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活動1中秋主題活動方案:賞析《月亮對我笑》這首詩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表達畫面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和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帶著表情背誦不同角色的詩歌。
活動準備:投射實物圖片供老師操作,包括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雲彩、電視、小孩(可移動)、嬰兒床等。
活動流程:
1.聽老師背詩,激發興趣。
(1)欣賞老師操作教具,背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孩子的問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會讀詩。
(1)再次欣賞老師的背誦,輕聲復述。
(2)嘗試在圖片提示下背詩。
3.不同角色背詩。
活動二:欣賞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初步學會唱歌,用歌曲表達民謠歡快的風格。
2.在學習秧歌的基礎上,創造舞蹈動作來表達歌曲。
3.輕聲唱,和大家的聲音保持壹致。
活動準備:幼兒學過秧歌。
活動流程:
1.欣賞歌曲,交流感情。
2.了解歌曲內容,學會唱歌。
(1)再欣賞壹下這首歌。
★說明:歌裏唱了什麽?再仔細聽壹遍。
(2)在提問和註重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分組演唱歌曲。(老師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3.在學習秧歌的基礎上,創作舞蹈動作表演歌曲。
(1)交流秧歌的動作。
(2)隨歌自由舞蹈。
幼兒園班級中秋主題活動方案二
壹、主題來源: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個主題活動,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對孩子來說既熟悉又有趣,具有教育價值。孩子們已經有過慶祝中秋節的經歷,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了壹定的了解。本次中秋節慶祝活動更註重讓孩子們了解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不同慶祝習俗,感受現代中秋節的獨特藝術性,如中秋歌曲、賀卡、動畫、精美的月餅盒等等。
二、主題網絡:
三。主題目標:
小班:
1.知道中秋節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以初步體會到民族節日的快樂。
2.我喜歡聽中秋節的故事,學習讀中秋節的兒歌。
3.對中秋節的民俗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好東西要和妳分享,對家人萌發親情。
4.以“快樂”為中心點,帶領孩子在中秋節前開展壹系列活動,讓他們在幼兒園體驗這個小家庭的團圓和快樂,激發他們願意上幼兒園、熱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中班:
1.知道了中秋節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知道了中秋節也叫團圓節,我們就可以簡單的了解中秋節的由來,食物和習俗了。
2.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品嘗月餅、觀察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制作燈籠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和中國人民的文化習俗。
3.通過猜測和畫“月球上有什麽?”開發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說出自己畫的內容來開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大類: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以及中國人的壹些風俗習慣,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
2.積極參與中秋民俗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體驗親情、友情、家人團聚的快樂。
3.激發孩子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細心持久的觀察態度。
4.欣賞不同的月餅盒和月餅袋,使用多種材料。
4.主題開發時間:9月13-9月21為期壹周的“中秋快樂”。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類型:
1.聽:聽壹個關於月亮的傳奇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中秋節的由來。
2、做:用橡皮泥做壹個月餅。
3.畫壹張圖:“小手畫月餅”和“月亮婆婆”,鼓勵孩子通過繪畫設計月餅圖案。
4.讀:學會讀壹首中秋詩或壹首宋詩。比如唐詩《靜夜思》、《中秋之夜》、宋詞《明月幾時有》。
六、主題環境的創設:
1.中秋節前,各班老師和孩子們以“中秋快樂”為主題,營造和渲染了壹個環境。比如創設“團圓慶中秋”的圖文並茂的主題環境,或者關於“中秋傳統故事”或“中秋詩詞”的圖文並茂的信息等等。(9月27日檢查各班環境創建)2。賀卡展“愛中秋節”。(適合大班)3。“慶中秋燈會”親子制作比賽。(適合中產階級)4。“慶中秋燈展”展覽。(適合小班和小班)5。舉辦小作品展示“我設計的月餅圖案”。(適合大班)七。家庭教育:
1.建議父母給孩子講壹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者教他們壹首關於月亮和中秋節的古詩。
2.鼓勵家長幫助收集各種月餅盒、月餅禮品袋、中秋賀卡、圖片、燈籠等材料,營造班級環境。
八。分散活動的協調:
1、逛月餅街——(體育館廣場月餅街,下周二)2、班級自助餐——月餅品鑒會(中小學班級組)3、創意月餅大賽、親子“愛中秋”賀卡展——(大班組)5、親子燈籠制作大賽。——(中產階級群體)八。活動建議(結合教學活動和區域活動)1。社會:節日的街道,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壹起吃月餅,壹起過中秋節。
2.語言:月亮的幻想,童謠:我與月亮的對話,漂亮的月餅盒,月亮船。
各種月餅,古詩,靜夜思,月餅的味道,嫦娥奔月,月亮什麽時候到?
3.科學:變化的月亮,月亮怎麽了?》
4.美術:欣賞各種月餅盒包裝,設計月餅圖案,給媽媽做燈籠。
5.音樂:《爺爺給我打月餅》、《月亮媽媽喜歡我》等歌曲
6、計算:小班“數月餅”,分類;大類統計“月餅品牌”、“月餅廠家”和“同等月餅”
中秋節有圓圓的月亮,香香的月餅,甜言蜜語和許多幸福...希望通過中秋節的系列主題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諸多習俗,學會分享和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附上相關信息: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中秋節的傳說之壹《嫦娥奔月》中傳說,古時候天上同時出現十天,烤焦莊稼,百姓苦不堪言。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登上昆侖山之巔,充分發揮自己的神力,開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按時起落,造福人民。
後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許多仁人誌士來此求學從師,別有用心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反派孟鵬看到了。他想偷長生不老藥,讓自己長生不老。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很早就逃走了。後羿又氣又心碎,他仰望夜空,大聲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追著月亮跑,可是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前進了三步,他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後羿無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向他的‘嫦娥’獻上壹個遙遠的祭品。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
從此,拜月中秋節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起源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這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中,壹年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所以中秋節也叫中秋節。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亮,所以它也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八月節,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許多民族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在這壹夜,人們仰望天上如玉的明月,自然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機會寄托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據說這壹夜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酒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將來回婆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幸福和好運。有些地方,如甬臺溫、舟山等地,中秋節定在8月16日,這與占領溫臺明時,為防元朝官兵和朱襲擊,改為“正月十四元宵,八月十六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完中秋節後,我們將在十六夜舉行另壹個名為“追月”的嘉年華會。
“中秋節”壹詞最早見於《李周》壹書,真正形成全國性節日是在唐代。我國古代就有“秋暮暮月”的習俗。晚上的月亮是為了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月下,把月亮雕像對著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輪流拜月,然後主婦切團圓月餅。提前把人裁掉算算全家的人數,家裏的和外地的,都算在壹起,不能多裁或少裁,大小要壹樣。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北宋,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無論貧富老少,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燒香向拜月表達自己的願望,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們互贈月餅作為團聚的象征。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造佛塔等活動。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更加流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香、種中秋樹、點塔燈、放天燈、賞月、舞龍等特殊習俗。
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習俗遠沒有舊時代盛行。不過,宴飲賞月還是很受歡迎的。人們在求月中飲酒,慶祝更好的生活,或者祝願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與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
中秋節的習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換月(中班)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觀察和記錄月亮的變化,可以了解節日與月亮的關系,激發孩子對天文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兒童觀察夜晚月亮的變化活動過程;
1.從農歷八月初壹開始,要求孩子們在家和父母壹起觀察和記錄月亮。孩子把自己的發現用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家長用文字記錄下來。第二天早上來到公園後,我把我的觀察結果告訴了對方。
2.十五之後,把自己的記錄帶到幼兒園,掛在指定的地方,互相看看,找出月亮的變化規律。
3.從16號開始,晚上觀察後,早上來公園後,把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告訴對方。
4.記錄壹個月後,引導孩子總結和表達月亮的變化規律,激發孩子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反映:
家長的合作意識有待提高。只有少數孩子,如唐沁,完整而仔細地記錄了它。其他的壹些孩子的記錄也只是大人寫的,孩子也只是說說而已,參與的感官太少。有的家長可能覺得這件事和孩子的發展無關,所以孩子問了之後,沒有積極配合,沒有和孩子壹起觀察月亮,所以當老師讓他講述發現的時候,孩子很無奈。家長的教育觀念需要改變。
畫月餅的活動目標(中產階級):
1.我能回憶起我吃過的月餅,並在上面畫出圖案。
2.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望,引起他們對中秋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水彩筆、實例、紙張環境:孩子在家品嘗過各種月餅活動;
1.回憶:我吃過什麽樣的月餅?月餅上有什麽?(鼓勵孩子大膽說話)2。孩子和老師可以壹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上畫圖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有規律的排列。3.孩子練習,鼓勵孩子大膽畫畫。4.展示和評論:我畫的月餅數(中產階級)活動目標:
1,明白月餅是中秋節最重要的食物,知道月餅的特點。2、對月餅進行分類計數,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活動準備:
月餅實物及圖片活動:
1.看月餅,請看看它們。說說我帶的月餅是什麽樣的?讓孩子們根據裏面包裹的形狀、大小和內容告訴他們。2.看壹看分組的月餅。有多少月餅?有多少小的?有多少種形狀?有多少種不同的類型?
3、放月餅(1)把月餅分組放,我按照什麽規則放月餅(2)月餅可以放哪壹組,我怎麽放(3)自由組合月餅。我與月亮的對話(中產階級)活動目標:
1,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學習背誦詩歌,豐富詞匯;調皮又神秘。
2、初步了解月球變化的科學知識。
3.從小激發孩子對科學的熱愛。
活動準備:
1.學詩前兩周,家長幫孩子觀察月亮的形狀和變化。2.老師畫出適合詩歌內容的圖畫,月亮在月亮層中穿過並逐漸變化的立體教具。
3.用音樂錄制讀詩磁帶。
活動流程:
壹、使用立體教具,鼓勵孩子的月嫂提問。
1,我們的孩子通過觀察發現,月亮的臉總是在變。有哪些變化?
2.有人知道為什麽月亮的臉有時是圓的,有時是圓的,...?
3.我們來看看月球的介紹(多媒體)。2.用音樂聽這首詩,試著理解這首詩1。我們先來聽壹首詩。2.詩中的小姐姐問了月亮什麽問題?
第三,了解月亮的變化,並試著分析變化的原因。
1,詩裏回答說月亮什麽時候圓?什麽時候像刀壹樣彎曲?
2.在過去的兩周裏,我們每天都在觀察月亮,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了很多關於月亮的知識。現在,有孩子能分析出變化的原因嗎?
第四,學會不同角色的背詩。
第五,鼓勵孩子發揮想象力,畫出想象中的登月圖。
附:月亮,月亮,我問妳月亮,月亮,我問妳,月亮微笑,為什麽是壹個淘氣的男孩?不是我想避開妳;那天是圓臉。圓臉十五,笑瞇瞇地看著我們;彎如鐮刀是月初;今天只有壹條眉毛。如果妳要問秘密是什麽,妳打算藏在哪裏?長大了,書告訴妳。
小船(中班)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兒歌。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激發孩子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好奇心。
活動準備:兩張圖(船,月亮)活動流程:
1.今天,趙老師邀請了壹位新朋友到我們班。妳歡迎他嗎?(歡迎)是誰?(展示圖片:船)2。讓孩子學壹首童謠:“小船”“月亮是彎的,像小船,搖啊搖,越搖越圓。”月亮是彎曲的,像壹個銀盤,轉啊轉,轉啊彎。“(1)老師先讀童謠(2)然後讓孩子輕輕地讀(3)讓孩子自己讀童謠(1)童謠裏的船真的是船嗎?(不)(2)這是什麽意思?(月亮)(3)展示圖片(月亮)。孩子們什麽時候能看到月亮?他們都看過了嗎?(晚上看到的)月亮是什麽樣的?兩端彎曲而尖的。
4.玩遊戲:
現在,是晚上了,深藍色的天空中有閃亮的星星和壹彎月亮,而這彎月亮更像壹只小船!讓我們張開雙臂飛翔,飛向藍天。如果孩子坐在這條船上,妳會看到什麽?(閃閃的星星,蔚藍的天空)精美的月餅盒(中產階級)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欲望。活動準備:各種月餅盒活動流程:
1.展示月餅盒(1)。請告訴孩子們我的月餅盒是什麽樣的。它從哪裏來的?
(2)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麽區別?
2.說說月餅盒(1)。我的月餅盒長什麽樣?
(2)我應該把我的月餅盒做成什麽樣子?
(3)我和誰玩,和誰的月餅盒交朋友?變成什麽?
3.玩月餅盒,引導孩子用各種月餅盒進行搭建。月餅盒節的由來(大課)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感受節日氣氛。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準備:
1.請孩子們在活動前在家裏收集關於中秋節的信息和圖片。
2.老師收集的關於中秋節的電子圖片和網上資料。
活動流程:
1,中秋節的由來,請大家討論壹下中秋節的習俗。老師講述中秋節的由來。
2、結合錄音磁帶告訴孩子看圖片來講述。
3.活動結束後,收集相關信息。中秋節(大班)活動目標:
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體驗分享、團結、和平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流程:
1,環境創造。和孩子壹起布置中秋大型壁畫,包括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
2.講述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強調中秋節是壹個收獲的節日,也是壹個團圓的節日。
3.“中秋團圓”。擺上月餅和水果,壹起品嘗。
4.晚上請孩子和家人壹起看中秋節的月亮,給孩子講壹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者教孩子壹首關於月亮和中秋節的古詩。
5.談:“我家怎麽過中秋節?”。給大家講講父母講的故事或者詩詞。還可以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對話:“神秘的月亮”等等。
6.玩個遊戲:“去嫦娥阿姨家玩”。孩子們自願分組討論如何表演和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宇航員等)。).做道具,表演。其余的孩子是觀眾。互相輪換。
精美月餅盒活動目標:1欣賞各種包裝精美的月餅盒,培養孩子欣賞和感受美的能力。。
我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喜歡它。
活動流程:
活動開始前,請小朋友家長幫忙收集各種月餅盒。
1.展示許多月餅盒給孩子們看。2.妳知道這些盒子是什麽嗎?我能怎麽做呢?
3、幼兒觀察並講述(欣賞活動:讓幼兒欣賞收集到的各種月餅盒,引導幼兒從造型、色彩、圖案中找到自己美麗的地方,充分領略其工藝之美。
4.討論、交流和分享活動:讓孩子表達妳認為什麽是美,並分享他們對美的感受。5.總結:這些盒子可以裝月餅。妳吃過月餅嗎?它嘗起來像什麽?
6.孩子講故事(最好是老師在孩子吃飯的基礎上講故事)7。延伸遊戲:月餅。