的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時空交替與心理時間;象征暗示和對比聯想;語言使用的創新和變化。
代表作家有愛爾蘭的喬伊斯和英國的伍爾夫,法國的普魯斯特和美國的福克納。
主要工作
1,喬伊斯在愛爾蘭:都柏林人,年輕藝術家的肖像。
2、英國的沃爾夫:《墻上的斑點》、《到燈塔去》、《達洛衛夫人》
3,法國的普魯斯特:《逝去歲月的回憶》。
4.《福克納在美國:喧嘩與騷動》( 1929)反映了美國南方顯赫家族康普生的沒落。小說創造了復合意識流方法,使運用意識流手法探索人物內心生活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重點是昆廷的變態心理和班吉精神錯亂的潛意識活動。人物(長子昆廷、次子傑森、幼子班吉和女兒凱蒂)
存在主義
編輯
概念
1,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發展巔峰。它是現代主義文學中最強大的文學潮流,風靡全球。
2.存在主義文學是在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它以文學的形式宣傳存在主義哲學。其特點是理性多於形象;核心是“存在先於本質”,“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可以自由選擇的”。只有通過自由選擇,才能找到生存之道。
3.“荒誕”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壹方面描寫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荒謬,另壹方面表現了人的不幸和毀滅,以及孤獨、失望和恐懼。
4.就藝術而言,首先,存在主義文學在形象中蘊含著哲學。其次,它不拘壹格地運用表現手法,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
5.存在主義作家主要有法國的薩特,法國的加繆,波伏娃。
主要文學作品
1,法國加繆:局外人(1942),瘟疫(1947),存在主義文學的領軍人物,1957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法國薩特:《惡心》(小說)、《自由之路》(小說)、《墻》(短篇小說集)、《死無葬身之地》(戲劇)、《蒼蠅》(戲劇)、《禁閉》(戲劇,表明“他人是地獄”)、《受人尊敬的妓女》(等。
3,波伏娃,法國:《女客》,《第二性》
荒誕主義者
編輯
概念
1,荒誕派戲劇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隨後迅速流行於其他歐美國家的反傳統戲劇流派。
2.荒誕派是以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斯林在1962年寫的《荒誕派戲劇》命名的。
3.荒誕劇的特點:主題荒誕抽象,世界荒誕,人生無意義;碎片化的舞臺形象;詭異離奇的道具功能,將戲劇直觀的藝術特征發揮到了極致,在內容上表現了世界的不合理,人生的荒誕;在藝術手法上,它打破了傳統的戲劇結構,以毫無邏輯的情節、支離破碎的人物、機械重復的戲劇動作、前言不搭後語的枯燥語言,突出了世界作為壹個整體的荒謬這壹根本主題。沒有完整的劇情,沒有戲劇沖突,支離破碎的舞臺形象,顛倒的人物語言。它所代表的世界是荒誕的,生活是痛苦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無法溝通的。
4.法國·尤尼斯庫是荒誕派戲劇的創始人,他的獨幕劇《禿頭歌女》的上演標誌著荒誕派戲劇的誕生。
主要文學作品
1,法國貝克特:等待戈多
2、法國尤尼斯庫:禿頭歌手(1949,史密斯夫婦,馬丁夫婦),椅子(1959),犀牛(1958)。
新小說派
編輯
概念
1,20世紀50年代形成於法國,二戰後成為法國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說流派之壹,也被稱為反小說派或拒絕派。
2.他們認為世界是荒誕的,虛無的,不真實的,傳統小說愚弄和欺負讀者。
出軌,小說主要描寫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反對傳統小說傾向,主張作家原封不動地復制荒誕世界的存在,不賦予其任何意義和情感色彩。新小說屏幕
摒棄情節和人物,拼貼零散的片段,以物代人,創造純粹的寫作風格,倡導讀者參與創作,重建小說的人物和情節。
3.代表人物是阿蘭·羅布·格裏耶、薩洛特、西蒙和杜拉斯。
主要文學作品
薩洛特:第壹個寫新小說的人。
2、法國西蒙:《新小說派之父》,《風》(198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弗蘭德斯公路》。
3、法國羅布-熱耶:《偷窺者》:獲法國“評論家獎”1955,《橡皮擦》(1953,杜邦,格拉納達,瓦拉斯,寫政治謀殺案)。
黑色幽默
編輯
概念
1,“黑色幽默”是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美國的現代主義小說體裁。它以美國作家弗裏德曼編撰的壹本黑色幽默集命名。
2.“黑色幽默”是壹種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指的是可怕又滑稽的客觀現實,“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誌的人格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當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壹種表現絕望的幽默。西方評論家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征:
它是壹種哭笑不得的幽默,是悲劇性內容和喜劇形式的混合體,表現了世界的荒誕,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破滅後的迷茫,自我奮鬥的徒勞。面對這壹切,人們冷嘲熱諷,以幽默的人生態度與現實拉開距離,以維護飽受摧殘的人的尊嚴,這就是所謂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人物:人物的精神世界往往趨於分裂,成為具有悲劇和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他們荒謬的言行影射了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方法:通過暗示、對比、象征等形式表現撲朔迷離的情節。理性的時序被打破,節奏加快,劇情缺乏邏輯聯系。現實生活的敘述往往夾雜著幻想的回憶,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雜在壹起。筆法充滿了反諷,語言往往打破了壹般的語法規則和詞語搭配的固有習慣。
這是道德的。
4.美國海勒被視為“黑色幽默”的壹面旗幟。有馮內古特,品欽,巴斯,唐納德·巴塞爾姆,法國維安。
主要作家的作品
1,美國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
2、馮內古特:代表作《五號屠場》《貓的搖籃》(1963,博克儂,邁克Cats)
3,品欽:《重力的彩虹》
魔幻現實主義
編輯
概念
1,魔幻現實主義是指20世紀中期拉美小說創作的壹種體裁。它起源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20世紀60年代後成為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流。它的崛起被稱為“拉美文學的大爆發”。代表人物有危地馬拉的阿斯圖裏亞斯、古巴的卡彭迪埃、墨西哥的魯福爾、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
2.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幻”產生的幻覺來表現生活現實的壹種創作面
法律。魔法是途徑,表達生活現實是目的。用神奇的東西隱藏現實,給讀者展現了壹個循環往復,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混雜,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
在藝術上,大量的超自然因素、奇跡、幻覺、夢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現在小說的情節中,而且往往時序關系被打亂,敘事充滿跳躍性,有時場景具有象征性。
色彩,表現出鮮明的地獄性和民族性特征,是“移植”與“尋根”相結合的成功範例。既是對現實的深刻挖掘,也是對歷史的認真反思。既有大陸的傳統文化
追根溯源,廣泛吸收歐美現代主義。第壹個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術語的人是委內瑞拉作家佩特裏。
主要作家的作品
1,真正成熟的標誌是墨西哥作家魯爾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帕拉莫》。
2.20世紀60年代,拉美小說創作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成為壹股熱潮,其標誌是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
美國“垮了的壹代”
編輯
特性
“垮掉的壹代”是二戰後美國流行的文學流派。作者大多是年輕男女。他們以性格粗獷豪放著稱。他們用同性戀、爵士樂、毒品和酗酒來逃避現實,挑戰正派社會和美國傳統價值觀,提出了“沈淪就是解放”、放縱就是合法的結論。他們以向內探索、向下沈淪的所謂“脫俗”態度表達對體面社會的不滿。
主要作家的作品
1傑克·凱魯亞克:小城鎮與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